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简过废弃巷道段防治水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来源 :煤炭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确保废弃巷道段井筒的安全运行,尤其是关闭矿井积水区域废弃巷道段,是矿井防治水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楠木寺煤矿进风斜井实际情况,介绍了废弃巷道段防治水的3种方案,并优选了注浆封堵加固方案.施工结束后效果检验表明,井筒涌水量减小率达60%~70%,且有效加固了废弃巷道区域,与隔水墙、围岩煤(岩)柱形成整体,对关闭矿井积水具有积极预防效果,对相似条件矿井防治水方案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控制棒提供堆芯反应性控制与停堆裕量,其真实物理棒位由棒位测量系统监测.某核电厂棒控与棒位测量系统设备换型后,在系统调试阶段出现了真实棒位不变测量棒位频繁跳变的问题.本文通过棒位测量原理及后处理电路特性研究,结合已有数据分析,确定了棒位频繁跳变根本原因是探测器初级线圈供电不同频同相,并给出了棒位探测器参数设定方法.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开发棒位探测器校准数据处理软件解决了该核电厂棒位跳变问题,同时针对测量棒位跳变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硬件层面的优化建议.
国内新投产的部分压水堆核电机组陆续出现了主蒸汽调节阀急剧晃动、新蒸汽压力缓慢降低等问题,对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设计参数和试验数据对比,并利用换热计算模型分析发现,55/19B蒸汽发生器设计裕度较同类型的60F稍偏低,低于通常的1.6×105Pa的蒸汽压力裕度要求.蒸汽发生器新蒸汽压力、主蒸汽调节阀和汽轮机调节级通流面积在设计之初应进行综合匹配,尤其是要选用在超过70%的开度范围内都具有线性的调节特性的阀门,才能保证核电机组在整个寿期内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为探究转子偏心率对核主泵转子密封激励力的影响,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选取平面密封、迷宫密封和螺旋密封3种口环结构方案,对核主泵口环间隙内部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口环间隙区域压力、泄漏量及其密封激励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泵性能预测值和试验值较为吻合,扬程最大误差为4.78%.在转子无偏心时,相对于平面密封,采用螺旋密封方案时口环泄漏量显著降低93.1%,而密封激励力增加63%.偏心率为10%时,口环压力分布沿周向较为均匀;当偏心率为30%时,周向靠近偏心位置处,口环间隙内部产
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确保该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经坊煤业DTL140型带式输送机为对象,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选用的PLC控制器型号为S7-300,使用速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型号为SS102K和GSD-5,分别对皮带速度和电机转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系统可以对电机转速进行调整,确保两部电机之间功率平衡.自动控制系统在煤矿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带式输送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
以唐山沟矿采空区下工作面开采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Mohr--Coulomb准则计算得出的采空区侧和巷道侧的塑性区计算公式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综采工作面煤柱尺寸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煤柱宽度14.23 m.采用UDEC2D数值软件,得出了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围岩应力和破坏场分布随煤柱宽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超过14m时,煤柱应力集中呈现跃增,超过15m时,弹性核两侧塑性区发生明显分离,最终确定了采空区下最优煤柱需要留设的宽度为15 m.研究成果为其他类似条件工作面的煤柱留设提供参考.
针对综采工作面原煤运输过程中转载机拉移、重型机尾拉移及调平作业过程中存在工序复杂、作业风险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以邢东矿为例,对自移式转载机及重型机尾调平装置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改造降低破碎机处摩擦力、加装千斤顶减少转载机机身作用于重型机尾上的压力、端头支架助推转载机机尾实现转载机“前拉后推”式自移以及在重型机尾前端设计安装重型机尾前部拉移装置,实现重型机尾与拉移装置的交替式前移,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关于煤炭工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矿井水产业化,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循环高效利用.《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生态环境约束需不断强化,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绿色低碳与清洁高效利用相结合战略.通过论述矿井水国内外研究现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矿井水以及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矿井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总结矿井水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煤矿矿井水资源化发展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反应堆保护系统是核电厂中非常重要的安全系统,主要用于保护反应堆、环境及人员的安全,属于核电厂1E级仪表控制设备,其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核电厂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反应堆保护系统架构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用率和可维护性等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龙鳞(NASPIC)平台,根据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设计准则,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合理、满足功能和设计准则要求的反应堆保护系统架构.同时根据架构设计搭建了“华龙一号”科研样机,并基于FTA/Markov可靠性分析方法,就搭建的保护系统科研样机进行了功能
为了保障2.9以下小规格铝合金单丝的生产,提升设备完整率,升级铝合金拉丝机变频器控制系统,以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整体性能、单位产能发挥,降低企业综合维护成本及能耗.根据目前高规格铝合金单丝的工艺技术要求及设备现状,结合目前西门子控制器及变频器的更新换代情况,设计一套融合现有西门子主流变频器G120的全自动多规格铝合金拉丝机变频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西门子300系列PLC基础,搭载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通过Profibus-DP通信连接多台变频器,通过操作台上的西门子TP1200触摸屏对整个铝合金拉
针对煤矿井下传统无极绳牵引车插爪动作不灵敏、制动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插爪制动牵引车的设计方案,并基于CAXA 3D设计了该牵引车各主要部件的具体结构,提高了无极绳牵引车插爪制动的可靠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制动车的误动作、不动作的技术难题,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