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纳峰上的高山流水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avid Lama(大卫·拉玛)


  世界上最优秀的新锐攀登家之一,生于1990年。五岁时,喜马拉雅山区的登山老手Peter Habeler第一次看见他攀登,就发现了他这方面的天赋。2003年David 12岁的时候,征服了一条8b 难度的线路,他也成为了这项运动历史上完成这个级别最年轻的人。15岁时,他成为参加世界杯比赛最年轻的人。2012年他首次以自由攀登的方式完成了巴塔哥尼亚Cerro Torre塔峰上的标志性线路“压缩机”(Compressor Route)。

Conrad Anker(康拉德·安科尔)


  美国有名的攀岩家、登山家和作家,生于1962年。他因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南极洲的高海拔挑战而闻名于世,他还是The North Face登山队的队长。1999年,身为搜救队的一员,他在珠穆朗玛峰上找到了英国传奇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的遗体。此外,他和Jimmy Chin、Renan Ozturk等搭档攀登梅鲁峰的鲨鱼鳍线路(Shark’s Fin route)的经历拍成了2015年最火的攀登纪录片《Meru》。

一老一幼的高山流水


  1962年出生的Conrad Anker(康拉德·安科尔)和1990年出生的David Lama(大卫·拉玛),一个住在美国,一个住在奥地利,相差这么远,为什么选择彼此作为探险的伙伴呢?
  Conrad回忆道:“我第一次是从Peter Habeler那儿听说的David这个人,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们在奥地利一个电影节上碰到的。要知道Habeler可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登山家之一,1978年他和Reinhold Messner(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被誉为意大利登山皇帝、山峰先生)成为第一批无氧登顶珠峰的人。Peter在奥地利运营一家登山学校,从David三岁起就开始训练他。David的父亲是名夏尔巴,他的母亲是来自奥地利的竞技攀岩者。几年前,David联系我,咨询我1995年在巴塔哥尼亚攀登过的Torre Egger一条线路的信息。我和David开始聊天,我们非常合得来,很快就详细讨论如何一起去攀登的细节了。2015年夏天他来美国参加某个电影展,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碰面,一起开车去了锡安国家公园,一起自由攀登一条我在20年前开发的大岩壁路线Watchman。”
  David 补充说:“从我们第一次遇见起,到锡安第一次共同攀登,我们一起共事得很好。我确信Conrad的激情和我一样,将会在鲁纳峰那样的山上交相辉映。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希望回到我父亲长大的那个国家。一方面,我想去看看尼泊尔那边的亲戚;另一方面,我也想在那儿爬爬山。”
  Conrad比David的父亲Rinzi还要大三岁,从很多方面看,他们两代人也许有一些差异,但Conrad和David的看法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这对一老一幼有着28岁年龄差的搭档,的确在他们热爱且擅长的事情—攀登上有着高山流水般的共鸣—他们都致力于阿式攀登,探索高山是他们信念里坚实的基础。
  “David也许会觉得我要带的东西太多了,会减慢我们的速度,但这也会让我们更安全舒适。除了到底要带多少豆子罐头之外,我们关于如何攀登的意见还是一致的——那就是技术和时机。我们为什么要攀登?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发扬彼此的长处,弥补彼此的短处。”
  通过攀登,他们从彼此身上学习和交流经验,成为亲密的朋友,经常互相打趣。David说Conrad跟他的年纪一点也不符合,他仍然充满了动力和能量,攀登经验非常丰富。Conrad称赞David长着一双“尼泊尔脚”—它们有力、平衡感极好,“那归因于许多代先人在陆地上的行走所致(也可能因为有小鸡在后面追着啄,哈哈)。这种与大地和垂直世界的联系是他攀登专长的基础。就我个人观点而言,David沟通效率很高,知道需要拍档做什么。他说话思路清晰,目的明确。难道是因为他是Lama家的后代?哈哈!”

