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感受美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能感受情感美,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要感受作品,就应该从朗读开始,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情感美?语言美呢?
  第一是教师的范读,它能引发学生们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第二是自读,听了范读之后,学生模仿自读,揣摩文章的情感,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并学会想象,想象文章的语言美,如《秋天的雨》,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田野染黄,染红。因此,大地呈现出金黄、火红、橙黄、紫红、淡黄、雪白。《火烧云》一文它的词汇丰富,笔调灵活,浅显易懂更是非常适合朗读,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读自语,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之美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文中ABB式叠词,半A半B式的短语及实物形容词,很形象、生动,尤其第二自然段中“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的“烧”字更是生动贴切,轻描淡写地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不禁让人想到了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中华汉字,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灵,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涵着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朗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所以,我认为今天的阅读同样地能体验美——语言美。因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应重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并在阅读中具体指导学生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動,体会着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人物之美,作品之美。如《我不能失信》学生读了课文,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人物的对话中感受到小庆龄的美,知道她是一个从小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并能在整体感悟中体味文章的思想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再如《卡罗纳》一文,这虽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步细读解疑,才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解的效果。并强化“关爱”部分,紧抓“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候,大家是怎样献出自己的一份份关爱”的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多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在阅读中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受意,正如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中,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即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的关爱。并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创设情境的引读,总领描写大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再次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爱化作可触摸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使感情达到高潮。
  总之,阅读一篇篇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精神探险,教师可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增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了体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让学生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哀或乐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陶冶情感。这样学生才会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
其他文献
教师道德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标刚。它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中,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的诸多内容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即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
摘 要: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主要探讨了搞好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策略。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创新的可靠途径,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教师;学生  校本教研是以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
摘 要: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生命课堂是学本的,人本的,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课堂;情感态度  叶澜教授在论述教育改革时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课程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仅能帮助孩子积累知识,还能促进孩子们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对孩子“授之以渔”的有效课程。尤其是在孩子们习作方面会有很好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到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中就开始有了。但是,它的编排内容较少,一册一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区域性很强,比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
摘 要: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教育;了解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途径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類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
摘 要:写字是小学语文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书法更是为广大国人所喜爱的艺术。可见,传统教学中的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已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素质教育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名字是我们个人的“招牌”,因此,写好汉字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個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关键词:汉字书写;教学;素质;培养  随着国学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汉字的书写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义务教
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教学创设问题的
摘 要: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从“善”字入手,在全体师生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优化与至臻。最终实现“积善成德、善行一生、立德树人”的目标。具体作法有:营造校园人人向善,崇善行善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树立道德模范、行善扬善先进典型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善”的教育  大学之道中讲到“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为将社会
摘 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对比分析探究及对比实验是体现这个精神的重要体现。学生若能掌握好对比策略运用,对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化学高考试题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例证,就对比分析方法的掌握及应用,对一些探讨。  关键词:对比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