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rA丝氨酸蛋白酶1基因c.821G>A杂合突变致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一家系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HtrA丝氨酸蛋白酶1(HTRA1)基因杂合突变致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型、影像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可能致病机制。

方法

对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一个中国汉族携带HTRA1基因杂合突变的脑小血管病家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调查,总结其临床、影像特点,采用多种高通量测序方法捕获及Sanger测序验证,绘制家系图,进行蛋白3D模型构建、突变功能预测、致病性分析,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

结果

家系图提示该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3代中共3人发病。先证者39岁起病,首发症状为复视,伴随反复卒中样发作、认知能力下降并出现情绪障碍,不伴脱发。头颅MRI提示双侧脑白质弥漫性、对称性病变,多发腔隙性梗死灶、血管周围间隙和微出血。其四姐46岁起病,首发症状为左侧肢体无力,其他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与先证者类似。先证者母亲因反复卒中于59岁去世。全外显子测序提示先证者及其四姐存在HTRA1基因c.821G>A位点杂合错义突变,查阅相关数据库未见该突变类型报道,为新致病突变。蛋白功能预测提示其为致病性突变。

结论

HTRA1基因c.821G>A杂合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该遗传类型应引起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胆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死亡高危因素。方法纳入2000—2018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确诊并治疗的574例老年胆系感染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Ⅰ组(65~74岁),Ⅱ组(75~84岁),Ⅲ组(≥85岁)。总结老年急性胆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死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组191例,Ⅱ组167例,Ⅲ组216例,平均年龄87.6岁。主要病因为胆系结石438例(76.3%),主要临床
慢性便秘(CC)是消化道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骶神经刺激(SNS)为CC治疗选择之一,相比外科手术,操作更简单、并发症少,但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文中就新兴的SNS治疗不同类型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和/或头痛症候的一种疾病。人群中VM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常见导致头晕/眩晕的疾病之一,但其知晓率低,误诊率高。患者因此症候群常就诊于门诊、急诊、神经科、耳鼻咽喉科,常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为此,应当重视该病之识别与诊断。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住院医师小组长制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0月到2018年9月被选拔担任普通内科小组长的内科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对小组长岗位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收集对于普通内科小组长制的意见和建议。结果22名曾担任小组长的医师完成问卷调查。其中95.5%(21/22)认为接受普通内科小组长培训收获优于在专科作为高年住院医师进行轮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是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指南推荐的降压、降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1例IgA肾病患者应用ACEI/ARB的临床实践,介绍了辅以限盐和使用小剂量醛固酮抑制剂的经验,达到了进一步降尿蛋白的效果并避免了使用糖皮质激素。
筛选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取外周静脉血,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CD8+T细胞数量、纯真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弱;记忆CD4+T细胞、HLA-DR+CD8+ T细胞及CD38+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内免疫反应活跃。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5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脓毒症模型组小鼠腹腔内注射20 mg/kg脂多糖,IL-5干预组小鼠腹腔内注射20 mg/kg脂多糖后立即腹腔内注射IL-5(每只1 μg)。取3组小鼠肺、心、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肺、心、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测3组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酐(SCr)、尿素氮(BUN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治疗大动脉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未经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27例应用托珠单抗联合激素治疗(托珠单抗组),22例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环磷酰胺组),连续应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动脉炎评分(简称NIH评分)、印度北方医学科学研究所2010年印度大动脉炎活动度评分(简称ITAS201
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是新近提出来的诊断名词,其组织学特点是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相对应的一种良性肿瘤。肿瘤的主体位于细支气管外的肺实质内,虽界限清楚但无包膜,呈乳头状和/或沿肺泡壁(平坦状)生长,其最为突出的组织学特点是由连续p63、p40、细胞角蛋白5/6阳性的基底细胞层和腔面细胞层构成的双层细胞结构。腔面细胞层则由黏液细胞、纤毛细胞、Clara细胞及肺泡细胞
期刊
尽管肌肉病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导致各种肌肉病变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且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但在肌肉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中,均存在着某个或某些蛋白质的改变。蛋白质组学是整体水平上探讨蛋白质的组成、表达及修饰状态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肌肉病研究中的应用值得神经科医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