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药剂防治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 5 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 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 70%甲基托布津 WP 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7.84%和 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 26.88%和 25.80%,产量分别增加 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 70%甲基托布津 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水稻分蘖期叶片中生育进程相关代谢途径的转录响应情况,分别在分蘖期7 d、14 d和21 d收获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WYD4’)叶片,并进行动态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共有 12 81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 GO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组分方面,KEGG分析表明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在整个分蘖期生育进程内有差异表达基因(DEGs)显著富集,并有 6 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整个分蘖期显著差异表达.同时,预测的转录因子 SSⅠ(LOC_Os06g06560)在分蘖前期
以 65 份自育的大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类群划分.利用 26 对 SSR分子标记分析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并利用 SSR分子标记聚类方法进行大白菜自交系的组群划分研究.SSR标记多样性分析表明,平均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1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913 5,说明供试材料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聚类将 65 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 5 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种质资源内在基因组的多样性,可以将系谱来源相同的材料聚类在同一类群,对于杂种优势预测和
为了解甘肃东部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流行情况,于 2018年—2020 年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采集血样检测,并在流行区采用 3 种剂型的红茂草制剂进行治疗及羊传染性脓疱皮炎耐热活疫苗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养殖规模小的羊场或散养户易发该病;经PCR检测环县羔羊每年的发病率在 16%以上;经 3 种剂型的红茂草制剂治疗不同年龄的发病羊,治愈率均达到 86.9%以上;经免疫预防,羊群的发病率下降了 24.15 个百分点.通过调查及防治试验,摸清甘肃东部地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的流行态势,验证防治措施.
旨在评价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1 580份来源于国外和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对象,分析21 个形态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 13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1 个描述型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国外、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及总资源群体中分别为 0.345 9、0.347 1、0.345 9、0.322 4、0.357 7,荚色 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大,叶色 Simpson多样性
在哺乳动物中,牛、羊的角都是不分叉的,而鹿科动物的角是分叉的.鹿科动物中,除驯鹿雌、雄性都长角,其他的鹿种只有雄性长角,雌性并不长角.在鹿科动物中,大多鹿种的鹿角都是向前分叉,且高低错落,如梅花鹿、马鹿、驯鹿、驼鹿等,只有麋鹿角是向后分叉.麋鹿角为什么会向后分叉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种”,这是生物界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还得从麋鹿生活的环境说起.几百万年以来,麋鹿都是生活在低海拔平原、沼泽湿地、芦苇荡和树林间.自然环境促成了麋鹿角的进化.麋鹿角向后分叉,使得其在芦苇丛及灌木林等行走时,减少杂物、树枝等的刮
期刊
以‘铁棍山药’为材料,根据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铁棍山药’DoARID4 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 qRT-PCR试验对该基因进行初步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初步探究DoARID4 在‘铁棍山药’生长发育以及扁茎发生中的调控作用,为 ARID基因家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一条长 731 bp的条带,将测序结果进行 Blast比对,发现其与芋头、莲藕 ARID4序列相似性最高,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DoARID4 .DoARID4 可编码 211 个氨基酸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 185’核桃树(Juglans)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在萌芽期(Ⅰ)和开花坐果期(Ⅱ)分别设置轻度(75%ETC )、中度(50%ETC )2 个水平调亏处理,组合Ⅰ期+Ⅱ期轻度调亏处理和全生育期充分灌溉(ETC )作为对照,共 6 个处理,探讨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核桃树生长、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树调亏灌溉后下一阶段复水增大核桃叶片 SPAD值和果实体积.核桃树各个生育期耗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脂转化期(Ⅴ)、硬核期(Ⅳ)、果实膨大期(Ⅲ)、Ⅱ期、
中国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垦殖时间较短的土壤类型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总结东北黑土地概况(定义、分布、土壤类型和垦殖时间)的基础上,梳理了东北黑土地的研究足迹,并提出了未来东北黑土地科技研发的方向.东北黑土地包括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和棕壤6种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自然黑土肥力较高,但是开垦后受生态系统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土壤肥力发了巨大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垦殖初期(约30 a)迅速下降,开垦50 a后下降速度趋于稳定;侵蚀
在三江源区具有典型退化特征的高寒草原设置研究样地,采集土样进行冻融处理,探讨冻融循环对退化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25 mm、0.5~1 mm、1~2 mm、2~1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且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间正相关,相关系数0.991~0.344。0.25~0.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
以‘云烟 99’为试验材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及不同施用量对商洛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巨大芽孢杆菌可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等中等烟比例,显著增加烤烟经济效益,其中6 kg/667m2 处理效果最佳.土壤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微生物主要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该优势贯穿烤烟整个生育期,另有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在特定时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试验所用的巨大芽孢杆菌属于厚壁菌门,该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