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核心素养的涵育路径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教材在全国六省市实施以来已经暴露出“密集性知识体量和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诉求难以统合的矛盾”。接下来笔者将围绕《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以下简称本课)的试教,来谈谈如何“既落实密集性知识点又能涵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试教体会。
  一、心中有“魂”,构造“主题鲜明”的教学框架
  特级教师戴加平认为:“一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故事(细节)的渲染,有学习方法的渗透,有灵魂的烛照。简言之,是应当有趣、有法与有味。”[1]没有灵魂的身躯行不远,人如此,课亦如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课魂”。“课魂”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核心概念,也是贯穿一节课的核心线索,更是一节课的教学主题。笔者认为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学术动态等是研制“课魂”的依据。
  从课程标准看,本课所在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课程标准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2]依据课程标准,笔者提炼出“反抗”、“挽救危局”这两个核心概念。
  从教材分析看,本课所在的专题线索清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贯穿其中。本课上承“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下启“辛亥革命”。依据教材,笔者提炼出“危机加深”、“出路探索”这两个核心概念。
  从学情分析看,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并不完整;能简单回忆起相关知识,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材料的解读能力、历史事件的联系能力不强;学生有对历史事件的共情能力,但极有可能共情“出错”,如对义和团运动仅揪住其落后性、愚昧性。因此笔者在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时,提醒学生要站在时人立场,不要过分苛责古人。笔者这一做法也是落实“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的过程。
  从学术研究看,近几年学术界对于“中国道路”的研究非常热门。既然之前的探索都失败了,什么样的道路是适合中国的呢?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筆者把本课最后的立意上升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树立道路自信。最后的结尾,自然而然就涵育了“家国情怀”。
  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学术动态这四个方面,笔者确定了本课的课魂“救亡图存”,围绕“救亡图存”搭建了以下的教学框架:
  路在何方?
  一、救亡图存之路—改良·革命
  二、救亡图存之殇—屈辱·危机
  三、救亡图存之思—启蒙·觉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手中有“料”,营造“原汁原味”的历史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凸显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容易出现史料运用过度、史料解读随意、史料缺乏鉴别、史料指向模糊等现象。“运用史料,教师要考虑以下四点:一是明确运用史料的目的;二是选择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三是将史料的展示与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四是如何根据史料的运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3]
  在上本课时,笔者最初的设计就存在上面所说的问题。当笔者看到教材105页“史料阅读”的《上谕》时获得灵感,何不如这节课史料都用一种形式——上谕。“上谕”是了解、研究清朝历史的一手史料。于是笔者着手去查阅、收集跟本课有关联的“上谕”。最后甄选5道上谕作为史料串联起本课全部内容。
  用“上谕1”和“问题1”引出戊戌维新运动的经过:
  上谕1: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
  ——《上谕》(1898年9月21日),《光绪朝东华录》[4]
  问题1:康有为等人是如何“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
  用“上谕2”和“问题2”引出戊戌政变,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上谕2:谕军机大臣等: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
  ——《上谕》(1898年9月28日)《光绪朝东华录》[5]
  问题2:为什么相隔几天,上谕的内容变化如此之大呢?
  用“上谕3”和“问题3”引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壮大。
  上谕3:现中外已开衅,直隶天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员助战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各督如能招集成团,借御外侮,必能得力……
  ——《上谕》(1900年6月21日)《光绪朝东华录》[6]
  问题3:义和团是如何兴起的?为什么会发展壮大?
  用“上谕4”和“问题4”引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及后果。
  上谕4: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
  ——《上谕》(1901年2月14日)《义和团档案史料》(下)[7]
  问题4:1900年6月21日,慈禧向11国宣战,但是几个月之后,光绪和慈禧为什么“西巡”呢?
