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视窗》以文艺的名义记录攀钢之发展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管单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攀钢集团公司工会
  陈元丁
  CHENYUANDING
  《攀钢视窗》编辑部主任。1967年7月生,198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攀钢热电厂、攀钢文联工作。现就职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担任文联秘书长,主管文联工作。四川省作协会员,攀枝花市作协副主席。
  寄语
  《攀钢视窗》前身为《攀钢文艺》(1985年创刊),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2013年与《攀钢工作与研究》合刊更名为《攀钢视窗》,季刊。
  《攀钢视窗》自创刊以来,吹响经营发展之号角,高唱精神文明之赞歌,打造工人作家之摇篮,努力提升文艺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积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研究与实践,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强化文艺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文艺新人,团结引领企业文艺爱好者围绕新时代、新攀钢进行主题创作,以艺术的方式,生动记录攀钢波澜壮阔的变革历程,深刻反映攀钢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攀钢视窗》主要刊发攀钢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学艺术类作品,同时也向省内外作家约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提升攀钢作者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目前,近300名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协会会员(其中省级、国家级会员28名)依托《攀钢视窗》这个平台创作出大量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优秀作品,为攀钢改革发展贡献文艺的力量。
  除了常規刊发文艺作品外,《攀钢视窗》坚持每年根据实际开展主题征文活动,有效地激发作者创作积极性。如,2019年开展“一封家书”征文;2020年,在攀钢投产55周年之际,开展“三线记忆——我的父亲母亲”征文,引发职工广泛共鸣。
其他文献
纷繁杂乱的大千世界,如何存内心一份静气。  老子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这是圣人的智慧和境界。  众生的心性被世俗尘埃蒙蔽幽深,无法做到入世与出世的天然转换,空度半生无禅意诗韵的年华。蜀人李旭峰,字非岳,已过“五十而知天命”之年,终回归山水,寄情于书画,入室姚叶红先生门下实乃天意也。  儿时受母亲的熏陶,酷爱绘画。国画从白描花鸟虫兽、临摹芥子园画谱入手,勤学不缀,乐此不彼,
水冲进碗,上面的油污和甜腻瞬间消失,一个个干净的碗慢慢露出了她们本来纯真的面目。水灵灵的、单纯的器物,你如果将她们摆放整齐,她们就呈现出秩序与规则;你如果把她们散乱放置,她们也可以随遇而安。好像器物没有生命,我们就可以随意处理,其实不然,她们的呈现方式已经潜在地透露了我们的生活态度。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面有一只打了补丁的碗,是爱情的专属;林徽因床头的飞机残骸,是曾经沧海的沉淀。不管是虚构还是
出现于八九百万年前中新世,跨越冰川期而存活至今的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国宝,也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它们憨厚率真,亲和友善,悠然自得,豁达稳重,似丛林山野间的精灵,眼中闪着纯净的光。  自从它被科学发现,展颜于世人眼前,就一直受到全世界追捧。我因拍摄大熊猫接触到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将大熊猫视为珍宝,因大熊猫到访四川,甚至追寻大熊猫的野外踪迹,观察探究其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他们对大熊猫的種种热爱、
彝绣 41cm×22cm×3 2019年  阿西巫之莫曾花半年的时间走遍凉山州十七县市,观察和学习不同的彝族刺绣技艺。她的刺绣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在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的基础上,辅以绿蓝等色彩,刺绣作品的花纹和所镶的花边图形繁多,图案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具有浓郁的传统韵味。  彝针彝线  “彝针彝线”创始人阿西巫之莫从事彝绣传承以来,始终坚持把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
“中国画”源于远古象形文字,即文字画。到黄帝时期,史皇创造了中国画概念的“五采之绘”。魏晋之前,中国画实际上是以人物及人物事件为画面主体的笔墨线条运作并敷以彩色,后来许多画作出现的山川、树木、花鸟,也只是作为场景加以渲染,线条明确,意象简单,使人景合一,为其赋予生命。直到中唐吴道玄,山水画才从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的混合概念之中独枝分离。从此,山水画以独特的水墨表现形式及气势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雄奇险峻的蜀山大峡谷,蜀江奔流,绝壁峭崖中,回荡着一缕神奇的风——长风,他时聚时散,时疾时缓,灵动飘渺又迅疾奔放,轻盈柔美而刚毅热烈,时而在大峡谷下探行,时而在石崖峭壁起舞……  一部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四川省歌舞剧院联合打造的舞剧《长风啸》在成都上演。该剧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四川省文化厅2017年重点剧目。舞剧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搬上舞台,讲述了男主角“长风”捕获了女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为了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防空警报鸣响,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国旗半垂,汽笛长鸣,举国同哀。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最高尊重,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心力量的最强凝聚。问世之何以当不朽,英雄之魂立苍穹。每个民族都有推动民族进步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诠释时代精神的偶像,他们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气质,铭记他们,就是
中国画必须要有中国元素。它包括中国人的人文情怀、文化底蕴、哲学认识、笔墨精神、色空观念等等。技法仅仅是中国画的构成基础,文化是中国画的养料,意境是中国画的追求。从形象到心象的纸上展现,因人而异,境界不同,雅俗有别,故风格可谓是百花齐放。   从古到今,从自然花鸟山水到绘画花鸟山水,从老师传道解惑到自我风格形成,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文化涵养、观念突破、思考审美。   一个民族的地域环境、民俗习惯、历史
1956年生于成都,1977年师从著名国画家岑学恭先生,学习创作山水画。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画院画师,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当代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当今中国水墨艺术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则循规蹈矩,固守传统,一味浸溺在前人的笔墨意趣里,技巧純熟却形式陈旧难有造化。绘画贵在自然天成,正如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所说“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心被程式
每一部戏剧创作的背后,编剧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细腻笔触的描绘之下,一幅幅人生的图景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个人物或悲或欢的人生故事也由此展开……  潘乃奇是四川青年编剧中很杰出的一位,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十几年来,她潜心文艺创作,努力耕耘,成绩斐然。仅以2020年为例,潘乃奇擔任编剧的舞剧《努力餐》(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川剧《医·生》、川剧《医者仁心》、话剧《川西坝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