并未登顶的首登


  2015年11月,奥地利登山家David Lama和他的美国搭档Conrad Anker开始了一趟远征,目标是位于尼泊尔和西藏之间6907米高的鲁纳峰(Lunag Ri),这座山峰之前从未被人类登顶过。这个6907米的花岗岩巨人横亘在尼泊尔和西藏之间,无论从哪一侧攀登鲁纳峰都非常具有挑战性,这也是之前所有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经研究商议后,David和Conrad决定从山峰的西北侧开发一条新线路首登这座未登峰。
  David和Conrad出发的那天天气很好,他们准备为首登放手一搏,并把整个过程拍摄成视频。可当他们准备登顶的时候,却面临着严寒的侵袭,而且天气预报说未来会有强风。
  David解释道:“因此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窗口。天气非常完美,我们想好好把握住它。在那以后,强风就要来了。希望赌上一把,试一下。我们会全速攀登,打算把露营装备就近安放,轻装登顶。”
  2015年11月13日黎明前,他们登上了西北山麓一块陡峭的岩壁,开始了登顶之旅,之后12个小时都要暴露在山脊之上。他们的攀登惊心动魄,有时几乎没有保护。David说:“在山脊上,岩表的状况非常糟糕,我们发现有几段斜面都没有冰,绳距不得不拉长到100米一段。第一段攀登就是整个100米的绳距,接着第二段仍然如此。这种情况下,我们两个用同时攀登的方式,一个人在雪檐的右面爬,另一个人在雪檐的左面爬。两个人分别位于山脊的两侧,万一有人掉下去,至少能起到保护作用。”   但是最终他们并没有如愿登顶。穿越那个危险的山脊之后,峰顶和他们之间仍有一段400米的陡壁要爬,在零下25℃的气温和狂风下,既没有帐篷也没有睡袋,是相当冒险的。当二人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也只能就此收手,打道回府。攀登鲁纳峰,如果登顶,必将是伟大的成就,但这趟旅程对于David来说即使未登顶也是一次鲜活的体验。他父亲就生在这片土地,这里的山河像故园一般吸引着他。
  David Lama是一个混血儿,母亲是来自奥地利的竞技攀岩者,父亲是尼泊尔的高山向导。他从小在奥地利长大,驰骋攀登界这些年都莫名其妙地绕开了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山峰。作为半个尼泊尔人,David从未到过这个他父亲生长的地方,直到2015年的这次鲁纳峰攀登。
  登山老手Conrad更是着迷于这样的体验:“你将要去一个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站在一片嶙峋的山脊上,恰好它是西藏和尼泊尔的分水岭,那感觉十分美妙。”Conrad说:“我们本应该把营地上移,没有这么做是我们的错。我们过于野心勃勃,想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
  他们会回去吗?他们觉得应该回去。
  2016年秋天,由David Lama和Conrad Anker拍摄的鲁纳峰攀登纪录片的完整版将会在Servus电视台播出,而且这部纪录片还会在2016/2017年度的欧洲户外电影巡展中放映。
  户外探险:给我们讲讲在鲁纳峰(Lunag Ri)上发生的事情吧。 David Lama:2015年11月底,Conrad和我前往尼泊尔,准备攀登尚未被人类登顶的鲁纳峰。感谢完美的天气,我们在大本营适应得很快,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做好了准备。因为山峰基部的冰和雪都很少,我们选择了一条地形更为陡峭、也更难的路线。第一天,我们攀登了大约12个绳距才爬上预计到达的山脊,沿着这条山脊就能登顶。第二天,天气预报迫使我们不得不赌一把,所以凌晨3点的时候,我们把露营装备和一个背包留在原地。大概下午3点的时候,我们离峰顶只有大约400米了,却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没有办法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攀上那么难的岩壁,而且没有帐篷和睡袋,我们只能露天席地——在零下25℃和每小时50~70公里的狂风下这无异于作死,所以我们被迫下撤。 Conrad Anker:11月12日、13日和14日,David和我用阿式攀登的方式向鲁纳峰的西山脊发起了冲锋。我俩各领攀了三个绳距,发现穿越这段山脊难度实在是太大了。13日,我们希望从临时营地出发、当天能够登顶,但是很可惜这段攀登比预期的要复杂得多,且峰顶下最后的那段陡壁比我们预想的要陡峭得多。
