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货架温度下鲜切山药品质变化规律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以山药为研究对象,测试了1、4、8、12、20℃这5种常见货架温度下鲜切山药产品在14 d贮藏期内包装袋内O2和CO2含量、表面褐变度、果肉硬度、总体感官质量、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货架温度显著影响贮藏期各测试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1℃低温相较于其他处理更有利于鲜切山药货架期品质的保持,贮藏至14 d时产品外观色泽仍保持较好;而20℃常温条件下鲜切山药外观品质快速劣变,至第7天已丧失食用价值;所有样品在未添加外源抑菌处理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菌落总数含量,且随着贮藏期延长快速升高;鲜切山药货架期PPO和POD活性是PAL活性的10倍以上.该研究为明确不同货架温度下鲜切山药产品的品质劣变规律,制定合理的产品货架销售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参照典型竹筒酒生产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研究了竹筒酒陈酿过程中17种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陈酿过程显著影响竹筒酒中矿质元素含量.陈酿初期,K含量呈指数增长,14 d时达到峰值330.83 mg/L,随后逐渐下降,28 d后稳定在190 mg/L左右.Ca、Na、Cr、As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分别为26.05、9.40、9.59、11.92 d.外源黄酮不同程度影响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四川地区两个不同工厂(J厂和W厂)的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的演替规律,同时检测其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36个样品可根据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将发酵的整个过程分为发酵起始点(0 d)、前期(30~60 d)、中期(60~180 d)和后期(180~240 d).所有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次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属水平上,假丝酵母属(Cand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涉外业务逐渐增多.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到来,中国与国际之间交流互动的行业、领域明显增加,食品行业也在其列.相较于其他行业,食品专业英语具有以下特征:①有较多组织机构、政策法规等名称类术语;②涉及食品生产、安全、销售、营养等多个领域;③新兴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出现带来新的专业术语等.在此情境下,对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实施统一英语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充分满足当下食品行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能力培养视角出发,立足食品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可有效改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
期刊
低分子质量黄原胶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特殊生物活性,在食品、农业等领域都有所应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黄原胶内切酶的高效表达是酶法水解生产低分子质量黄原胶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首次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来自Microbacterium sp.XT11的黄原胶内切酶,随后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重组黄原胶内切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GAP为启动子的重组毕赤酵母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0℃、pH 6.0、220 r/min、接种量5%,在7-L发酵罐中重组黄原胶内切酶酶活力达到1230 U/L.重组黄原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动态分析,以此来明确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特征性风味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等呈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各种挥发性
探寻茎瘤芥中营养元素含量特征规律及其与产地的关系.通过微波消解系统消解茎瘤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消解液中的常量营养元素(Mg、P、S、Ca、K)和微量营养元素(B、Mo、Mn、Fe、Cu、Zn、Sr),测量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主因子识别茎瘤芥的特征元素,利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构建判别模型对茎瘤芥产地进行溯源.结果表明,PCA提取的2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971%,
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文科类专业,包含古代汉语、中国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古代文学史等多门课程,承载着弘扬传播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着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面对当前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汉语言文学教育应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将饮食文化融入其中,并促进其更好地传播与弘扬,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繁荣发展.由吴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一书,基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源和现实发展,系统介绍了八大菜系的基本特点和各民族代表性风味小
期刊
目的:比较襄荷花苞在干燥及冷冻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干燥及冷冻后襄荷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干燥及冷冻处理对襄荷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P<0.05),在新鲜、干燥和冷冻襄荷花苞中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含有多种挥发性药效成分,主要以烯烃类为主,其中β-水芹烯、α-律草烯和左旋-β-蒎烯相对含量较高.干燥及冷冻后襄荷花苞整体挥发性成分数量均明显减少,新鲜和冷冻样品中烯烃类相对含量较高,干燥后烯烃
目的:弥补中国有关刀豆油脂提取技术,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研究不足的问题,为刀豆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优化了正己烷萃取刀豆油脂的工艺参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测定了刀豆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刀豆油脂最佳提取参数为液料比25∶1(mL/g)、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刀豆油脂提取率为3.12%.刀豆油脂由9种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3种,占总脂肪酸85.29%.刀豆油脂中饱和脂
该文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法,对上海市市售低温酸奶中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共选取16个酸奶样品进行分析,其中8个样品来自同一品牌,其余来自其他8种不同品牌.结果表明,在16个酸奶样品中共得到16种主要的细菌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序列,其中优势的OTU均为参与发酵的乳酸菌菌种;同时还检测出7种背景细菌,并从原料、加工、包装存运等环节分析其可能的污染来源.该研究为酸奶品质的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