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赡养,协议无效/遭遇强卖,有权退货/理赔之后,仍可维权/不是职工,不算工伤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包赡养,协议无效
  问:我有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成家。前年,我们全家签订了一份《分家协议》,约定由大儿子负责给我丈夫养老送终,小儿子则负责赡养我。去年我丈夫去世,丧事由大儿子操办。现在,我生病住院,花去医疗费一万多元,小儿子无力承担。我要求大儿子分担一些,他却以《分家协议》为凭,断然拒绝。请问,那份《分家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大儿子能以此免除对我的赡养义务吗?
  韩咏莲(安徽凤阳)
  律师意见:你们全家签订的所谓《分家协议》,实质是分包赡养协议,违背了关于子女对父母有共同赡养扶助义务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因此,你两个儿子理应共同负担你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共同履行对你的赡养义务。你可以找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若协调不成,你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遭遇强卖 有权退货
  问:我女儿在外地上职专。一天,她和同学一起逛街,在某时装店看中了一件外套。征得店主同意,我女儿试穿了一下,感觉挺合适,但认为500元的价格太高。讨价还价未果,我女儿选择放弃。但店主却不允许我女儿离开,蛮横地说:“试穿了就得买,要不别想出门!”我女儿据理力争,但店主不依不饶,还恶言恶语对我女儿进行人身攻击。眼看天色渐晚,回学校的公交车越来越少,为了及早返校,我女儿不得不用500元买下那件外套。请问,我是否有权带女儿去那家时装店要求退货?
  葛信义(山东莱阳)
  律师意见: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因此,你女儿有权拒绝购买试穿过的服装,时装店店主的强卖行为侵犯了她的自主选择权。现在,侵权行为已经发生,你女儿有权要求退货,有权要求侵权店主道歉。如果你女儿未满18岁,你有权作为她的法定代理人出面,坚决维护女儿的合法权益。如果侵权店主拒绝退货和道歉,你们可以到当地消费者保护机构申诉。
  理赔之后,仍可维权
  问:我的孩子在学校被他的同学小东推倒,摔成小腿骨折,治疗花了不少钱。事前我给孩子买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已经按照保险合同进行了理赔,但保险公司赔的钱只相当于医疗费的一半。请问,获得保险公司理赔以后,我是否还有权向造成伤害的小东以及负有管理之责的学校索赔?
  刘士杰(上海)
  律师意见:我国《保险法》第46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根据上述规定,保险公司向你赔偿后,你仍有权作为你儿子的法定代理人向侵权的第三者要求赔偿,也就是向小东的父母要求赔偿。
  另外,你的孩子是在学校受的伤害,学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对于第三人侵权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如学校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连带赔偿责任。
  不是职工,不算工伤
  问:2010年8月,孙某应聘到某工程公司所属的工地看管桩机。2011年1月8日,因家中有急事,孙某在未经公司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私自让他的朋友李某顶替其上班。李某在工作时,右脚不慎被拉混凝土的拖拉机轧伤。该工程公司及时将李某送往医院治疗,并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事后,双方就李某受伤是否属于工伤和工伤待遇问题产生了纠纷。请问,李某不是该工程公司的正式员工,顶替朋友上班也未得到公司的同意,是否应该认定为工伤?
  吴合成(陕西西安)
  律师意见: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工伤的主体应当是单位的职工。所谓单位职工,是指依法办理招工录用手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或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李某没有与该工程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在该工程公司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报酬,所以他与该工程公司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只是私自替班行为。虽然李某私自替班发生劳动事故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又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符合工伤认定的其他条件,但他不是该工程公司的职工,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引名言、举事例、推结论,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成功源于勤奋”的道理,对立志求学的莘莘学子很有激励和鞭策作用。   [关键词] 成功;勤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女士这段启人深思之语,提醒人们不要只羡慕成功者的荣誉,而应认识和感悟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三分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注重教孩子学习、生活,教孩子有一技之长,唯独没有教孩子学会休息。因为家长一直认为休息是人的本能,是孩子的天性,不用教,孩子也会。如果家长有这种认识的话,那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丽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女生,她的成绩和校内活动都表现平平。为了提升成绩,小丽开始用功学习。她每天放学回家至少有5个小时花在学习上,将近12点睡觉,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上课不
一个即将赴美留学的重点大学学生,竟被骗子通过电话进行精神控制,乖乖地将自己“囚禁”在小巷深处一个小旅馆里,任凭骗子摆布,甚至将银行卡号及密码告知对方,毫不设防地交上30万元留学用的验资费,连父母和警察的电话都不接……这起闻所未闻又匪夷所思的“遥控绑架案”,不禁引发人们对“好孩子”家教问题的深刻反思。  严防死守,  “好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2015年12月5日上午10点多,西安市碑林区的冯君接到
唠叨孩子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为什么明明知道唠叨的危害,家长还是难以戒掉这个坏习惯呢?日前,一个名叫夏青的初中生,至少在他的家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仅堵住了父母的嘴,改善了家庭气氛,而且使自己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不信?让我们来听听这个聪明少年的故事。  和许多家长一样,夏青的父母也望子成龙,也整天唠叨个不停;像所有孩子一样,夏青也不胜其烦。在父母的唠叨声中,夏青越来越讨厌学习,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
张典标撰文指出:最近,山西运城几名高中生在宿舍喊“你还相信光吗”等《奥特曼》台词,被学校劝退处理。学校还发布悬赏公告,鼓励大家举报其他有喊叫行为的同学。此事引发巨大争议,学校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称,那三名学生未被劝退,悬赏公告意在警示其他学生。  媒体发布的悬赏公告显示,校方确实通报了对三名学生“劝退处理”的决定。现在回应说没有劝退,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改口了。这几名学生应该平安了,但无论是因为喊叫小
问:女儿有抠鼻孔的坏习惯,每次我都提醒她,但她总不改,有时还变本加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陈晓红  答: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最好不要第一时间去强调和纠正。很多时候,孩子刚开始只是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但是随着家长的不断强调,慢慢变成了习惯。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已经形成坏习惯时,投入更多的关注来纠正和强调,结果孩子的坏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有时家长小题大做,
为了解小学生与家长在家庭共同活动方面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日前针对北京市的小学生展开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912人,其中三年级学生占22.6%,四年级学生占25%,五年级学生占27.7%,六年级学生占24.7%;其中有52.1%为男生,47.9%为女生。  小学生与家长共同活动,指小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共同参与做作业、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等,活动地点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调查发现,周一到周
声音  我一直非常非常想说一句非常帅气的对白:这辈子我买过房子,也买过车子,但我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  台湾作家九把刀如是说。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的,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时一定要拿得了主意。  著名演员陈
所谓“依恋”,心理学上是指儿童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儿童依恋抚育者(主要是母亲),与其形成的强烈的情感关系,是儿童寻求安全感的本能。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儿童从小缺乏稳定的依恋关系,会出现一系列反常行为,甚至会影响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母女分离,两下悲伤  唐女士的家乡在安徽芜湖,和丈夫一起来上海打工已5年有余。唐女士和丈夫都在医院做护工,很辛
联词: 相约,帮助,领情,割袍断义,什么,或许,扑哧,角度  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公园玩,结果有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有事不来了。已经到的朋友中有一人很生气,说约好的怎能反悔,要和失约的同学割袍断义。我们都劝他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许那个朋友遇到了特殊的事情。开始,生气的朋友一点也不领情,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又开心起来。  来到公园里,一个朋友发现了一只奇特的昆虫,我们帮助他捉住了它。这是什么昆虫?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