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琴断是情断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方在《琴断口》中以琴断暗示爱情友情的断裂。作者以旁观者来审视普通人的感情生活,将美好的爱情建构后再解构。导致感情破裂的原因诸多,在“他人即地狱”的世俗注目下,爱情加速消亡。
  关键词:琴断口;爱情;张力
  作者简介:刘婕(1992.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1
  《琴断口》这部作品描写发生在武汉城市里的故事,作者以零度情感建构了友情、爱情后将它们解构。对于人生中无法躲避的艰难,人事的复杂善变,方方在朴实的描写中为读者展示出人们对命运改变的挣扎与无奈。
  一、爱情的建构与解构
  杨小北骑着摩托驶上了白水河的大桥,可当他驶到桥中时桥断了,他掉进了河里,经过几分钟晕厥后的杨小北醒了并爬上了岸,他原本是约米加珍的前男友蒋汉来桥上摊牌的,发生事故后,杨小北只得去了医院。后来杨小北得知蒋汉死在了河里。马元凯经过大桥时看到了杨小北掉落的车子,心里为蒋汉不平,没有去查看。蒋汉的死让三个人很愧疚,杨小北的邀约,马元凯的无施援,米加珍的愧疚感最深重,男朋友蒋汉往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却爱上了杨小北,加之她也看到了杨小北邀约的短信。这一切让她无时无刻不处在悔恨和愧疚中,她再也无法正视自己与杨小北的爱情。蒋汉的死,马元凯因残疾而和女友的分手,蒋汉母亲的自杀,身边朋友邻居的不理解都让杨小北和米加珍一直处于压力和自责中。终于,忍无可忍的杨小北選择了分手,独自南下。
  方方对现代人的爱情是失望的,她笔下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杨小北决意离开的原因不只是同事邻居的误解,更是因为米加珍的态度,小北知道蒋汉的死已经成为两个人的爱情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疤,这也让两人之间的屏障越来越厚。
  纵读方方其他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建构与解构。《奔跑的火光》里,英芝不仅漂亮,同时拥有对金钱强烈的渴望。衣着暴露的唱歌工作挣钱很快,也因此膨胀了她的欲望。公婆的刁难,丈夫的无能,辛苦挣来的钱被丈夫拿去赌,忍受着毒打和没日没夜的奚落。英芝想要逃,终于在被发现偷情的夜里,英芝逃离了丈夫家。三个月后英芝回来了,娘家的房子被贵清烧的只剩一半。英芝找贵清理论,却不小心点燃了贵清身上的汽油。于是,一片漆黑的村子,一个火球在奔跑着,凄惨的嚎叫着,它要抓住前面的英芝。英芝的悲剧原因复杂,作家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方方对于爱情的看法。不管是有着传统思想的农村女性还是有着自我意识的城市女性,她们在爱情中总是承受着悲剧的命运。再美好的爱情也只是表象,女性对于婚姻的幻想总是有破灭的一天。方方另一部描写都市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万箭穿心》则有意上演女性地位在上又遭男性逆袭的戏码。李宝莉拥有众多求者,却最终选择了平凡的马学武。然而一个完整的家庭在马学武出轨后破碎了。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菲勒斯一直处于主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都以男性话语来界定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女性被判定为“残缺”,是男性的附庸和补充。方方有意要笔下的女性跳出命运的窠臼,李宝莉在发现丈夫出轨后没有忍气吞声,英芝也不甘心忍受暴力。
  二、“他人即地狱”导致爱情生隙
  琴断口,是俞伯牙琴断的地方,也是米加珍,杨小北和马元凯三人情断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桥断事件,割断了米加珍和马元凯的友情,也割断了米加珍和杨小北的爱情。萨特在《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如果没有马元凯的讽刺、邻居的误解、同事的议论,米加珍和杨小北也许还会在一起。卡夫卡《审判》里的“我”突然被控诉有罪,每周接受审讯,但是他根本不知自己罪在何处,周围人却因为他被提审而判定他有罪,并且包括他的亲人同事全都隐晦着、回避着。他在被迫的情况下被定罪为一个犯人,被周围的人疏离。杨小北就是“我”,因为蒋汉是米加珍男朋友,杨小北不去救蒋汉可以理解。所以在杨小北出现的时候,同事,邻居都闭口不言,杨小北一走,大家又开始讨论。杨小北百口莫辩,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杨小北的邻居,同事,包括马元凯、米加珍在内的人际圈构成了审判杨小北的地狱,真正可怜可悲的是杨小北最爱的人也是“周围人”中的一员,米加珍不仅自责,并且以爱情绑架杨小北,二人的爱情在米加珍不顾身孕料理蒋母后事流产后也彻底破裂。正如方方在她的《琴断口创作谈:一个人和许多人》中说的:“每一个人都得面对与他相关的许多人。这些人中有些或许只是他生活的看客,但是他们却是改变他命运的另一只手。”
  三、结语
  方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多着重描写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小事蕴含大哲理;善于刻画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艰难;冷静审视人性弱点,以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在方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普通人命运的格外关注。
  参考文献:
  [1]贺绍俊《质疑爱情的合法性—读方方近期的几篇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5期.
