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的神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命科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具有人文性,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可行。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阐述运用小说式语言来创设生物学教学教学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小说式语言 高中生物学 教学情境 “减数分裂”
  
  1.前言
  语言艺术是用文学作品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文学。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较,文学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其鲜明的特色。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形象性、音乐性、情感性。文学形式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诗歌语言精炼、准确、优美,有节奏、有韵律,富于音乐美,行列结构上的结构美。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学是科学性、思维性、趣味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学。将语言艺术整合到生物学中,能使生物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2.运用小说式语言创设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的途径
  用小说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世界的染色体赋予生命力,将其情感化,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通过对的类比,能够从深层次来理解减数分裂本质。只有研究了减数分裂的真正过程,才能对其做艺术的加工。
  例如,减数分裂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属于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之“2.1 遗传的细胞基础”的内容,要求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并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1合理引导,激发创作。
  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要了解教学任务,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减数分裂》中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减数分裂?减什么数?减了多少?在什么时候减去的?接下来,引导大家看书本的图片,一起来讲故事。
  指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请看书本的“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吗?如果将这个过程看成电视剧的话,剧名叫什么好?分幾集?师生始终互动,参与讨论。
  2.2 科学比喻,精心创作。
  减数分裂的核心是同源染色体的运动行为,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有异曲同工之处。
  根据戏剧的要素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将故事总结如下:
  时间:从原始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
  地点:睾丸里的曲细精管。
  人物:染色体,特别是同源染色体。
  情节: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神话故事,比《牛郎织女》还惨的爱情悲剧。
  [分组讨论]
  第一组的同学先发言:“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做‘睾丸’。在‘睾丸’县,有个美丽的村庄,叫做‘曲细精管’。村子里有两个‘人’,确切地说是两个染色体,小红和小黄。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在此,我打断了同学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红和小黄是一对恋人,一般地说,两者应该具备如下特征: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年龄身材等条件能够般配;两者要相爱。对吧?”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能够两两配对。
  请第二小组的代表将这故事继续: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小红和小黄也日渐长大成人。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者说:‘那个少男不钟情?那个少女不怀春?’一天,小红和小黄相约来到小河边,花前月下,甜言蜜语。”
  到此,可以进行对“联会”的概念学习了。
  我问:“按照现代的说法,小红和小黄的行为叫做什么?”
  学生笑着回答:“约会,或者幽会。”
  “但小红和小黄是染色体,不是人,他们俩是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两两配对叫做联会。”使学生的思路回归生物学知识,掌握了联会的科学概念。
  这时,我巩固式的提问:“发生联会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生答。
  第三组的同学代表将故事继续:“他们谈婚论嫁,准备成家。”
  我问学生:“他们成的家有几条染色单体呀?”(回忆旧知识,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均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学生齐声回答:“四条。”
  我说:“对,四条。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就叫做‘四分体’。”
  我拿出左手,大拇指扣在掌心,手背朝向学生,问:“几个手指头?”
  学生笑答:“四个。”
  “这就是一个四分体。”我解释。
  我激发:“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如何用手指更加确切地表示四分体。”
  我提示:“手指离合有讲究的。”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将中指和无名指分开,小指和无名指并拢,食指和中指并拢。”
  “大家一起来解释一下吧。”我要求。
  讨论的结果是:并拢的两个手指代表姐妹染色单体,中指和无名指大小接近,更能代表同源染色体。小指和食指的大小不代表染色体的大小。
  小结时,我了出示四分体的手型,连续问了5个问题:“一个四分体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个染色体?几个染色单体?几个DNA分子?有四分体出现的时期,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分裂的那一时期?”
  让故事继续:“刚才话说小红和小黄谈婚论嫁,成了一个名叫‘四分体’的四‘口’之家。这事情传到了‘王母娘娘’的耳朵。织女在人间成家立业,儿女私情,犯了天规。‘王母娘娘’派了天兵天将,带着绳索——纺锤丝,分别绑在小红和小黄的腰间。他们被带到了赤道板附近(牛郎和织女被带到银河边)。”
  我个别提问:“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示属于何种类型分裂的何种时期?”
