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u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动画模拟,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华罗庚也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一些鲜活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很难体会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我借助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学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生活场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感受过程,使数学教学体验化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
  1.变静为动
  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来校园里浇花和小鸟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跑来两个小朋友;树上有一只小鸟,飞来两只,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小朋友浇完花走了,一只小鸟飞走了,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2.方位转换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呈现一张练习纸,问:“ a、b、c、d这四幅图分别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生活经验想象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准确率不高。若能在学生回答后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将照片输入服务器,然后在计算机上把前后左右四个不同方位拍到的画面一一给予展示,让学生讨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师生互动,使数学教学协作化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即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通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教和学生单纯地学的枯燥局面,而转变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引导独立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活动,对学习障碍进行共同探讨、合作交流,进行协作式学习。
  五、重组教材,使数学教学个性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既可以用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在同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还可以用在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对教材例题作“现实化”处理,用多媒体动画和视频技术等特点先创设富有情趣的秋游情境,从众多的“购物”方案中,提取数学问题(例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构建两积求和(差)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最后,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一是统计秋游的人数;二是为校长设计秋游租车方案。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很少受到束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反复地思考、设计。学生在电脑中设计出了几十种方案,我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构模型——应用拓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现今在很多人们的普遍认识中,认为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就是唱歌课的。其实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成“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其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种主
摘 要: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是每个教师最高的追求境界, 本文从师生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四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空间;师生关系;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让学生的人性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新课标下语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英语中所占比重较大。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表述事实,交流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形成规范的写作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正确运用英语交流信息,表述事实、观点和情感,养成规范的写作习惯。而高中英语写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并且融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
摘 要: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借助于声光动画色彩,把教学内容形象在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特别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直观效果,在学习中口、眼、耳并用,知识通过多渠道输入,极大提高对知识的记忆效率。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能提高老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使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表面性的提问  教师为讨论而讨论,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之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数学教育质量,提高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有的数学教师的提问目的不明确,以及适应性、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保障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及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评价改革成为瓶颈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澄明三方面理念:建构性、多元性、情意性和;实践中要把握二条策略:尊重与激励、倾听与对话、;并要注重对评价活动的反思和批判,反思可以着重围绕以下少三方面开展:评价过程是否在“平等互动”环境中完成,能否做到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创造性地结合,是否辩证地将各种评价理念及方法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策略;澄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