  [2]汪凤仙《<琴断口>的深层结构与意义世界》[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3]宋小梅《生命中无法躲避的“断口”—评方方小说<琴断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15.
  [4]龙厚雄《情感:传统 现代 人性—方方的<琴断口>文本细读》[J].现代文萃,2010年15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圣瓓(1999.12-),女,四川成都高2015级在读学生,校朝花文学社文编部部长。  带着敬畏,带着神秘,我来到岁月的门前。  清晨的露水沾湿我的鞋袜,千古的风声携来未知的谜题。巍巍巨厦,似秉笔直书的史官,絮絮地将旧日的故事诉与我听,诉与流逝的岁月听……  故事里藏着守得住的和守不住的一切。  (一)青铜魅影  像奔赴一场陌生的约会,我是扑火的飞蛾,寻找黑暗后的一抹亮色。  指尖触碰
摘 要:被誉为“清朝第一词人”,王国维赞誉其“北宋以来,一人尔”,他的诗词感情深刻、真挚,影响了几代人,他的感情生活涤荡起伏,他的悼念词最为令人心碎,让人不敢轻易尝试,他就是纳兰容若。  关键词:纳兰容若;诗词;感情真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一、纳兰容若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为避东宫太子讳改名性德
摘 要:李健吾,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曾任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作为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著有《福楼拜评传》(1935)、《司汤达研究》(1950)等专著与专论。本文以李健吾先生的《福楼拜评传》为指导,再读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全面解读艾玛·包法利的人生悲剧。  关键词:艾玛·包法利;人生悲剧;婚姻;爱情;宗教与科学  作者简介:汪海涛,女,硕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摘 要:戴锦华教授指出:“每一个巨大的崭新城市文明的建立都是建立在古老文明的死亡与摧毁之上,一端指向天空,一端深埋大地,每一次社会的剧烈震动都会加快斜塔坍毁的速度,直至斜塔完全沦丧,斜塔之上的瞭望者们再次陷溺于新一轮的茫然与怅惘之中。”[1]  倘若我们以戴锦华教授的“斜塔”为涉入《中国市长》的读解路径,那么斜塔自身陷落的二难困境与《中国市长》中互为悖论式的交叠视野达到了深度同一性的转喻模式中。本
摘 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可能是近年来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小说充分展现了因那不能承受存在与死亡之重,而选择了乌托邦的出路的陆、谭四代人以及群像,并对百年中国的兴亡有着壮阔的描绘。  关键词:江南三部曲;存在;死亡  作者简介:杨潇(1992-),男,甘肃武威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现象级电视节目《朗读者》一经推出,就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在如今高度娱乐化的电视氛围中,出现一档以嘉宾谈话交流的方式朗读文化经典的栏目,可以算作是异军突起的一股文化清流。笔者认为《朗读者》以其多种形式的模式融合,群像故事的主题整合和全民参与的文化迎合,为新的嘉宾访谈类电视文化节目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朗读者》模式融合;主题整合;文化迎合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移民日益增多。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包含了复杂的族群和多元杂糅的文化。虽然殖民时代看似结束,然而种族歧视从未真正消除。在这个文化多样的国家中,文化冲突不断发生。在美国生存的华裔、非裔和西裔作家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不同文化和地位,当他们进入美国这片土地却各自遭遇了种种问题。这些人群在白种人的眼中无一例外地应归为有色人种。这些不同的颜色在美国处于边缘地位,地理上没有归依,心理上
春节刚过,天气就转暖了,春天的气息慢慢显现出来。  秋秋昨夜又失眠了,她被冬天里残存的寒冷折磨了一夜,当然还有一个人的空寂和孤独。秋秋独自呆在宽敞的屋里,面对着白色墙壁和白色纱窗,冷风袭来时禁不住一阵颤抖。丈夫邱月明还没回来,冗长的夜晚最难挨,她坐在电视前按动遥控器不停地搜台,但怎样也选择不到一档自己喜爱的节目。广告,翻一个台还是广告,要不就是极其无聊的韩剧。秋秋觉得索然无味,于是进屋把自己放倒在
摘 要:一位神思想是对基督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受美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影响,并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梳理有关一位神思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理解,更有益于中国宗教的管理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一位神思想;宗教  作者简介:杨天虎(1978-),男,辽宁北票人,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B9
摘 要:严歌苓是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作家之一,也是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的新移民文学作家。不论是移民前的军旅小说,还是移民后被称为处于边缘的留学生小说,在作品中始终透漏着她对人性的思考,对女性生存状态变化的关注,敏感而细腻的跨文化写作中突显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本文试将探讨严歌苓小说中具有特殊意蕴的身体意象——辫子、眼睛和腿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身体意象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在不同时期、地域、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