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风俗话守岁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守岁是除夕节的第一个内容,也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男女老少团聚在一起,说古论今,谈笑风生。“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描写的就是这种除夕生活情景。人们守岁通宵不眠,直到“银烛未消窗送曙”。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朝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守岁诗词亲情浓。唐朝诗人笔下俯拾皆是:诗圣杜甫《杜位宅守岁》云:“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初唐四杰的骆宾王的《西京守岁》一诗,其中“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是说除旧布新,希望来年有个崭新美好的日子。乐府诗人白居易的《客中守岁》有:“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沾巾。”山林诗人孟浩然也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可见当时“守岁”之风气已十分盛行。到宋朝,守岁之风有增無减,遍于城乡。盂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旦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场面隆重而热闹。苏东坡笔下的“欲知垂岁尽,有如赴壑蛇。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写尽了除夕的亲情乡情,宋朝守岁情景可见一斑了。
  守岁的真正意义还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古人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成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诗人在守岁之时回想到自己已经36岁了,因为过去把光阴白白浪费了,他越发珍视这一年之尾的除夕时刻。的确也是这样,守岁的“守”字,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怀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到将来的新年寄有希望之意。除夕之夜,围绕通红的炉火,披着明亮的灯光,老幼欢聚,男女笑谈,真是畅叙往事、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教育儿童的极好机会。在感情上把老年与青年融合在一起,在时间上将回忆与展望交织起来,在精神上给人们增添新的信心和力量,这大约就是守岁的乐趣吧!
其他文献
刘大公的妈妈有个妹妹,妹妹也有个儿子。也就是说,刘大公的确有个表哥,但可惜他不是方笑。刘大公既没有当歌星的表哥,也没有任何当歌星的亲戚。也就是说,他和方笑什么关系也没有。  “有什么困难吗?”校长的声音仿佛从天边传来,幽幽的,飘忽不定。  刘大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两个月前种下的谎言种子,曾经开过“美丽”的花。即便在那段时间,刘大公也没有“享受”过“歌星家属”的待遇,更没有觉得幸福,而是整日忐忑不安
上个学期,不知怎么的,我的成绩流水般地倒退。每次成绩退步了一些,我争回原来荣誉的信心也就少了一些。到后来,我差点有了放弃的念头。
1934年初,冯雪峰在江西瑞金苏区与毛泽东聊天,提到有位外国人曾信口说,全中国仅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闻言,毛泽东哈哈大笑。  是耶非耶,让历史发话。  鲁迅致力思想启蒙,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逝世后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旗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正轨并最终取得胜利,终结百年民族屈辱史。打着“三民主义”旗
小村民创造的大奇迹    两个人都在开山,一个人把石块砸成石子卖给建房的人;另—个人直接把石块卖给杭州来的花鸟商人,因为这里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3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年秋天,满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客商,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走。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纯正无比。  但那个卖过石块的村民却卖掉果树,开
重金求蝶  一大清早,陶小淘还没吃完早饭,齐灵儿便在他耳边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喂喂喂,淘气鬼,你听说没有?东城的马老爷在花重金买蝴蝶,现在好多人都漫山遍野地去捉蝴蝶了。”齐灵儿把听来的消息告诉陶小淘。  陶小淘抹抹嘴,说:“啊,我见过一次马老爷,没想到他这么喜欢蝴蝶啊!”  齐灵儿忽然眨眨眼,很神秘地说:“哪里是他喜欢啊,告诉你吧,他买蝴蝶是为了送给他的女儿。他的女儿叫马小花,马小花很喜爱蝴蝶
郑渊洁童话:阅读中学习道理  郑叔叔从小就是一个有着奇特思想的孩子,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普通人不同,于是他在能够独立写作之后,就把这些他对世界的看法通过文字传达给了读者。  他直白地告诉读者一些道理,在书中写道:“一本好书胜过10个无聊的朋友。读书是一种社交行为,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上的智者交往。和聪明人交往受益,但上帝不可能把聪明人都调集到你身边。通过看好书能够把世界上的聪明人都集中在你身边。不看书
这是一部干净、纯真、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  小男孩阿里菜市场弄丢了帮妹妹拿去修的鞋子,回家后跟妹妹一起隐瞒这个事情,生怕家庭陷入窘境的父母知道后生气。
倒过来试试    有一个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就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  门采尔深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  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  “是的。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一幅,这多慢啊!”  “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
登山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
仔仔被爸爸“修理”了,于是哭着找妈妈告状:“有人打你儿子,你怎么办?”  妈妈眉毛一竖,厉声道:“谁敢打我儿子,我就打他儿子!”  仔仔立即耷拉了脑袋,低声说:“我这不找揍吗!”    变 化    随着眼镜一族队伍的扩大,我这个“老牌小眼镜”的称呼也在变化: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叫我:“戴眼镜的同学。”  小学六年级时,老师叫我:“戴眼镜的女同学。”  初一年级时,老师叫我:“第三排那位戴眼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