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制评分标准,实施评改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需要改哪?怎么改?为什么要改?必须要有一个依据,学生才能根据这依据去修改习作。这个依据就是习作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习作的灵魂。本文就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习作评分标准,以及如何运用评分标准实施评改教学策略作一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评改;评分标准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段目标中继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再次强调“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可见,修改习作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作,教师改”的教学思维。
  然而习作需要改哪?怎么改?为什么要改?必须要有一个依据,学生才能根据这依据去修改习作。这个依据就是习作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习作的灵魂。那如何制定评分标准?又如何运用评分标准实施评改教学策略呢?
  一、寻找依据,巧制标准
  从教小学高年级语文二十余年,在修改学生的习作上,我经历了由“学生作,教师改”到“学生作,学生改”的变革过程。为了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有效性,我以新课程标准、习作要求、学生特点为依据来制定评分标准。
  1.依据新课标
  《语文新课标》是制定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评分标准的基础。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还提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由此可见学生习作的字体(是否端正)、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情感(是否真实)以及分段表述(条理是否清晰),都是制定评分标准的主体内容。
  2.依据习作要求
  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制定一份完整的评分标准,可以通用于小学高年级所有的习作修改指导,这份评分标准能把所有的修改要求都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指导学生根据这通用的评分标准去自主修改习作。实践后才发现,这样的评分标准根本不可能成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标准。试想不同的习作类型、不同的习作题材、不同的习作要求怎么可能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去修改呢?只有按照习作类型、习作题材、单元习作要求去量身定做每个单元的习作评分标准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修改的作用。于是单元的习作要求成为了我制定评分标准的“脊梁”。
  3.依据学生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以及修改基础,只要多加引导,并且是有目的有方向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习作,让他们在修改训练中掌握修改技巧,必定能更快地提高习作水平。而学生修改技巧的掌握是逐层的,有梯度的。因此制定习作评分标准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段习作能力与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常用的修改符号也列入到评分标准中去,让学生可以对照常用修改符号去自主修改习作,养成良好的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二、善用标准,指导修改
  评分标准制定好后,就要在教学中去实践检验。如何善用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呢?下面我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来说说我的做法。
  1.明确要求,对症下药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单元习作要求是“学生先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回想当时的心情,然后把事情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的,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修改习作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习作要求以及习作评分标准。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修改的要求后,就放手让学生依据评分标准对症下药进行自主修改习作。
  2.由句到篇,逐层深入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时,善于抓住习作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不正確的标点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不深入,不到位。因此引导学生由句到篇,逐层深入地修改才是重点。此时引导学生参照评分标准,抓住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内容要写出真情实感”,如何体现真情?可以从环境描写中体现,也可以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引导学生对照去找语句,修改语句,让真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当然写作手法与文章结构也一样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慢慢掌握。这些修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3.全班交流,完善修改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却是无穷的。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后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修改,借鉴提升。
  三、不断实践,以改促升
  学生自主修改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习作修改依据——评分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习作的修改应该是自主性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依据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修改,才能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习惯,提高学生修改的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在学生习作修改指导中巧制评分标准,实施评改策略,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习作难,难习作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主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评文、改文、作文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教育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10.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尊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变得自信。本文以爱贯穿幼儿园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不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论点,就热爱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优点和尊重幼儿等方面如何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
【摘要】5G技术的出现对教育的变革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带来的技术革新将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在移动通信5G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本文针对于5G技术环境中教育的“互联网 教育”进行剖析,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在5G技术引领下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教育;5G技术;中职;教学模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家长都喊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说明了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而想要科学地教育孩子,想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孩子心理、身体、性格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做到家园共育。本文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阐述了当前家园共育的背景,说明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理念  1 家园共育的背景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和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丰富的本土资源也能使
【摘要】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改进、优化教学策略,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主要就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我们的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2021年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C 2.D第1题,从题中材料可知,天津市总人口处于增长,但中心城区在2000~2018年人口比重先降低后保持在31.6%,说明中心城区的人口没有持续下降,A错;从图中看出滨海区2010~2018年人口比重保持在19.1%左右,说明人口增长幅度较小,B错;近郊四区在2000~2018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青壮年人口增多,人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程,把信息技术渗透于语言文字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直观具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学习方式  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可以广泛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文字、图文、动画、声音等,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自我探索以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真正喜欢、关爱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迈进。   一、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也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学生。记得2013年9月1日,一个白净腼腆的孩子,在学校教导主
三个月的线上学习,有不少孩子经历了无聊的生活,他们渴望找到能发泄的方式,“闲聊群”应运而生,吃瓜大众畅所欲言,如释重负,疯狂得很!宅家数月,足不出户,极其煎熬,何况天性爱自由的孩子,对于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那一帮“闲聊群”的孩子,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于现今的孩子成长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其实,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我既高兴,也担心。高兴的是,他们如此聪明,敢于尝试,共研互学;担心的是,他们有可能被网络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强大的建设力量,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热点非常敏感,但是又处于半知半解状态。如果我们及时对热点进行剖析与他们的认知形成共振,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文章从化学学科教学入手巧妙结合当下热点时初中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又极大促进了他们学科的进步,相得益彰。  【关键词】中学化学;热点;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