  学生答:“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同学们,接下来的情节将会示怎样?”我问。
  根据书本知识,学生说:“美好的生活即将结束,一出悲剧即将开演。”
  第四小组的同学接着说:“天兵天将用纺锤丝拉着小红和小黄将他们拉向细胞的两级。小红和小黄只有挥挥手,再见!……BYE……BYE……两个人的身体虽然被分开,心却还在一起。”
  这时我用身体表演着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候的状态,四肢朝着对方,弯着腰身。
  我补充:“他们比牛郎织女还惨,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还有一次见面的机会,而小红和小黄分开以后分别今入了两个世界(两个细胞),永远不能相见。”
  小结:“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联会、四分体等时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第五组的同学说:“当小红和小黄分开以后,小红整日在思念着她心中的那个他。还好的是,小红还有一个卵生姐妹生活在一起,两姐妹相依为命。王母娘娘也真是坏,看到小红还有姐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还太好了,没有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再次下令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小红的两姐妹也被拆散了,分别进入到两个细胞中去。”这样轻松的气氛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很快的学习和掌握。
  3.结论与讨论
  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是很强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使得对减数分裂的比拟更加贴切,更加准确,更加生动,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产生碰撞,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合理的交流,让学生和教师享受更多的课堂生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的备课无论怎么完美,有时也比不上全班同学的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是集体学习特有的优势,是个别学习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不再知识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课堂上很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但艺术的加工的度要把握好,要适可而止。生物学毕竟适一门科学,科学要讲究准确性、科学性。而艺术则不同,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可以适当地夸张或者加工。因此,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对生物学的某些科学的现象进行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用艺术的手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学习者已经理解了或者掌握科学的本质的时候,要用恰当的方式,将所学生物学知识去艺术化,还原其本来科学面目,用科学的语言再次描述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远清.挑战重理轻文,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1-12.
  [2]王翠微.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3]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92.
  [4]引自长春工业大学张德江校长在迎校庆艺术学院作品展暨服装表演晚会上的开幕词.http://www.ccut.edu.cn /bmgz/ys/yskxxq.htm.
  [5]胡天君.科学·艺术·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4):20-21.
  [6]陈秉初.目标控制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10.
  [7]钟健.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6:128.
  [8]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1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以及设置悬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悬念 设置    “语文课真没劲,枯燥无味,老师比《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还烦。”这是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的评价。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
2010年是陕西省新课标实施后的第三年,也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最关键的一年,因为检验新课标实施成果的时刻就要来临了。作为现任高三老师,我们是陕西省最早接触新课标的人,这两年多的新课标教学使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在历史教学方面我们必须做到“推陈出新,转变思想,迎接新挑战”。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新课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尝试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
摘 要: 随着发电机组日益向大容量、大机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意识的增强,电力工业对煤粉燃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燃烧的高效率、稳定性、低污染,以及良好的煤种适应性和快速负荷变化适应性。其中的关键技术是锅炉低负荷燃烧的强化和火焰稳定性。  关键词: 火电厂锅炉 高浓度煤粉输送燃烧技术 特性 局限性    火电厂锅炉燃用的低挥发份无烟煤和劣质烟煤,其着火温度和着火热高,着火速度
摘 要: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作者围绕为什么要改革课堂结构,如何改革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课堂数学结构 自主学习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各地教学改革的经验层出不穷,教育教学成效提高显著,但课堂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在不少学校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表
摘 要: 本文通过广告实例对常用的几种广告中的修辞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修辞手段在英文广告中的作用。研究英文广告修辞对提高语言使用能力、拓宽知识面及培养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英语学习者的关注。  关键词: 英文广告 广告实例 修辞策略    所谓修辞就是依据题旨与情境,利用各种语言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说写者所要表达内容的一种活动。从语言学角度讲,在适当的修辞手段的催化下,语言表达会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减轻教师的负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揭示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提出了“十一个改变”的教学要求,并多次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争做满意型教师”。如何使自己快速成长,成为一名满意型教师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满意于学生,满意于学校,满意于自身,满意于家长,满意于社会呢?我孜孜探求着,实践着。  一、洗脑:改变教学理念  1.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知觉活动,而是教学双方认知情感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如果忽略情感这条线索而搞“无情教育”,就会使语文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运转速度不断减慢。因此,教师不能只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还应使出浑身解数,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
摘 要: 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已有一段时间,然而在很多课堂上,探究性学习存在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等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有着自己特有的朝气和接受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探究性学习的影子。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实施    看到“探究性学习”,让我不禁想起大学时的一次演讲。曾记得当时我很激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
摘 要: 《陈情表》之所以能传诵千年,至今仍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李密将“情”和“理”进行了有机结合,情中见理,理中含情。本文对《陈情表》的说服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李密 《陈情表》 说服艺术    一  李密原是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很有辩才,受到东吴人的称赞。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