  户外探险:你们并没有登顶,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探险应该也算是成功的。
  David Lama:我们攀登的是一条完全处于原始状态的地形中的新路线,一直爬到顶峰下方400米的地方,这对于这座山的攀登来说是一个新高度。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会极大帮助我们完成明年的下一次攀登。
  Conrad Anker:探险攀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我们冒险了吗?当然!还不少呢。攀登的困难之处让我们处于这场游戏的顶端。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积极的、无价的经历。我单纯地喜欢待在山里,和一群新朋友分享这些故事,本身就很特别呀。
  户外探险:这趟旅程有哪些亮点? David Lama:在我们放弃登顶前,最后那段攀登会在我的记忆中留存相当长时间。我们沿着非常薄的裂缝攀登,空隙小得只容冰镐凿进去,冰爪只能在下面厚雪覆盖的台面上勉强找到着力点。
  Conrad Anker:11月7日,星期六,我们在“狐狸峰”(这个名字是从夏尔巴或藏语翻译而来)那里适应环境。5700米的海拔高度,视野异常辽阔,四周一望可见。太阳在我们背后,落日的余晖洒在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上,那一幕太罕见了。那是个全新的角度去看昆布山群。月亮渐渐在珠穆朗玛峰和洛子峰之间升起,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星球的威严庄重。
  户外探险:感觉最糟糕的时刻是什么呢?
  David Lama:在连续19个小时的全力攀登和绳降后,我们发现我们降到了帐篷下方50米的地方。我们拉了拉绳索,发现其中一条在我们下方卡住了,所以在我们向上攀登到帐篷前,不得不继续下降,先去解开那条绳索。
  Conrad Anker:我们登山圈的朋友在Tawoche山北峰攀登了一条新线路。在下降过程中,其中一位不幸坠亡。听到这事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痛。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尤其是,阿式攀登的挑战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生命就是一份礼物,每一天我们都要重新打开它。
  户外探险:所以,你俩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David Lama:冬季就要到来了,我在阿尔卑斯山有几个计划,接下来这几个月我都会在这里攀登。至于鲁纳峰,当我们决定回来再战时,就意识到我们有多么想登上它的峰顶。明年我们会再次披挂上阵。
  Conrad Anker:接下来的六个月我会在各种环境下训练,包括冰面、阿尔卑斯山的岩石以及蒙大拿州的健身房。我的剑锋所指就是2016年重回鲁纳峰,只要David愿意和我一起攀登,我的动力就不会减少一分一毫。我这辈子就是为攀登而生的,我们一定会登顶鲁纳峰。
其他文献
对话宁夏跑吧  outdoor:宁夏跑吧的核心宗旨是什么?如何实现呢?  芙蓉:宁夏跑吧的宗旨只有一个:让跑步的人少走弯路少受伤。这说来简单,真正实现则需要我和团队不断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落实到跑步过程中,始终贯彻、营造一个安全和科学跑步的理念与氛围。  outdoor:平时跑团的活动、跑量是怎么样的?    芙蓉:平时的约跑一般都在周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初学者一些指导和帮一些跑友解决在
