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姆斯夫人:安德森笔下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美国短篇小说《林中之死》

来源 :语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著名短篇小说《林中之死》中,把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夫人塑造成一个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在安德森的笔下,一方面,格雷姆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中逆来顺受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格雷姆斯被刻画成一个精神分裂、孤独自闭的古怪女人.此外,作者安德森对格雷姆斯死亡场景的描写也充满了矛盾.这一矛盾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折中的女性观,同时也让读者深刻反思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如何才能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幸福.
其他文献
无名氏是一位具有现代艺术气质的作家,他的创作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直接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其文学作品中印象派绘画的痕迹,分析其对印
(配合第九册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本文讲述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写信教子”这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教育理念。
作为历史研究中的宝贵资料,《史记》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面对这本大部头的史书,我选读了《史记》中的一些文章,主要是:《太史公自序》、《伍子胥列传第六》、《刺客列传第
禾桶岭 是禾桶一样让大山打箍 圈养的一个童话 也圈养我的童年。在老家后面 我和奶奶一起进山 一背篓的松子会照亮炉火的夜晚 禾桶岭的石头红红的 是写字的粉笔 和细仔爬过三
古人曾感叹:“死生亦大矣!”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注生死,是人类、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战国时,中国哲人庄子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葛利高里是20世纪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男主人公。葛利高里的个人命运折射了当时社会乃至哥萨克的命运,他在矛盾的性格中展示出了“人的魅力”。这一形象的悲
幼儿绘画,是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幼儿喜欢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能自由地、无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只有巧用好方法,才能在绘画活动中见情感.
武侠意识形态即武侠所表现的观念的集合,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武侠意识形态也不断的发展,从先秦秦汉以来的游侠观念到今天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武侠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了:历史记载中的武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