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的农村政治治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二十余年来,我国以国家行政权力和农村自治权力相分离为基础的“乡政村治”体制,大体上实现了对农村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等其他政治因素影响,目前农村治理方面出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现行政治治理体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从而改善农村政治治理的状况。
  [关键词]政治因素 农村治理
  一、背景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城乡二元差异还是存在的。为了改善农村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农村政治治理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关系着九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连。
  二、意义
  从理论方面看,有助于弄清中国农村社会现状和特质。多视角下的农村政治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真实地认识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有助于形成有益的研究视野,从而克服以往研究中的盲目臆想和主观判断。从实践方面看,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相关的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探讨农村治理的文章很多,大多集中于期刊、杂志、报纸等。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政治学分析
  徐勇教授认为农村治理结构的理想目标是实行“县政、乡派、村治”。张晓山所长认为,要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来推进农村治理结构的转换。于建嵘对农村治理的看法是他认为国家要弱化对农村基层的控制,给农民更多的自治权,自主权。
  2、从人类学分析
  党国英认为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政府权力过大,农村党支部的权力生成机制还未改变,村庄选举中没有竞争机制。吴毅先生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进行考察和分析,从农民生活的环境来理解农民,而不是从村庄外来审视村庄社会。
  3、从社会学分析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揭示出当前农村政治参与度不高,主要是公与私的差距,产生了差序格局。
  以上文献都是从农村治理大的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细致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正公平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多视角下的农村政治治理进行分析,看看不同视角下对农村政治治理影响程度的大小等。以上就是本文的研究假设。
  四、实证分析
  (一)经济分析
  农民问题一直的老大难的问题,虽说农村改革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但是受到體制的影响,农民利益还是不断受到侵害,农村治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分化和冲突的现象。
  基于GSS2005数据,运用SPSS截取了具有农业户口的人数。如上图5.1所示总计有4289人具有农业户口,而缺失的271为整个数据中没有回答而缺失的。
  从上表5.2中可以看出,整体具有农业户口的人的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大部分农民的全年收入集中于2000—6000元,在所调查中,农民最高收入为100000元,相对于城市收入水平来说存在有很大的差距。
  从调查来看,在上一次居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没有投票为1048,去投票,但是因为干部要求才去的为1086,主动自发去投票仅为865。表明现阶段村民参加农村政治治理积极性不是很高,分析原因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还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来保证自己的生活,也就无暇顾及农村政治治理,如果参与也只是迫于压力,并没有真正的成为农村政治治理的主人。
  而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农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很大。收入水平高的人,在为了维护自身的既有利益的时候就会参与到农村治理中,但是治理并不是为了全村人的幸福,而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收入水平低的人没有钱来从事农村治理,那么就形成了富人掌握权力,穷人任其宰割的现象,对当今农村政治治理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二)政治分析
  从图5.1看出,共产党员主动参加投票占47.0%。不是共产党员主动参加投票占25.5%。分析得到农民的政治面貌影响到了对农村政治治理的参与度。是共产党员的能够积极参加农村的事务管理,百分比占了将近一半。而不是党员的人不参加投票的所占的百分数最多,为37.5%。说明农民的政治觉悟越高,那么参加农村政治治理的积极性越高,反之,农民的政治觉悟低,参与农村政治治理的积极性就低,甚至不参与。
  (三)文化分析
  总体来看,农村文化生活及农民文化素质都令人堪忧。村里没有充分履行文化供给的功能;知识的贫困和教育的严重短缺甚至反文化现象突出。文化贫乏现象(有学者称其为“人文贫困”)的存在,使农民缺乏法治观念,缺乏自主、自立,缺乏合作意识,缺乏权利责任意识和独立人格,而且容易被其他文化所吸引。这对农村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警惕的。
  从调查来看,农村人的文化水平都普遍偏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人为800人,而且基本上农村的文化水平为初中,达到最高值,但是到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就急剧下降,更高的文化水平则人数更少。所以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农民参与农村政治治理的积极性。文化程度越高,如高中三年级,自己主动参与投票的百分比数增加,而之前的文化程度,很多都是没有参加投票或者是被迫去的。
  参考文献
  [1]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邓延涛,农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3]任娟玲,论转型期农村政治文明建设[D],湖南:中南大学,2004.
  [4]陈翔,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5.
  [5]杨光秋,村民自治研究价值新探[J],中国社会工作,1997.
  [6]唐成,村民自治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是十分重要的,激发了他们想象的能力才能牢牢的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能够设置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这样就能让小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去思考问题、自主探索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促进各种效益的提升。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教  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 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
摘要:21世纪是越来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重视,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极好途径。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像传统学科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有统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所以其教学方法决不能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
摘要: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方法 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接受、服从的被动地位,师生双边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网络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大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在形式上形成了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多边活动,本质上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教学中虽然最关键的仍然是师生关系,但师生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教学是严谨的,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对学生负责,才对得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美誉。如果把小学数学比作是一门艺术,那课堂提问则是小学数学的中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流程进行精心谋划、周密设计、有效组织,将教学活动当作一项艺术来雕琢,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摆脱应试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境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语文教
摘要: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他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猜想  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的猜想是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灵活多变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不得不改变,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角度看待新的问题。各国均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发展的重点。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充分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关键词
人类很早就开始认识并重视音乐教育。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国春秋末期的孔夫子等先人,都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手段或途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必修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作用日益凸显。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孔子在《论语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