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病与内毛细胞和突触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2007年全国听神经病专家论坛上,非常荣幸地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听觉言语研究实验室主任,神经科学专业的Arnold Starr教授进行了关于听神经病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中心内容是介绍近年来国际上对听神经病认识的进展,尤其在内毛细胞、听神经及突触病变所引起听神经病在临床特征及病理机制方面认识的变化与思考。在征求了Starr教授的意见后,摘录了Starr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发表在本刊与国内同行共享。

其他文献
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声音嘶哑1年于2005年5月9日入院,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入院检查:会厌活动度差,会厌喉面及双侧室带可见到菜花样肿物,前联合及右侧声带受累,双侧活动明显受限,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CT影像显示:会厌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向下延伸,侵犯前联合和右侧声带,双侧梨状窝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颈部未见明确淋巴结肿大(图1)。
目的探讨虚拟耳镜对鼓膜完整的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手术前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螺旋CT轴位、斜冠状位颞骨扫描,应用虚拟耳镜软件,对选取的17例颞骨骨折患者和4例鼓膜钝挫伤患者进行图像三维重建。10例砧骨脱位或脱落经完壁式上鼓室进路听骨复位术;11例砧骨长脚断裂或脱位伴面神经麻痹则行听骨链成形术和面神经减压术。有9例患者术后复查虚拟耳镜。结果17例颞骨骨折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其中砧骨长脚断裂3例,砧骨
颞骨是侧颅底的主要结构,进出颅内主要血管(颈内静脉,颈内动脉)神经(颅神经Ⅴ-Ⅺ)由其中或边缘通过,是大脑颞叶之依托,更是外耳、中耳与内耳结构附着与隐藏之所在,一直为耳神经侧颅底外科所重视。颈静脉球瘤外科所涉及的范围已有文详述,现就颞骨相关恶性病变外科治疗作一介绍。
目的前瞻性比较新型鼻腔填塞材料Rhino凝胶与传统填塞物用于内镜鼻窦手术后填塞的效果。方法对双侧病变基本对称,手术范围基本相同的2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右侧鼻腔以Rhino凝胶填塞(观察组),左侧鼻腔以藻酸钙+油纱条填塞(对照组)。术后1日抽取对照侧填充物,观察侧凝胶保留至术后1周第1次内镜复查时清理,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局部处理双侧鼻腔相同。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
我国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家,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刘乾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3日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逝世,享年91岁。
鼻部黏液纤毛传输(mucociliary transport,MT)系统,又称黏液纤毛清除(mucociliary clearance,MCC)系统,不但是呼吸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鼻部炎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图1)。现就MT的组成结构、功能评估和影响因素做一介绍。
目的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观察长期处于MPI状态下鼻黏膜的改变,初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Hartley系
期刊
患者女,76岁。以反复双鼻少量出血2d为主诉于2006年12月8日急诊入院。2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反复出现双侧鼻腔少量出血,伴鼻痒、阵发性喷嚏、左侧上颌持续钝痛,并自觉左鼻腔有虫蠕动感。查体:神志清,呼出气有腐臭味,左侧上、下眼睑红肿,眼裂变小,双侧眼球活动正常,眼位无改变,左侧上颌窦区轻压痛.前鼻镜检查见鼻腔正常结构破坏,鼻中隔大穿孔,
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病变。文献报道多见于颅内,颅外动脉瘤则多发于腹、颈、髂、股等大动脉,动脉硬化和外伤为主要病因。而发生于颈外动脉终末分支-颞浅动脉的动脉瘤则非常罕见。我们近来诊治2例,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