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设想。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国内外关注的或者与实际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讨论或以PPT等形式进行汇报;为了增加课程的前沿性,还应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最前沿的文献向学生推送。通過以上方面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具有既定课程目标中的将环境化学相关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关键词] 环境化学;优化整合;教学方法;前沿性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塑造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GY2020-6)
  [作者简介] 李 敏(1988—),女,山东济宁人,博士,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人体健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097-04    [收稿日期] 2021-01-08
   一、引言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介质中污染物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规律、来源及防治方法等[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有80%以上的环境污染是由化学污染物导致的[2] (P5),解决污染问题重要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因此,“环境化学”课程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非常重要,是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核心课程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也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对环境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我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设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三年该课程班级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均在0.77以上,大部分学生分布在0.7~0.8之间,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本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根据问卷调查及学生反应,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多,学时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化学”教学内容丰富,随着新型环境问题的出现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该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充,已出版的多本教材在内容及章节安排上各有不同。我院选用的教材为大连理工大学陈景文教授编写的《环境化学》,共8章内容,理论内容较多,章节内容间看似联系不大,重难点比较分散,而且授课学时仅有32学时,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课业压力大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互动不足,与实际联系较少
   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内能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目前“环境化学”授课方式还是采用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效率不高,虽然引入了雨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工具,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环境问题,但授课过程中拓展的环境问题仍停留在一些典型案例上,难以应对当前出现的环境问题。
   (三)缺乏归纳总结
   目前授课过程中能够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及考察,但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少系统归纳总结,导致学生遇到实际环境问题分析时不能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出现作业平时成绩较好,末考成绩反而较差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可以包含的教学内容很多,也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而且随着新型环境问题的出现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3],因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授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环境化学相关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需要授课教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合理分配学时。按照我院“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时和授课内容分配如表1所示。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对于几种不同环境介质的性质及污染物在同一介质甚至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行为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认识到一些典型的污染物(重金属、PCB等)在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危害。结合第四、第五章的内容,可以将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性质、危害、迁移转化行为及对人和环境的危害联系起来。针对污染物造成的危害,最后一章向学生介绍目前常用有效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方法[4]。这样看似没有联系的几个章节就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教学大纲中选定的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非常熟悉相关内容,最好能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如讲解“溶解——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帮学生回顾分析化学当中学过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机理的理解。另外,“环境化学”课程可以联系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5],因此除了以上基本教学内容外,需要针对新型环境问题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更新,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好地进行课堂扩展。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6]。
   1.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环境化学知识点繁多,还包含一些作用机制及公式推导,不便于理解记忆,因此可以从网络、报纸等途径精选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素材(图片、动画、视频等),精心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但停留时间较短,不便于学生记忆,因此还需要结合传统的板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如大气温度层结、相关公式的推导及计算题过程(如降水pH的计算)等可利用板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2.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备课,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讲课过程中要有重点和闪亮点的推出,可以在章节内容学习前给出启发性的问题,如在讲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影响因素时,可以提问“石河子为什么在冬季雾霾比较严重?是如何形成的?为了防治雾霾,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授课过程中设定情境,导入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与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也可以采用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最后由教师对该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双方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以此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3.引入新兴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以依托学校完善的教学平台上传课程的教学日历、大纲、课件、教材,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除此之外,还可以上传一些前沿科研论文、网络课程资源及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和视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便于学生主动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广泛使用,“雨课堂”等成为以手机为载体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课件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方便了解学生预习进展情况[7],也可以总结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些简单问答式的问题让学生以弹幕的形式回答,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雨课堂可以进行随堂测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测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可以以随机点名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一些主观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稍有紧张感,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及时推送作业和相关资料(视频、文献、最新科研成果等),拓展环境化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加学生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雨课堂最终统计的各种数据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参考依据,以便教师做出相应教学内容、方法上的调整。目前的授课过程中也引入了“雨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推送的课后测试没有设置时间限值,也并未计入平时成绩,导致学生使用率不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对雨课堂功能并未完全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的过程管理,发挥新兴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当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后,可以利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进行总结,如酸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可以用一张图概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内容讲完之后,可以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加强相关案例习题的训练,如某化工厂将含汞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附近水体,排污口水中汞的含量为0.3~0.4mg/L,而在下流500米处水中汞的含量只有3~4μg/L,根据水体重金属迁移转化分析试分析其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是实用的,达到课程目标中通过课程学习可以用环境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此外,針对课程目标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平时作业及测试中也要注意变换考核方式,如讲到大气温度层结时,对每个层结出现的特殊现象向学生作说明,练习或测试时,不仅考察大气温度层结的概念和分层情况,而且通过特殊现象的出现让学生回顾大气温度层结的组成,这样可以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而不只是记住了相关概念。
   (三)联系实际,增加案例教学
   环境化学所包含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将生活中典型的问题或者用品作为例子进行讲解或设置专题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如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种植区,经常使用地膜促进作物生长,但使用后的地膜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在土壤中如何迁移转化,对环境有什么用的危害?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应用的,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根据目前关注较多或新型环境问题设置一些小案例或专题,组织学生分组制作PPT或者动画等形式汇报完成。案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最好选择近几年发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清事件发生的过程、机制、危害,并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例如,以石河子市冬天雾霾严重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讨论汇报,探讨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解决方案。学生分组自选案例后分工合作,课下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归纳总结并做成PPT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答辩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让学生敢于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查阅文献、语言表达等能力,对今后继续深造或开展研究提供方法。
   (四)联系学科前沿,科研反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与本门课程有关的课题组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引入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过了解教师的研究项目,激发兴趣,甚至参与到相关课题中,如本人目前在研课题主要为新疆水体重金属相关内容,在讲到相关知识点时向学生进行介绍。任课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环境化学领域最新的国内外学术文献,尤其是国际顶级期刊的英文文章,这样既拓展了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总结英文文献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8],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三、结语
   “环境化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性很强,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我们任课教师不断摸索,注意总结经验和反思,根据课程特点、学生自身情况和国内外学科发展,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丰富专业教学内容,也注意与学科前沿相结合,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具有既定课程目标中的将环境化学相关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宏,李强,吴亚丽,等.《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97-98.
