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lbue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发展生态旅游在江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江西生态旅游的现状及有利条件,分析了江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江西生态旅游发展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江西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认为要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把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永久保护自然景观、改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1]。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后,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生态旅游这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将旅游活动与生态保护、环保教育、文化体验和区域发展密切结合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
  1 自然概括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3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5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前列。
  2 有利条件
  2.1 地理区位明显
  江西处于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上,京九铁路、105国道连通南北,皖赣、浙赣线,建设中的杭南长、京福高铁横贯东西。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600~700km之内,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具有极佳的地理区位。
  2.2 景观资源条件
  江西拥有4处世界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161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4个),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汇聚了江西5大河流的鄱阳湖,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3.1%。江西现有高等植物5100多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17%,其中60多种属江西特有;珍稀植物也较多,《中国珍稀植物红皮书》列出的354种珍稀植物中,江西有68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陆生)8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陆生)123种[2]。良好的生物景观资源为江西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深厚的资源保障。
  2.3 发展环境优越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旅游非常重视与支持。“十五”期间就确立了江西在21世纪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做出了具体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提出着力理顺主要景区的管理体制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措施[3]。江西省适时的提出了“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立“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环鄱阳湖旅游圈”、“环鄱阳湖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制约因素
  3.1 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目前仍存在“旅游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思想观念。未把生态旅游环境耗损价值纳入旅游产品成本中,使得自然景观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资源规划过程中,未能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给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留下隐患。
  3.2 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待加强
  江西森林资源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但林相结构存在很大问题,针阔林分布有待很大的改善。目前,针叶林林分主要以杉、松2大类为主,阔叶林在全省森林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中幼龄林林分比例较大,年递增速度较缓。
  3.3 其他制约因素
  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机构不健全、设施设备缺乏等已成为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旅游投融资环境不佳,投资水平不高,民间投资非常少,利用外资刚刚起步,且项目较为单一。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
  4 对策
  4.1 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观念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其放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首位,要合理选择生态资源的开发模式,要做到“为开发而保护”和“为保护而开发”的和谐,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补偿,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4]。
  4.2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完善林相结构
  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5]。森林资源是自然生态景观的主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大面积的针叶树林分使其整体景观效果缺乏季相变化,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同时,大面积杉木、马尾松纯林还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其群落多样性也存在许多不足,改善环境的作用较低,生态效益较差。可依各景区、景点特色,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协调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比例,合理选择多种阔叶树种、多层次混交进行林相改造,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提高林相的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
  4.3 培养和引进人才
  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通过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别人先进的经营理念、治理方式和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为江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4.4 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
  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应在科技的密切参与下运作。坚持把科技进步放在生态旅游建设的突出位置。应用3S等新技术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开展景点建设,开发高科技观光农业产品,增强湖滩草洲观赏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提高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同时重视信息网络建设,将江西生态旅游推向世人的视野。
  生态旅游不仅仅为游客提供一个大自然的游乐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是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充分发挥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优势,引导民众由观光游转向生态休闲度假游,要固守生态旅游本意,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用旅游保护生态,以生态促进旅游,将是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 桂慕文,毛小林,杨淑萍,等.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江西的生态经济建设[J].农业考古, 2005 (03):7-1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 侯晓丽,贾若祥.“3S”技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J]. 软科学, 2005, 19 (3): 67-70.
  [4] 黄义雄.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2003,22(1):89-93.
  [5] 黄海玉,魏敏.厦门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价值补偿研究[J].生态经济,2006(10):179-181,277.
  作者简介:张衍传(1983-),男,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壳聚糖固化柿子单宁对Fe(Ⅲ)吸附特性,分析影响因素,探索最佳的吸附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介质,以壳聚糖固化柿子单宁,分别就pH、共存离子、温度、浓度、吸附动力学作为因子,进行正交实验。Fe(Ⅲ)溶液pH=2时,吸附量随着达到峰值,共存离子对留存Fe(Ⅲ)浓度影响不显著,温度对Fe(Ⅲ)影响较呈正相关,反应时间与吸附量存在正相关性,当吸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3h左右吸附量进入平台
摘 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在0-180kg/hm2范围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kg/hm2后,水稻产量下降。依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92.9kg/hm2。施氮可以提高水稻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并能提前干物质最大积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从业者逐渐对小学数学教育加强了重视。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学习是今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数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所以重视小学数学的教育是必须的,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摸索,教育从业者们认识到了将数学游戏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育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篇文章对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和策略展开了分析
摘 要:我国引进滑子菇栽培时间较短,生产中常以阔叶杂木屑为主栽培料,配方较单一。我们通过设置滑子菇配方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滑子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得出除杂木屑为主料外,以棉秆粉 玉米芯为主料的滑子菇配方。该试验对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废弃物,节约森林资源,开拓食用菌栽培料途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滑子菇;培养料配方;产量及效益;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
摘要 运用学具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非常必要,它能在很多方面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学具教学也能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A,C931.1,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156-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摘 要:通过开展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探索本地在玉米上的肥料利用率,为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肥料生产配方和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13  1 试验概括  试验选择在恒丰乡丰来村韦仁特的责任地进行,海拔高度884m,N25°38′40.3″,E107°49′5
摘 要:通过对全国23个省44个区县台站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实地调研,客观评价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了气象为农服务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方向性的解决措施,并就下一步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象 为农服务 现状 需求 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5
摘 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基层县农业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本文从地方耕地特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县开展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指出了在运行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合作机制、生产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顺利开展基层土地流转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必要性;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合作机制;生产经营机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摘 要: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获得高产就需要掌握棉花的生理特性和生理规律等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新形势下我国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我国棉花有较大范围的种植面积,棉花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纺织工业的原料供应,因此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棉
摘 要:2010年9月份至2012年4月我国生猪腹泻尤其是仔猪腹泻出现发病率、死亡率高峰,目前仍有案例发生。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防控建议:养重于防、防重于治。  关键词:生猪;腹泻;基本情况;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1 发病及死亡特点  1.1 发病时间  2010年9~12月份,2011年1~4月份,2012年1~4月份和2013年1~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