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狗年的正月初三下午,笔者如平时一样外出散步,突然从我的背后窜出一条狗在我的右腿肚子上猛咬了一口。虽然穿的衣服较厚,但还是被深深咬了三个牙痕,并出了血。笔者只好紧急去社区红十字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天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俗语说:“春天到,疯狗闹。”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动,也是狗发情的季节,特别容易躁动,所以最易出现恶狗伤人的事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狂犬病在许多地区呈高发态势。特别是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狂犬病的流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应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但大家应该知道的是,狂犬病并非只有疯狗传播。从广义而言,狂犬病毒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哺乳动物传播。我们常见的猫、猪、马、牛、羊、狐狸、狼以及蝙蝠、臭鼬等,都有携带病毒的可能。对于狂犬病,直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集中在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多年来虽然十分重视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每年仍有l千多例甚至数千例患者死于狂犬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实在让人痛惜。
狂犬病为什么叫“恐水症”
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人的神经系统,在发病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接着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一类的刺激变的异常敏感,稍受到刺激,咽喉部位就感到发紧。被病兽咬伤的伤口周围则会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手脚与四肢似有蚂蚁在爬。
两三天后,病情进入兴奋期,患者呈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的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的刺激等,咽喉部的肌肉会出现强烈的严重痉挛。病人虽然十分干渴,却不敢饮水,喝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部位痉挛。严重时病人会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狂犬病患者大多神志清醒,但也有少数病人会出现精神失常、说胡话等症状。
兴奋期约持续二三天,病人会安静下来。但是随着病人出现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出现衰竭,会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就会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7天。恐水可以说是狂犬病特有的典型症状,所以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症”。
被咬伤后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一旦动物的唾液可能接触到我们的黏膜与血液,就会出现疾病传播的风险,需要进行紧急的相应处理。首先是伤口处理,应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的狂犬病毒。最简单的做法是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口,时间应持续15分钟以上,有条件时可先用肥皂或直接用肥皂涂抹伤口后再用水冲洗干净。随后应立即到附近正规的疾病预防机构,视伤口的情况进行后续伤口处置及疫苗免疫接种。
狂犬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狂犬疫苗接种原则是接种越早越好。超过24小时接种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说在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发挥效果,但效果可能会差一些。总之,应尽早进行接种,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二针的接种剂量最好加倍。
此外,在致伤的7天内在首次注射疫苗时同时注射一支免疫球蛋白可明显提高免疫功效,维护我们的健康。
由于狂犬病是100%的致死疾病,所以,在致伤后的疫苗接种没有禁忌症。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过量饮酒、饮浓茶、咖啡、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进行剧烈运动、参加重体力劳动等,都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功效,也可能会增加疫苗的注射反应,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上述行为。接种正规厂家的疫苗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以及荨麻疹等,但在短期内即可恢复,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现代狂犬病流行的新特点
1.以往认为只有发病的动物才具有传染性,但近年来发现,有些狗在咬伤人后,人已發病死亡,但狗却安然如常。据国内调查发现,外表健康的家犬有10%~ 30%曾感染过狂犬病毒,这说明有健康的带病毒动物,所以,凡是被狗等动物咬伤后,都应及时行疫苗预防接种。
2.过去认为患狂犬病动物的唾液污染伤口几乎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但近年来观察发现,狂犬病毒可能会通过呼吸道黏膜、以及眼结膜、肛门黏膜(所以不能让狗舔孩子的屁股)等感染传给人与动物,甚至人的皮肤伤口接触了被含狂犬病毒的唾液污染了的木头、石头等,或在宰杀或剥皮时接触了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时,也有可能被感染。还可能会通过胎盘与乳汁感染此病,另外还发现,吃了患狂犬病动物的肉也会引发狂犬病,说明经消化道也可能会感染此病。以上传播途径虽然很少见,但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在护理狂犬病患者与处理患病的动物时,应处处注意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不可掉以轻心。
3.以往认为人被狂犬咬伤后,如能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即可防止发病。而近年发现,有些伤者就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发病,并很快死亡。这可能是由于潜伏期太短造成的。如山东报道的一组狂犬病83例,近一半在一个月内发病。这样会看出,原先五针疫苗注射在30天内注射完不够合理。所以,现在有人主张应在伤后10天内注完五针。然后每隔10天再注射一针,共8针。这样,在15天内抗体阳性率可达80%以上,会有力地阻止潜伏期短的狂犬病发作。
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猫、狗等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对养猫、养狗等宠物的管理,养宠物的主人应主动到防疫部门为所养宠物注射狂犬疫苗。此外,还应学会识别病犬。疯狗的典型表现是“伸舌红眼夹尾走,耸毛流涎不认人”。一般常见的病犬有两种表现: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呈现狂躁、易怒、充满攻击性的“疯狂”状态;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淡漠、食欲不佳、消极的“抑郁”状态,这两种都属异常状态,都有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见到这样的狗,不但要远离,而且有关部门应尽快将其捕杀并焚烧深埋处理。
二是进行预防性接种就是在未被动物致伤前进行狂犬疫苗的预防性接种,从而达到预防之目的,这种接种称暴露前免疫。所有人群都可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特别是猫、狗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与饲养人员,以及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儿童等人应进行预防接种(在0、7、21或28天各接种一针狂犬疫苗,1年后加强l针,以后每3~5年加强一针),可长期起到保护作用。
