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新田岭矽卡岩型钨矿床石榴子石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田岭矿床是南岭钨锡成矿带中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产于骑田岭岩体东北部与石炭系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位置.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该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获得了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新田岭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And24Gro66-And71Gro22),石榴子石的端元成分在富钙铝榴石和富钙铁榴石之间变化.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也同时出现了左倾、Eu负异常和右倾、Eu正异常两种类型,暗示新田岭矿床石榴子石结晶过程中热液流体存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岩比条件,这也与其晶体中是否出现振荡环带相对应.将不同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子石的W、Sn含量进行对比显示,含W矿化的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子石的W、Sn含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不含W矿化的矿床,指示石榴子石中的W、Sn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矽卡岩型矿床成W矿潜力的作用.此外,石榴子石中Fe、Eu、U等元素的含量还可以进一步区分矽卡岩W矿床中的伴生金属元素类型(包括W-Mo、W-Sn、W-Cu-Fe和W-Mo-Cu-Fe等).本文研究表明,石榴子石的成分特征不仅可以指示矽卡岩的成矿环境,还可用于评估矽卡岩中金属(尤其是W)的成矿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建立了一类具有两种感染途径和接种的出血热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0,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和LaSalle不变集原理,讨论了模型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结果表明:当R0<1时,模型仅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且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模型还存在地方病平衡点,且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最后证明了疾病存在的持久性.
为探究重金属镉(Cd2+)胁迫对超积累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8、40 mg·L-1和200 mg·L-1)对鬼针草和狼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鬼针草和狼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鬼针草与狼尾草相比差异显著(PP<0.05).Cd2+浓度分别为8 mg·L-1和40 mg·L-1时鬼针草和狼尾草的幼苗根长分别达到最大值,Cd2+浓度为200 mg·L-1时
精确限定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一直是剖析斑岩矿床形成过程的热点和难点.借助矿物的高精度同位素定年、热力学数值模拟以及石英的钛扩散模型等方法,斑岩矿床中岩浆-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已经被限定在几万年之内.本文以三江特提斯超大型玉龙斑岩铜(钼)矿床为例,重点识别含矿热液脉中普遍存在的石英,利用钛元素的扩散年代学方法,精确限定斑岩矿床中多期岩浆-热液流体活动的时间尺度.扩散模型表明玉龙斑岩矿床热液活动的时间尺度为32000~870000年,有力支持了超大型斑岩矿床可以在几万至几十万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形成的观点
西藏中拉萨地块东段大规模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尚未得到有效约束,该时期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岩石成因以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等问题亟需新的深入研究.本文对中拉萨地块东段南缘那茶淌地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那茶淌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7±1.4Ma,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40.6±1.3Ma,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
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自清洁、防雾抗冰、油水分离、集水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而在不同疏水状态之间的转换将大大促进仿生超疏水材料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应用.利用软印刷技术将玫瑰花表面微观结构转印到聚氨酯弹性体PU膜表面,利用机械应力实现表面微结构的动态实时调控,实现了表面微观结构在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之间的可逆转换;利用毛细管投影传感技术(MPCP)定量表征了水滴在仿生PU膜表面的摩擦力,详细讨论了PU膜在不同拉伸状态下拉伸量、拉伸方向以及液滴体积和移动速度对液固界面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玫瑰花PU膜的静态接触角和滚动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前时代面临的一大课题,有效利用并储存能源,缓解一系列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电化学储能、光催化、光热界面蒸发和水汽收集这些能源利用措施已经作为环保手段深入人类的生活.大自然作为一位天然的设计师为我们能够提供诸多灵感,自然界诸多生物、生命体系中特性、机制和结构均暗含着十分巧妙的奥秘.本文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在上述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首先简单介绍了水凝胶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分类、合成等信息.然后,对电化学储能、光催化、光热界面蒸发等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及相应要求进行了简要介绍.
寻找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受动力电池消费的拉动,锂资源需求急剧上升,伟晶岩型锂矿勘查热度持续攀升.虽然众多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尚不清晰,已有证据表明锂辉石是大多数大型-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主要含锂矿物.与许多近直立的伟晶岩脉群不同,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太古代伟晶岩矿脉往往呈近水平或缓倾斜在角闪岩相围岩中产出,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并发育明显的矿物和地球化学分带.这些太古代伟晶岩脉通常形成于挤压或压剪构造体制下同变质环境中,成岩期最小主应力(σ3)近竖直.因此,伟晶岩常常侵位于近水平的构造
恶劣海洋条件给网箱养殖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研究金属网衣的水动力特性及其周围的流场特性关系着鱼群养殖的质量和网箱安全性.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小尺度平面无结金属网衣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其在均匀流作用下的水动力性能和网衣周围的流场分布,得出了随着雷诺数、网衣的攻角、网衣密实度和网眼形状变化阻力系数的变化趋势和速度场的分布变化.这些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网衣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特性具有借鉴意义.
石英的微量元素记录了石英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微量元素对石英原岩进行分类的研究历史已久,经典工作是在以微量元素为坐标轴的图解上绘制各类型石英的分布范围,以区分石英类型.经典图解包括Rusk(2012)提出用于区分三种矿床类型石英的Al-Ti二元图解,和Schr?n et al.(1988)提出的用于判别不同岩浆岩类型石英的Ti-Al-Ge三元图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上述图解不能满足对更多石英类型进行分类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与部分已知产状类型的石英微量元素判别相矛盾的情况.随着石英原位微区测试方法的成熟,
磷灰石广泛分布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是一种常见的、包含丰富微量元素的副矿物.磷灰石晶格可容纳丰富的微量元素,且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同会表现出差异明显的微量元素特征.利用磷灰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以追踪物质来源和演化.现在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磷灰石的微量元素绘制二元判别图解,经典判别图解包括Sr-Y、Sr-Mn、Y-(Eu/Eu*)和(Ce/Yb)N-REE图解.随着微区测试技术发展,磷灰石微量元素数据日渐丰富,同时由于磷灰石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传统图解已逐渐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所携带的信息,进而无法准确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