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很好的镇痛以及消炎的效果,因此,在老年群体中被广泛使用,但是NSAIDs还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的损害,它可能致使人体的胃肠黏膜糜烂、消化不良甚至是十二指肠溃烂出血.因此,这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NSAIDs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通过对NSAIDs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进行论述,旨在提高人们对NASIDs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及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慢性精囊炎患者的病因分析及精囊镜治疗效果的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应用精囊镜诊治的119例慢性精囊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精囊腺和前列腺彩超影像学特征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9例患者术前精液、前列腺液及尿液细菌培养中,仅见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溶血球菌.术中精囊液检测示细菌、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均阴性.84例患者完成随访,经直肠彩超显示:术后精囊纵径(LD)、横径(APD)、体积及前列腺左右径均较术前减小(P0.0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及进展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自2014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32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按解剖位置分为前壁﹑侧壁﹑后壁﹑顶壁﹑三角区﹑颈部,按病理分期为Ta﹑T1.分析不同部位肿瘤的复发及累积进展率.明确肿瘤位置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28.5(17.1~48.5)月,总复发率35.00% ﹑累积进展率7.81%(25/320).与其他部位相比,膀胱三角区﹑
目的 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上尿路上皮癌(U T UC)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U T U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SII预测膀胱内复发风险的截断值,比较不同SII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无复发生存期(R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SII对U T UC患者RFS评价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最佳截断值为410.3×109.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 T UC患者SII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心理干预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八段锦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SAS)、抑郁(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联合心理干预在
目的 探讨在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时实施双额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组间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间等匹配均衡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施以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施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窗面积、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短于对照组,骨窗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输尿管镜及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由于高能量激光的使用,可能导致腔内温度升高,引起组织热损伤.尤其输尿管腔内高温可能导致管壁热灼伤,组织瘢痕形成,引起输尿管瘢痕狭窄.通常研究认为管腔内温度升高与灌注液流速呈负相关,高流量灌注可有效带走热量,降低组织热损伤,但是高流量灌注引起肾盂内压力升高,导致尿脓毒血症甚至脓毒性休克,持续高肾盂内压力还可能导致肾实质破裂出血.因此在各种指南中都会非常严格控制灌注压力及流速.是否能够在不提高灌注流速的情况下控制腔内温度?
目的 评估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在cN0阴茎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21年1月41例实施预防性腹股沟淋巴清扫(清扫组)和51例未实施预防性淋巴清扫(未清扫组)的cN0期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 随访10个月~10年,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清扫组为97.6%(40/41),未清扫组为78.4%(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T1G1+T1G2期患者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清扫组为100%(26/26),未清扫组为82.1%(32/
目的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武汉协和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8例男性生殖系统肉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诊断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行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横纹肌肉瘤3例(其中会阴部泡状横纹肌肉瘤、睾丸附睾横纹肌肉瘤及阴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1例)、阴囊高分化脂肪肉瘤2例、阴囊上皮样肉瘤1例、阴囊中度恶性黏液纤维肉瘤1例、阴茎包皮系带多形性皮肤肉瘤1例.随访时间13~47个月,1例出现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
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细胞(N EC s)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细胞,它不仅具有神经细胞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内分泌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特性.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的少量N EC s能分泌神经内分泌肽,参与组成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多种形式,对前列腺的发育和生长分化及内分泌起着调节作用.在前列腺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NECs均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NECs缺乏雄激素受体,在去势治疗时仍可继续生长,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促进肿瘤雄激素非依赖性增值,引起肿瘤复发.本文就近
人体里有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与我们建立了共生关系,并在我们的一生中不断进化.许多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体与皮肤、胃肠道和生殖器区域丰富的微生物群建立了复杂的联系.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无菌环境的泌尿道,在正常条件下也定植着微生物种群,被称为“尿微生物群”.研究人体与其周围和体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使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思考发生转变.与其他人体器官系统相同,若尿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就容易罹患泌尿生殖系统和其他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