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天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俗语说:“春天到,疯狗闹。”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动,也是狗发情的季节,特别容易躁动,所以最易出现恶狗伤人的事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狂犬病在许多地区呈高发态势。特别是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狂犬病的流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应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但大家应该知道的是,狂犬病并非只有疯狗传播。从广义而言,狂犬病毒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哺乳动物传播。我们常见的猫、猪、马、牛、羊、狐狸、狼以及蝙蝠、臭鼬等,都有携带病毒的可能。对于狂犬病,直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集中在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多年来虽然十分重视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每年仍有l千多例甚至数千例患者死于狂犬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实在让人痛惜。
狂犬病为什么叫“恐水症”
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人的神经系统,在发病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接着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一类的刺激变的异常敏感,稍受到刺激,咽喉部位就感到发紧。被病兽咬伤的伤口周围则会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手脚与四肢似有蚂蚁在爬。
两三天后,病情进入兴奋期,患者呈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的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的刺激等,咽喉部的肌肉会出现强烈的严重痉挛。病人虽然十分干渴,却不敢饮水,喝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部位痉挛。严重时病人会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狂犬病患者大多神志清醒,但也有少数病人会出现精神失常、说胡话等症状。
兴奋期约持续二三天,病人会安静下来。但是随着病人出现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出现衰竭,会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就会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7天。恐水可以说是狂犬病特有的典型症状,所以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症”。
被咬伤后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一旦动物的唾液可能接触到我们的黏膜与血液,就会出现疾病传播的风险,需要进行紧急的相应处理。首先是伤口处理,应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的狂犬病毒。最简单的做法是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口,时间应持续15分钟以上,有条件时可先用肥皂或直接用肥皂涂抹伤口后再用水冲洗干净。随后应立即到附近正规的疾病预防机构,视伤口的情况进行后续伤口处置及疫苗免疫接种。
狂犬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狂犬疫苗接种原则是接种越早越好。超过24小时接种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说在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发挥效果,但效果可能会差一些。总之,应尽早进行接种,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二针的接种剂量最好加倍。
此外,在致伤的7天内在首次注射疫苗时同时注射一支免疫球蛋白可明显提高免疫功效,维护我们的健康。
由于狂犬病是100%的致死疾病,所以,在致伤后的疫苗接种没有禁忌症。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过量饮酒、饮浓茶、咖啡、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进行剧烈运动、参加重体力劳动等,都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功效,也可能会增加疫苗的注射反应,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上述行为。接种正规厂家的疫苗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以及荨麻疹等,但在短期内即可恢复,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现代狂犬病流行的新特点
1.以往认为只有发病的动物才具有传染性,但近年来发现,有些狗在咬伤人后,人已發病死亡,但狗却安然如常。据国内调查发现,外表健康的家犬有10%~ 30%曾感染过狂犬病毒,这说明有健康的带病毒动物,所以,凡是被狗等动物咬伤后,都应及时行疫苗预防接种。
2.过去认为患狂犬病动物的唾液污染伤口几乎是唯一的传播途径。但近年来观察发现,狂犬病毒可能会通过呼吸道黏膜、以及眼结膜、肛门黏膜(所以不能让狗舔孩子的屁股)等感染传给人与动物,甚至人的皮肤伤口接触了被含狂犬病毒的唾液污染了的木头、石头等,或在宰杀或剥皮时接触了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时,也有可能被感染。还可能会通过胎盘与乳汁感染此病,另外还发现,吃了患狂犬病动物的肉也会引发狂犬病,说明经消化道也可能会感染此病。以上传播途径虽然很少见,但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在护理狂犬病患者与处理患病的动物时,应处处注意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不可掉以轻心。
3.以往认为人被狂犬咬伤后,如能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即可防止发病。而近年发现,有些伤者就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发病,并很快死亡。这可能是由于潜伏期太短造成的。如山东报道的一组狂犬病83例,近一半在一个月内发病。这样会看出,原先五针疫苗注射在30天内注射完不够合理。所以,现在有人主张应在伤后10天内注完五针。然后每隔10天再注射一针,共8针。这样,在15天内抗体阳性率可达80%以上,会有力地阻止潜伏期短的狂犬病发作。
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猫、狗等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对养猫、养狗等宠物的管理,养宠物的主人应主动到防疫部门为所养宠物注射狂犬疫苗。此外,还应学会识别病犬。疯狗的典型表现是“伸舌红眼夹尾走,耸毛流涎不认人”。一般常见的病犬有两种表现: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呈现狂躁、易怒、充满攻击性的“疯狂”状态;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淡漠、食欲不佳、消极的“抑郁”状态,这两种都属异常状态,都有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见到这样的狗,不但要远离,而且有关部门应尽快将其捕杀并焚烧深埋处理。
二是进行预防性接种就是在未被动物致伤前进行狂犬疫苗的预防性接种,从而达到预防之目的,这种接种称暴露前免疫。所有人群都可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特别是猫、狗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与饲养人员,以及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儿童等人应进行预防接种(在0、7、21或28天各接种一针狂犬疫苗,1年后加强l针,以后每3~5年加强一针),可长期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