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建构与持续进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来源 :国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实践。在外层空间探索利用实践中,征服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决定着空间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而空间主体的互动关系对空间"生产力"——空间技术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冷战时期,美苏的空间技术作为核威慑战略的附属物,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态势。双方均害怕对方在某些技术优势方面取得突破,也不希望空间技术在更大的国家范围扩散。由此,在安全互动实践中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以初步发展。冷战后,外层空间国际安全互动实践中出现了明显的权力失衡。由于美国的反对,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建构与完善踟蹰不前。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出,外层空间安全互动过程同样是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支配和制约的。空间技术的全球化本质不仅预示了外层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且启迪着现实努力的理论逻辑。针对冷战后外层空间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中国应大力增强自身空间实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反对空间武器化和军备竞赛的国际努力,同时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外层空间活动行为准则的制定。还要通过外层空间特定资源管理机制的建构,积极探索外层空间共存共生、合作共赢的开发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外层空间的战略安全与外层空间包容、普惠、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G20机制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对有效性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分析G20机制转型对有效性的影响说明了G20机制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将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对于G20而言,通过机
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宗教界是社会公益事业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积极发展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是宗教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在高职教学中崭露头角,新媒体教学也成为了当下高职教学的一大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中的优势与实际应用
《物权法》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规定其中,引起理论界争议,但是根据我国国内的法制环境以及制度环境建立的,并对保护当前阶段不动产领域的交易安全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不动产
第三波全球化至少产生了四种经济效应 ,即减贫效应、边缘化效应、马太效应和社会倾销效应。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因采取了与全球化相协调的国内政策 ,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
满文档案是指以满文或者满文与其他语言合璧的形式书写的反映清入关前和入关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历法、文艺、宗教、民俗等方面内容,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近百
<正>虽然在国际建筑工程市场以BOT/PPP/BT特许经营权方式承包工程的模式已比较成熟,但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令大部分中国承包企业望而却步。那么,中国企业应该如何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卵清蛋白(OVA)在建立AR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OVA组、SEB组、OVA+S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竞选时要"变革"美国的重要战略,但5年多过去了,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仍然外移,制造业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比重在加大;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