  用“上谕5”和“问题5”引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上谕5: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披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即著该护督督饬地方文武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7日)《光绪朝东华录》[8]
  问题5:“上谕4”中“务净根株”说明了什么?   再次出示“上谕4”和设计“问题6”引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上谕4: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义和团档案史料》(下)[9]
  问题6:“止兵议款”指什么?中国能欢心起来吗?“欢心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简短、熟悉的史料有利于照顾学生的“阅读能力”;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眼中有“人”,打造“有血有肉”的教学情境
  特级教师朱能认为,历史课堂是三种“人”相遇相识的时空场,分别是“你”“我”“他”:“你”是学生,面向未来的生活;“他”是历史中的人,指向过去的人类社会;“我”是老师,职责是把“他”引荐给“你”,并引导“你”去理解“他”[10]。
  1.让“他”鲜活起来
  历史是人创造的,只有把有血有肉的人引进课堂,才能让历史课堂“鲜活”起来。学生只有与历史中的“人”进行对话,才能算真正接受了“历史”教育。在上本课时,笔者注重从微观层面刻画“群体”与“个体”。个体如谭嗣同,笔者是这样描述的:在斩首时,慈禧特意下令用钝刀,其中一人被剁二三十刀才断气,他就是谭嗣同。其实他是有机会逃走的,却没有这么做,他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死前还高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群体如戊戌六君子,笔者用以下表格来刻画其爱国精神:
  问题1:从年龄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正当壮年的一群人)
  问题2:从家庭和职业生涯来看,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知识分子和官员群体)
  问题3:正当壮年的知识分子和官员群体为什么会做“大逆不道”之事?(民族危机加深,体现了这些人的爱国精神)
  通过对“群体”和“个体”细致入微的刻画,还可以润“家国情怀”于无声之中。
  2.让“你”活动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中心。精准问题、思维导图、时间轴的设计等都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有效方式。
  精准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解决“课时有限、教材内容庞杂和体量庞大之间难以契合的矛盾”。如,为什么《辛丑条约》中会出现“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因为华北兴起过义和团运动,列强认为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的团民如果通过科举考试做官,那么可能做一些危害帝国主义国家和教会的事。而同一时期东南沿海实行“东南互保”。有些老师对“东南互保”这一知识点有疑问:讲不讲?讲多讲少?通过这一问题设计,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思维导图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它使知识更加系统、输入更有意义,掌握更加精准。在讲授完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活动:请用历史概念: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做思维导图。
  以下是学生做的比较好的思维导图:
  时间轴是依据时间顺序,能把众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讲授完戊戌维新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对事件的先后有整体的把握,笔者让学生完成以下时间轴:
  历史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学好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应该贯穿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始终。
  3.让“我”“活阅”起来
  让历史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你”都“活”起来,首先需要“我”“活”起来。阅读是让“我”“活”起来的有效途径。
  在备本课时,笔者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除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之外,还要关注、解读结论性语句。如,为什么《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这个条约中国赔款金额最多、主權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特别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在备本课时,笔者还查阅了《光绪朝东华录》、康有为《我史》、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和《戊戌变法的另面》、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日)佐原笃介《拳匪纪事》等资料。经典阅读、深度阅读能让你的知识面向广度、宽度、厚度发展。只有在本领域阅读达到一定量,老师才能更好地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通过每节课精心研制“课魂”,小心实证“史料”,用心塑造“人物”,尽心设置“问题”,匠心创设“活动”……慢慢才能涵养的。其实,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永远走在涵育历史核心素养的路上。
  【注释】
  [1]戴加平:《好课三要素:故事,学法,灵魂—“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之我见》,《历史教学》2014年第11期。
  [2][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4、52—53页。
  [4][5][6][8]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203、4203、4511、4515页。
  [7][9]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 1959年,第945页。
  [10]朱能:《制度史课堂教学里的“他”》,《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3期。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材料作文出现了很多类型,如寓言类、漫画类、时评类等。无论哪类作文,“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需要层层深入阐明“道理”,即所谓的“缘事说理”。但是,学生在写作中或缺少合适的例子,或举例不当,或举例没有方法,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本文拟从案例入手,分析学生在此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問题的方法。  一、举例说理出现的问题  1. 所举现象与中心事例不吻合  以2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华诞。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创新党的国际形象传播路径,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认知,是创新党的外宣工作的核心要务。党媒融合化宣传:增强主流党媒海外传播效果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党刊、党台、党网,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对外宣传中,要着力加强媒体融合化宣传,
【热点材料】  2017年1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教育杂志社举办“新教育·新梦想——庆祝建国70周年广东校园摄影大赛”,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和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与教育相关的场景并配简单说明即可参赛。此次比赛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即日起至9月18日通过“广东教育传媒”公众号和“南方教育网”提交攝影作品,9月23日出初评结果。9月24日-9月28日进行复评,复评作品按照五五比值综合专家评审组评分与公开网络投票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我校广州市重点立项的“尚武修德”特色课程实施过程,结合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尚武修德”特色课程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在不同年级有侧重、分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道德品质。文章主要围绕“尚武修德”特色课程,从基本思路、理论依据、实操路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尚武
象贤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目前有60个教学班,生源中等。2009学年始,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谭国华副主任的指导下,学校依托“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全校掀起一股研究之风、教改之风,逐步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生态,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教改后第一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就由过去约350人上升为500多人,第二年再上升到近600人,第三年(即今年)达到756人
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一)  In a cold winter, a couple had to move out from the luxury(豪华的) villa(别墅) because of bankruptcy(破产). The 1 worked day and night to 2 the family b
高三一轮复习的做法是分文体、分模块来进行的,这是很多学校的常规做法,一般在上学期或一模前完成各模块的复习。至于一模后的二轮复习,则往往流于学生大量做卷,教师改卷评卷的形式。就现代文阅读而言,在“量”上,确实起到接触不同题型,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作用;但在“质”上,讲练过程中仍呈现知识点散乱,文体、题型针对性不强,解读文本和答题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等弊端。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指导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不仅承接着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而且高中生在高中毕业时还要面临高考的检验。毫不夸张地说,高中英语学习的成功者可顺利进入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步入英语学习的快车道;失败者如果还想继续英语学习,他(她)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将步履维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是英语的基础性学习。如果一个高中生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在本应该打牢语言学习基础的时间节点
【考纲解读】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作为文章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设计好恰当完美的结构,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样题分析】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