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系统稳态数据压缩方法

来源 :能源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压缩电力系统数据,缩减储存空间与数据传输量,面向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生成的大规模稳态数据,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支撑,提出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实现有效解决.通过建立联合稀疏模型、建立稀疏冗余字典、明确测量矩阵、建立联合重构算法等阶段,结合压缩感知与分布式信源编码,完成边缘计算下电力系统稳态数据融合.利用小波变换算法,按分辨率将得到的数据融合结果分解至各个尺度水平上,得到高频系数与低频系数,经阈值处理高频系数后,采用无损编码技术输出压缩结果.试验阶段中,针对某电网公司的试运行电力系统静态数据展开压缩试验,依据数据压缩空间占比、赋范均方误差以及数据压缩比率3个指标的定量评估结果,检验出所提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压缩优势,压缩信号与实际采样信号波形拟合程度较高.
其他文献
谐波和镜像频率分量存在干扰,导致孤岛检测响应速率缓慢等问题,提出基于谐波补偿的新能源互补电力主网孤岛检测方法.将满足Princen-Bradley条件的对称窗函数作为畸变谐波检测条件,计算电参变量,去除其余谐波和镜像频率分量的干扰总和,通过谐波含量均方根与基波含量均方根获取电力主网畸变谐波;构建电力系统谐波补偿等效电路,运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实现信号补偿调制,在调制信号内加入控制器固定补偿信号,引入死区时间变量,推算输出电压和直流电压间的关联,规范孤岛检测电压与频率范围,把奇次谐波幅值构成的特征向量作为谐波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燃煤锅炉NOx排放量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时延特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燃煤锅炉NOx排放量建模算法.结合机理分析和lasso算法分析特征变量重要性,选取与NOx排放量最相关的变量,进一步分析所选取变量与NOx排放量之间的时延相关性;确定模型输入变量后,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输入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分解,提取其中的频域信息与时域信息,构造建模数据库;设计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并优化网络参数,建立NOx排放量预测模型.基于火电厂实际运行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工况下,所提出的算法预测误差均小于2%,能够
有效控制煤矿配电系统的能耗,可保证煤矿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损耗最小.研究了基于BIM的煤矿配电系统节能降耗方法.基于BIM集成煤矿配电系统能耗数据,使用BIM模型存储数据库,存储全部的煤矿配电系统能耗数据;依据配电系统能耗数据的BIM特征,利用注意力机制和长短记忆网络获取以及重构煤矿配电系统的特征序列,来预测煤矿配电系统能耗情况,采用模糊能耗控制方法控制煤矿配电系统能耗.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集成后,数据失效率低于0.45%,能耗预测的拟合优度值高于0.93,控制后配电
以某混烧准东煤与北塔山煤的660 MW超超临界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当准东煤与北塔山煤的混烧质量比分别为8:2、9:1和10:0时,分离燃尽风喷口投用位置对炉膛出口NOx浓度和煤粉燃尽率的影响,确定分离燃尽风的最佳位置.研究表明,各混烧比下,还原区高度为4 m时,炉膛出口NOx浓度和煤粉燃尽率达到最佳值,NOx浓度分别为227.0、240.3、260.5 mg/m3,煤粉燃尽率分别为98.77%、98.67%、97.75%.保持还原区高度4 m不变,改变高低位燃尽
针对疏浚底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需求,将不同处理方式的太湖底泥作为掺合料取代砂浆中的水泥,以促进固废资源再利用.通过抗压抗折强度、吸水率试验及XRD、TG微观测试分析,深入研究了底泥处理方式和掺量对水泥砂浆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掺量增加,砂浆强度逐渐降低、吸水率升高,当掺量超过20%时,变化更为明显.经高温煅烧后,底泥的火山灰活性增强,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相同掺量下各种测试性能虽较优于未煅烧底泥,但需耗费更多的热能.微观测试结果与宏观性能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进
针对目前方法设计配电网综合评价系统时,由于未能利用模糊决策理论对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导致配电网在评价后无法检测出电力负荷,存在覆盖性能低,评价效果差的问题,设计基于模糊决策的配电网扩展规划综合评价系统.首先基于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再对系统的软件结构、层次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并基于模糊决策理论完成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设计;最后利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配电网的扩展规划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时,可以检测出配电网的电力负荷,系统的覆盖性能高、评价效果好.
以煤层巷道快速掘进支护工艺方案为研究对象,对煤层巷道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FLAC3D软件对矩形截面和拱形截面巷道的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巷道截面为矩形,宽4.8 m、高3.2 m.基于煤矿工程实践经验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设计,利用FLAC3D软件对锚杆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当锚杆直径为22 mm、长度为2.5 m、间排距均为0.7 m时,支护效果最佳.将支护工艺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测,发现快速掘进支护工艺方案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煤矿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安
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中,普遍采用再热循环来提高发电效率.再热汽温过高,会使锅炉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加快,影响使用寿命;汽温过低,将会引起机组热效率降低,还会造成汽轮机末级叶片处的侵蚀加剧.对于再热汽温的控制,一般采用再热器烟气挡板或是摆动燃烧器来进行调节,以再热器事故喷水作为辅助减温调节.控制策略除了传统控制方式之外,又发展出很多包含高级算法和智能预测的控制方式.这些控制策略或因参数不易设置、或注重于理论研究、或是需要外挂式控制器,故很多电厂仍然选择DCS内部控制方式.应用于某厂600 MW超临
煤矿大断面巷道的快速开挖和深部巷道稳定是保证矿井可持续、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分析了巷道掘进速度不能满足生产的原因,为了实现快速掘进,控制深部巷道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前临时支护体系.该系统由柔性长锚杆组成,预紧力高、间距大.现场实测表明,该支护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变形和裂隙发育,顶板开挖和回采的最大位移分别为10 mm和30 mm,裂隙只向围岩中延伸1.4 m.新的支护体系形成了较厚的加筋锚固区,极大地提高了顶板的承载能力.与原支护体系相比,新支护体系的最大开挖速度提高了80%.
闭式冷却塔向工艺装置区由水冷器、压缩机电机及变频器、空氮站空压机、供热系统热媒循环泵和蒸汽冷凝器等提供循环冷却水,以达到对换热介质进行降温的目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闭式冷却塔喷淋系统出现了严重结垢,影响换热效果,闭式冷却塔循环水温差达不到设计要求,给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分析了喷淋系统结垢的原因,对补水水质、循环水水质及垢样成分进行了检测,结合闭式冷却塔结构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对清洗除垢的方案进行了探讨.确定清洗除垢方案:“碱性置换—酸性溶解”为主、高压射流水清洗为辅.现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