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雕漆”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见这件作品,你或许以为它是一件精美的漆器。非也,它的真身其实是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冠架即帽托,是用来放置冠帽的器具。它在宫延里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陈设品。在皇帝、皇后的寝宫内,都置有各种质地的冠架,有瓷、木、竹、漆、玉质等。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冠架多球状形制。嘉庆时期开始创制帽筒,器呈圆柱形,并成为传统形制,延烧至清末宣统时期。
  这款冠架由冠伞、柱、底座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器物在仿雕漆的基础上,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
  此器刻工刀法娴熟,纹饰精美,与漆雕无二,为嘉庆官窑中的精品。
其他文献
一朵花开在时光深处  拾花而行  我们在云朵之上相遇  打开一针一线的网店,一个小人扛着一朵巨大而灿烂的羊角花缓缓前行,配着“拾花而行”文字,显得从容安静。滑下鼠标,一件件产品映入眼帘,有包包、抱枕、桌旗、收纳盒……产品丰富,刺绣花样依然是最常见的图案,最多的便是羊角花,可这些羊角花,已不再土气,而是充满灵气,轻柔婉约,一朵朵,悄悄绽放在心田,让你无法移开视线。  尘埃中开出的羊角花  2008年
当大量传统技艺在为如何延续下去而担忧时,建水紫陶渐入佳境,迎来了诞生后最鼎盛的商业辉煌。    尽管诞生仅百年时间,建水紫陶却与拥有千年历史的宜兴紫砂一起,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然而目前,即便在云南,建水紫陶的知名度也还十分有限。而出了云南,计算其知名度的分母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2008年2月,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文化部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
古时的女人们,每到腊月便开始飞针走线,为全家老少赶制新年穿戴的衣物。这个时节的针线活儿是一年当中最多的,直到大年初一,家人穿戴整齐、喜气洋洋才算大功告成。按照古老的习俗,从春节开始的正月里,就要避讳使用剪刀和针了。  自古以来,春节是国人心中最地道最欢乐的节日,穿新戴新不仅保暖,更承载了祈求平安,家庭幸福等良好愿望。每逢春节,小孩子都是最活跃的主角,母亲把爱心融进密密匝匝的针脚里。绣“麒麟送书”代
越来越多的高品质展览出现在公共视野。这些展览的展厅,有很多都是为展览专门建造的独立空间,展览结束即拆除。2012年10月,“上下”推出手工艺作品展,用一座别致的“竹屋”完美呈现各个系列的新作品,以及融于其中的精湛传统手工艺。展览结束后,“竹屋”被“转移”到北京南郊城乡结合部的蒲公英中学,为孩子们营造出诗意的学习空间。  “上下”的这种做法,无疑为那些造价不菲又极具艺术感的展厅提供了一种再生的方法。
人们自古就懂得用勤劳和智慧营造生活。豫剧《花木兰》有一段著名唱词:“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就为此做了精彩注脚,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离了手工劳动,连温饱都成问题。  时代变迁,伴随着手工劳动的演进,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从某个方面说,手工劳动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表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整齐划一,物品千篇一律,想要有个性化的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37万余件藏品中,有侣件国宝级文物,而这其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其中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不少契丹族人。这件文物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银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
书名:《遗忘通论》  作者: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安哥拉]  译者:王渊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翻开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的小说《遗忘通论》之前,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许多年后,当人们提到2020年的这个春天,“隔离”应该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当然,几乎没有人愿意远离繁华的街区,独自在家对着自己的房间大喊无聊。隔离不过是疫情暴发时,我们每个人远离病毒肆虐、保持身体健康的权宜
宽额头,蓝脑袋,长长的睫毛合又开,眼珠圆溜溜,大嘴红艳艳……用这首童谣来形容纸扎狮子头,再贴切不过了。时过境迁,童谣虽被人们渐渐淡忘,但纸扎的技艺仍深埋聂方俊心中,在为数不多的扎纸老艺人中,他一直守护着这份宝贵的精神财产。  居住于湘西凤凰古城团鱼脑村的聂方俊,可谓纸扎名家。他是凤凰聂氏纸扎工艺社社长,平日就待在家中做纸扎。他的心愿只有一个,倾尽全力将纸扎技艺发扬光大。  纸扎相伴70载  “上午
简单精炼的造型加上锡镴工艺,杨明洁与皇家雪兰莪合作设计的新品《知竹常乐》,无疑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但是,用锡做成的茶具,由于金属特性,摸上去会过冷,装水后会过热。如何才能设计出手感舒适的锡制茶具呢?  “在锡镴工艺基础上,融入竹子的材质、语义与纹理,实现功能上的创新与突破。”杨明洁举例,配上竹把手和竹底盘,抑或将茶具外表设计成竹纤维般凹凸的纹理,这些都可以消解金属材料过烫或过冷的缺憾。
经典背后的故事        [黄卖九,其青瓷作品《君子之风》荣获“最美的中国·最具典藏价值精品奖”。]    一个小学未毕业的陶瓷学徒,通过一点一滴的自学积累,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现代青花大王”。    在景德镇一处清幽的小院内,一个白衫、长须、黑布鞋的老者一手托坯,一手提笔,心、手、眼并用,徐徐将笔调好青花水料,分在坯体之上……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的典型形象。     独树一帜分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