提名:王勇 首位使用微动力滑翔翼飞越胶州湾的中国人  提名理由  2012年7月7日,被誉为“中国滑翔翼第一人”的王勇,驾驶微动力悬挂式滑翔翼“蚊子”从黄岛金沙滩起飞,穿越胶州湾后一路向东,最终在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西侧成功降落,全程42公里,用时40分钟。这是王勇自穿越“世界风库”瓜州戈壁之后的又一创举。  从儿时起,我就渴望飞翔。每当在海边遥望海鸥的曼妙身姿在海上热烈而自由地翱翔,那种在天空中自
户外是阳光、美景和身体力行。  可很多风景正被慢慢剥离,诸多生灵无法往生。  山野之间也需要绝好的声音。  回望一个四季轮回,念新草劲力,感花木枯荣。  奔跑者在汇聚,车的轮迹在延伸,山巅之上,总是坚韧者为峰。  山野静寂,没了号角,这是个不缺良言的时代,可惜缺少仰望和聆听!
叛逆少年成功记  在找到南极这片乐土之前的八年时间里,精力充沛的Patrick Woodhead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户外探险活动,他曾加入一支帆船队完成跨大西洋南线的航行,不经意间破了世界纪录;曾在亚马逊河流上进行长距离漂流,结果被热带雨林的蚊虫咬得惨不忍睹;也曾前往中亚和喜马拉雅群山进行攀登,在吉尔吉斯斯坦首登数座未登峰。Patrick已经尝试了这么多疯狂的事情,对很多人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除了有钱有
2016年双11狂欢盛典落幕,CAMEL骆驼也不负众望,最终以5.02亿元总销量,夺得鞋服品牌六连冠。  骆驼冲锋衣成热销单品  据销售数据显示,双11开跑仅10分钟,骆驼就抢先突破了1亿元销售大关。其中,作为户外行业的“老司机”,骆驼户外继续力压同行,将户外行业冠军收入囊中,同时还创下了冲锋衣全网销量第一、登山鞋全网销量第一、帐篷全网销量第一三项纪录。  今年双11,CAMEL骆驼势头强劲,作为
摄影 Pat R. Notaro  翻译 苏家颖 Lana    瑞贝卡·鲁施(Rebecca Rusch),又名“忍痛女王”(Queen of Pain),是骑行界的先锋探险家。去年,她和帕特里克·斯威尼(Patrick Sweeny)搭档,带着山地车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为世界自行车救济会(World Bicycle Relief)筹集善款,这个非洲本地的慈善组织不定期向农村社区捐赠自行
台湾环岛之星  舒适程度:★★★★★  风光指数:★★★★★  时间:一圈约13.5小时台北—高雄线路  到垦丁后,可以参观东南亚最大的土地公庙福安宫——全省最大的土地公庙,五层楼高,全年香火鼎盛,是恒春地区民间信仰中心,庙前广场经常有庙会庆典或艺文活动,游客朝拜之余还可了解恒春半岛之风俗文物。  垦丁公园也值得一逛,既可观赏猫鼻头、船帆石等怪石奇观,也可在龙盘草原眺望巴士海峡。  佛光山是台湾最
华硕最近推出的新飞行堡垒ZX60VM战舰世界版,拥有专属游戏玩家定制的外观,加上强劲的硬件性能更是备受玩家青睐。其搭载十系显卡和第六代英特尔酷睿i5/i7处理器,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运行效率,玩家可任意玩转各大游戏战场。相较同等游戏本拥有更加纤薄的机身,再加上“铁甲神盾”的外观造型,不仅突显玩家品位,更能点燃玩家的游戏热情。  华硕新飞行堡垒ZX60VM配有Full HD全高清雾面防炫目显示屏,分辨率
这是一条真实且古老的朝拜之路,联结了藏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大师—宗喀巴和莲花生,他们为这条徒步路线增加了无数的灵气。在这山水之间有着历代僧人、藏族同胞的足迹,于经幡浮影下走出了自己最经典的旅痕。百年来,身穿袈裟的喇嘛和朝圣者,在圣地强烈的阳光下,行走在起伏的山谷中只为达成心中的信仰,无数的牧民迈着虔诚的步伐踏上这条真诚的艰辛之旅。以至后来这条原先不为世人所知的朝圣道路,因其多变的山景和秀丽的高山
探路者作为中国户外领军品牌,于10月29日下午携手鸟巢、天猫、势至体育联合举办冰雪联盟启动仪式暨探路者天猫双11冰雪新品发布会(冰雪联盟启动仪式暨SNOWONE超级雪大奖赛发布会)。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李坚柔、国家体育场总经理助理李质群以及探路者集团品牌总监王昌盛等出席发布会,希望通过冰雪联盟将冰雪运动的乐趣传达给更多的人。同时,探路者携手鸟巢、天猫、势至体育联合成立了“热雪燃冬 助力冬奥”冰雪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