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奇古淡 纵逸天真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意趣;风格;笔墨;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1-0019-04
  【作者简介】王延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南京,210013)书法系教师,讲师。
  文化史上总有一些文人、艺术家是整个时代孤悬的明星,并在后世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丰富的意义世界。杨凝式就是这样的文人,在五代干戈之际属于明星孤悬的书家,在北宋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记忆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杨凝式(公元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历梁、唐、晋、汉、周,官至太子太保,后汉曾任太子少师,人称“杨少师”,又因佯狂全身,故得“杨疯子”之号。杨凝式善书,取法王羲之、颜真卿等,笔力雄健,意趣横生,尤其擅长题壁书法,文献有载:“(杨凝式)在洛多游僧寺道观,遇水石松竹清凉幽胜之地,必逍遥畅适,吟咏忘归,故寺观墙壁之上,笔迹多满,僧道等护而宝之”。北宋文人士大夫还能够看到杨凝式的这些题壁书法,诸如苏轼、黄庭坚等名流常常流连其间,玩味其意趣。
  杨凝式仅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屈指可数的几件书帖传世。面对杨凝式的这些传世作品,笔者心中常常盘旋着一个疑问:“艺术风格真的如此重要吗?”熟悉这些作品的人们都很清楚,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摆在一起,几乎令人怀疑它们是否出自一人之手。然而,当每件作品分别摆在粗知书法史的读者面前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指出这是杨凝式的书法。有人说,这是因为杨凝式传世作品少,容易记忆。然而,李建中、薛绍彭、王庭筠等书家的传世作品同样也不多,与杨凝式的传世作品相比,甚至更具有统一调度艺术风格,却没有杨凝式这些作品的知音际遇。那么,究竟是杨凝式成就了这些作品,还是这些作品成就了杨凝式?抑或是经过后世批评家们反复阐释从而建立了杨凝式及其作品的经典意义?笔者以为,这三方面的原因都有,正是这种合力共同塑造了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典范。
  毋庸置疑,艺术的创造取决于艺术家,而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又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时代、地域、工具材质等属于客体原因,天赋、才能、艺术涵养等属于主体原因。在书法风格变迁史上,晚唐五代至宋初,似乎是一段星光黯淡的历史时期。杨凝式就生长活动于“笔法衰绝”的晚唐五代时期,可以说处于时代的“审美困境”中。杨凝式的卓绝天才并没有被时代所囿,而是能够接续颜真卿、柳公权,不蹈袭前人皮相,不浸染时人风气,直取古人精神意趣,成为书法史上笔法递嬗中的重要人物。故北宋欧阳修、苏轼以来,文人士大夫往往从文化艺术史发展意义的维度对杨凝式的卓绝天才与书法造诣赞誉有加。诸如明人董其昌云:“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喪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势雄杰,有二王颜柳之馀,可称书之豪杰,不为时代所湮没者。”董其昌认为杨凝式可谓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之后的书学正脉,可谓书林豪杰。
  黄庭坚有一首赞誉杨凝式的名篇,诗曰:
  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这首诗注意到,杨凝式学习古人不在于点画皮相,而是遗貌取神。在杨凝式的几件传世作品中,世人一致认为《韭花帖》(见图1,罗振玉旧藏真迹本)最得王羲之《兰亭序》精髓,又独具意趣,堪称神品。这件作品记录了杨凝式答谢友人馈赠韭花之事,行文清逸,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亦是一篇精短可爱的小品文,读罢令人回味无穷。就书法而言,这件作品介乎行楷之间,古淡萧散,韵致非常,既有晋、宋间书家潇洒出尘的气度,又有颜、柳遒健沉厚的筋骨。这件作品最为突出的艺术形象是其章法所传达的空灵妙境,字字独立,错落自然,尽管留白很多,却是刘熙载所谓“空白多而神密”的境界,气韵流贯其间,平淡而绚烂多采,可以说是小品章法中的一种极品。该作用笔精妙入微,刚柔并济,极重意趣情态,点画洁净峻爽,不染纤尘,其厚重处,筋骨内含,气质高古,其轻盈处,风神秀颖,玲珑飞动,可谓锋随韵转,心手忘乎工拙,有不期然而然之境。该作结字颇具匠心,往往中宫紧收,正而奇趣横生,欹而稳如磐石,疏密、开合、虚实、轻重,各得其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杨凝式在处理类似于“實”“察”等字的结构时,可谓造险之极,超乎常人的想象空间,这或许也是黄庭坚所激赏的“下笔便到乌丝栏”的一种魄力吧。
  杨凝式的草书老笔纷披,点画狼藉,似乎更是其佯狂形象的艺术投射。
  《神仙起居法》(见图3)一卷,记录了杨凝式关于养生法的一些见解,五言古风,也是杨凝式传世不多的诗作之一。这件作品给人一种清虚缥缈的审美感受。其用笔笔调闲雅,轻盈跌宕,较少横势的大开大合,而是注重上下一贯的气息流动,注重书写节奏的优游自若,萧然而不枯寂,苍茫而无伧气,点点画画,意态自足。由于用笔上强调手指的调动,其结字也以纵势为主,个别字形几乎分为了上下两字,如正文第一列及第三列的“摩”字,有时会给人识读上造成一种错觉。在章法方面,正文第四列“行”字和第五列“渐”字的两个长笔殊为纵逸,颇具艺术感染力。
  与《神仙起居法》的闲适不同,《夏热帖》(见图4)则雄肆浑朴,深得颜鲁公笔法三昧。这件作品漫漶较多,文字内容难以卒读,然深得后世文人士大夫的推赏。宋人王钦若云:“(《夏热帖》)字画奇古,笔势飞动,天地间尤物也。”元人赵孟頫跋曰:“杨景度书,出于人知见之表,自非深于书者,不能识也。此帖沉着而又萧洒,真奇迹,可宝藏。”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于此可见一斑。其用笔飞动雄奇,用墨古淡天然,章法纵横捭阖,观其神采,足以动人心魄,感荡神思。想必当年杨凝式流连洛阳名刹古寺时,题壁所书,留给僧家的大体就是类似于此的满壁龙蛇吧。也无怪乎老僧要粉壁以待“杨风子”濡毫挥洒。
  当然,传为杨凝式的书帖还有《汝帖》与《兰亭续帖》中所刻的《云驶月晕帖》,虽不知所本,亦足以摇人之情。这件作品只有八个字——“云驶月晕,舟行岸移”,文辞优美,笔调清新,给人一种乘舟夜游的闲适感。
  当我们考察了这些作品,不难发现,杨凝式具有极强艺术创造力,并且似乎他会根据所书的文本运用相应的笔调,从而营造出文本与笔墨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孙过庭在分析王羲之的书艺贡献时发现王羲之之所以能够被大家广泛接受,“良可据为宗匠”,是因为其不仅在于他在笔墨语言上达到了“会古通今”的境界,更在于他的作品能够与所书文本“情深调合”,情感随笔墨而流注于作品之中。杨凝式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也是“会古通今”与“情深调合”兼而有之的作品。