  [2]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3]蒋成爱,余光伟,朱夕珍.环境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与教学方法多样化[J].大学化学,2016,31(12):31-35.
  [4]闫豫君,陈宏伟,刘子龙.基于工科专业选修课《环境化学》的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51):84-85.
  [5]秦鹏飞,潘星任,李宝,等.多元化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7):76-78.
  [6]董洪霞,陳熙,陈伟华,等.地方高师院校“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0,40(3):52-55.
  [7]汪群慧,宋娜,高明,等.环境化学与四大基础化学教学衔接的探究[J].大学化学,2021,36(2):27-31.
  [8]王玉如,吉铮.基于MOOCs模式的环境化学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7(1):114-119.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Independent-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iochemistry Course in the New Situation
  LI Mi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ome reform ideas are put forward. We carry out the refor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dopting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creasing case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aking them as topics of discussion or report them in the form of PPT;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utting-ed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the teachers’ research projects or the most cutting-edge literatur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students. Through the above reform, w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ultimately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related knowledge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The reform can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pioneering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要求。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对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将思想政治元素与有机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实现教学与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教育战略部署过程中,地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由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由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的三个改革方向,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育人平台、评价和改进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地方高校能跻身于某一领域的一流建设提供契机,促
[摘 要]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通过“饲料—动物—畜产品—人”这条食物链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三农情怀、生态环保、关爱动物、知法懂法、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元素为关键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等教学模式,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人才,探索符合高职特色与宗旨、符合专业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培养
当前,在中药教学中不乏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现代科学理论,这些也易于为当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与理解.但不可否认,如何有效地传承中医药文化,一直以来是教学中寻求突破的难点.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诗词文化更是深深浸入中华儿女骨髓中的基本文化素养,是体现学生素养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将中医药文化与诗词文化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以诗词引导中药“人参”的课堂及课下教学收集素材予以总结,以便同行参考及引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教育国际化,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趋势.以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素质拓展及人才培养创新举措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整体质量,阶段性成效显著;其中,学程项目选修模块,“创新短课”选修课程,学分缩减背景下的课程群建设,“四方协同”育人体系,以赛促学、寓学于赛,课外学分等人才培养创新举措,
[摘 要] 提出了目标导向、校企协同、科教融合、竞赛平台育人多维度共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搭建了三层递进式课程项目体系,三层次五环节的校企互补联合培养模式,四级提升式的课外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基于过程的、以产出为导向、量化可控、多路反馈的能力达成度评价标准。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目标,构建讲、研、做三环互补的教师能力提升机制。构建以高端团队引领,省部级平台支撑的工程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研究能力模式
作为思政教育的新形式,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最热门的话题。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贯彻“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以“德”为中心,以“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基本原则,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公众健康,提高职业认同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摘 要] 生物化学实验改革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定了新时代背景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的创新性改革模式。着重设计了自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的运行确立和完善了课程创新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自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模式,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了该课程
[摘 要]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行和实施,职业教育愈发重视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愈发深入。结合“1+X”证书制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提供人才支持与保障,提高老年保健与管理的综合能力。探讨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结合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探索“1+X”证书制度下老年保健与管理
[摘 要] 在党中央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高校陆续展开“思政课程”的建设,而思政教育在高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不足、专业课教师缺乏灵活运用思政教育的手段、思政教育的形式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系统化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树立先进典范传播先进经验、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策略。只有保障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