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神学中的社会主义问题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针对解放神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作的。本文通过剖析拉丁美洲解放神学采取左翼政治立场的原因,继而通过社会主义概念来理解解放神学究竟是什么,并结合对解放神学之社会主义选择批评的批评,来回答解放神学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最终就解放神学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危机,这使得共产主义观念重新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将聚焦于巴迪欧和近来讨论过这一议题的哲学家。巴迪欧的论述并不属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空想的”或“科学的”社会主义范畴。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是一个未来的历史阶段,它因资本主义的社会和经济矛盾而产生。相反,巴迪欧则认为,共产主义将作为一种突发的、不可预测的“事件”出现。笔者在历史和政治方面都对巴迪欧的论述持批判态度,而对马克思的理论则是赞成的,不过也承认其中存在需要根据时代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居伊。德波所提出的“异轨”概念,是他广泛运用在电影制作、文本写作和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技巧,也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景观社会的日常生活殖民化之后,德波提出的无产阶级可运用的反意识形态的最佳战略手段。德波之所以会将这个极具先锋艺术风格的技巧纳入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中,一是“异轨”从形式和使用方法上受到了达达主义、布莱希特等先锋艺术实践的影响;二是“异轨”的根本原则和革命内涵,根源干德波对黑格尔一马克思的辩证法本质内涵的深入理解。“异轨”成为德波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资本主义突围的方法论原则。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MEGA^2)的编辑现状出发,简要回溯了马克思恩格斯遗著的命运及其编辑历史。首先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遗著的早期编辑情况,随后着重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版(MEGA^1)取得的成果及其失败,最后详细描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MEW)的出版情况以及最近的编辑计划。
本文利用MEGA。初次发表的经济学手稿文本,结合其他著作和材料,从数学方法论的视角论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分析中存在的非现实性,并从计划、分工、分配等方面论述了他们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构想的乌托邦色彩。作者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理论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写作目的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不可能是完全成熟的,其中存在不连续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这也是合理的。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63--1867年这一写作阶段取得的相对独立的成果,是《资本论》的第三个手稿。这一手稿最重要的理论成就是建立起了《资本论》三卷的结构体系。这部手稿的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是《总过程的各种形态》,这样的结构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尤其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结果。这种方法不但体现在《资本论》三册手稿彼此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每一册的结构上。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态》的“主要手稿”是《资本论》第三卷的唯一全卷手稿,它是
本文叙述了马克思从国际工人协会于1864年成立到1872年这段时间在国际工人协会中的积极活动,表现了马克思作为第一国际实际的领导人所具有的超群智识和魄力。文章在开头部分生动描述了马克思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和《章程》的曲折经过,分析阐释了《成立宣言》的主题思想。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初,利用《资本论》的准备材料,为国际工人协会撰写题为《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通过宣讲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纠正国际内部的错误思潮。马克思试图在不同派别之间寻求共同点,他是领导小组中唯一能够在与所有成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起草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正义并不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所以,是时候依据生态和社会主义原则重组人类文明。教育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有机教育,即教育的功能在于教给学生与所有生命共生共荣及公正分配资源和机会的知识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需要在学生时代就扎下根,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事与愿违的表面灌输。基于培育深刻价值反思与积极践行精神的教育改革将更有助于塑造未来全球公民的共同价值观。
本文是作者罗兰·波尔(RolandBoer)对某些左翼提出的伦理疑虑所做的一种释义学的阐述。该文聚焦于把伦理作为一种有责任地与他人关涉的手段这一用法,首先探讨特里·伊格尔顿和朱迪思.巴特勒存在问题的主张,以及阿兰·巴迪欧和斯拉沃热·齐泽克对伦理与他者关涉的质疑;其次,探究他者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并论证伦理通过其自己的话语产生出他者,同时隐藏了它与他者性之选择性话语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各种社会经济的联系。作者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所说的ethikos、ethos和mos三者的词源学上的困难之处,将这些联系呈现出
马克思对自由的论证是以唯物史观为立论基础,并与探索实现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道路相联系,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由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启示。在马克思有关思想中,自由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产物,是人的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的体现,自由的获得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实现每个人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最终追求。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有助于更好地阐释社会主义发展与自由之间的内在联系。
20世纪70年代,苏联学术界针对《资本论》第1卷的研究起点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切森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的研究起点是“简单商品生产”;而以施克列多夫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资本论》第1卷的研究起点不是“简单商品生产”,而是“简单商品流通”。通过对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对此问题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简单商品生产”的概念,并认为它是《资本论》第1卷的研究起点。而在马克思那里,《资本论》第1卷的起点,是较低级抽象阶段上的简单商品流通。由于MEGA^2第2部分的出版,对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