  现在我们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那个议题——风格真的如此重要吗?所谓风格,意味着不同作品具有一种较为稳定的风貌。杨凝式的这些作品似乎并非如此。事实上,我们今天在刻意强调个人风格的时候,看似强调的是风格背后的“人”,然而,书家的主体性则被“风格”对象化了,书家的精神世界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就被一种稳定的风貌所束缚与遮蔽了。杨凝式的这些作品无疑都是书史上的杰作,非但具有高超的笔墨技巧,书家的情感也得到恰如其分地表达,丝毫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拘碍。后人往往认为杨凝式书法以“趣”胜,“趣”往往是灵台波澜的瞬间表达,是无法刻意制造与雕琢的。我们在杨凝式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书家主体精神的自由表达,也是文人诗性情感在笔墨中的充分呈现。这正是傅山所谓的“不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是“神至而笔至”的境界。
其他文献
与临沧市相比,地处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名气”要大的多。自2004年9月以来,这块红土地上涌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自2005年中央和国家4个部委来赣州调研后,赣州现已接待了全国近20个省市的考察团。2005年11月由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召开的“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也在赣州举行。   在这次会议上,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了大
梁磊,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专职书法教师。受业于张峰、孙冲老师,工篆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青年书协理事,省教育书法协会会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宿迁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宿迁市湖滨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入展全国首届篆书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册页手卷艺术大展,首届全国楷书小品网络展等。
“我敢肯定,新农村建设话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的前夕,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中国经济周刊》说,“我也有一份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提案。”  事实上,任玉岭所说的新农村建设早已经预热了。  2月20日,为期一周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下称省部级新农村班)在中共中央党校结业。是日,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在接受《中国经
【摘要】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师通过书法课程探究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知识与趣味相互渗透,审美与创新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进现代书法的传承发展,呈现现代书法教育的新样态。  【关键词】竖弯钩;楷书笔画;书写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5-0028-04  【作者简介】孙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论文的相关知识,指出教学论文写作的意义和写出优秀论文的主要来源,最后结合笔者的写作实践提出撰写论文的路径和写作经验。  关键词:教学论文;专业发展;中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0-0077-3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
【摘要】以个人参赛经历,从参赛前自身努力汲取到课题的选定、从课堂一次又一次实践到教学策略的确定、又从一次比赛历练到助推今后的专业发展等角度谈“杏坛”上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杏坛”课题选定;教学策略;反思成长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11-03  “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2017年3月,在乍暖还寒之时,
【摘 要】农村小学的硬笔书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书写习惯不好,教师书法底蕴及指导水平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深入剖析以上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书法教学;师资;书写素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59-03  【作者简介】李玉洁,江苏省连云港市殷庄中心小学(江苏连
摘 要:手机的普及为其在课堂内外辅助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它功能的日益强大,其服务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显现。本文针对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结合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的复习课,就手机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实践的优越性和教学体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手机;数字化平台;实验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31-3  背景分析  手机
摘 要:本文以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目标,以《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为案例,阐述了如何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pad收集并甄选信息资料、自主获取“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相关知识的过程,以及笔者的课后思考。  关键词:移动终端;活动教学;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9-0067-6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是全国首批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中心校依托师资和硬件配备,实现了书法教育的优先发展,却也形成了与村小、教学点的差距。城头中心小学通过实践研究,发挥乡镇中心校的示范引领及管理作用,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村级小学书法教育水平,逐步缩小并消除中心校与村小在书法教育上的差距,探索出一条有效促进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途径。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