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36-1油田缔合聚合物驱堵塞物形成机理分析

来源 :石油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X射线多晶衍射法、扫描电镜/能谱法、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SZ36-1油田注聚井的储层堵塞物进行分析,研究了堵塞物的形成机理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堵塞物最为常见的是软硬结合的复合垢,形成机理主要是:在结垢趋势明显的SZ36-1油田地层条件下,高分子聚合物吸附、滞留在无机物核的周围,形成胶状的有机物、无机物相互缠绕包裹的复合垢;其次是地层中高价金属离子使聚合物分子发生交联,形成团状物堵塞储层;另外在多孔介质中疏水缔合聚合物由于缔合作用形成超分子聚合体结构,黏度增加的同时虽建立了较高的流动阻力,但也降低了
其他文献
UAQ海上气田在开发利用3口先导井眼的过程中,面临导管架安装误差及气体泄漏情况下的海底泥面回接、定向钻遇坍塌性页岩层Nahr Umr层、高温高压酸性气藏中的4800 m深钻短半径
川西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加砂压裂和常规酸化增产效果均不理想,致使大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有效动用。分析了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压裂、酸化改造过程存在的问题,
1.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解决多种储层钻探难题2.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3.油藏数值模拟能力达到十亿网格节点4.双程逆时偏移技术解决复杂条件地震成像难题5.高密度
采用常规有杆抽油设备进行斜井开采时会引起杆管偏磨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技术难题根据液压原理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动力无杆采油系统,避免了杆管偏磨,尤其适用于斜井。从地面液压
巴喀区块2500 m以下井段有巨厚煤层且分布段长,地层煤线胶结疏松并夹杂煤层间碳质泥岩。新井眼钻开后应力获得释放,极易导致坍塌掉块形成近似椭圆的井眼,造成蹩钻、起下钻阻
充气控压钻井是在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具有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一种钻井新技术。本研究将多相流体流动简化为气液两相流动,建立了充气控压钻井循环
通过对3种能够拟合计算零剪切黏度的流变参数模型的对比,优选了适合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零剪切黏度拟合的流变参数模型(Carreau-Yasuda)。对预剪切程序、应力加载方式对零剪切黏
复合驱中,各种化学剂在液液和液固相互作用中的损耗不同,使得他们在多孔介质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利用修正的传质扩散方
针对偏心分注井井下堵塞器投捞成功率低的问题,对原有堵塞器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在堵塞器主体中设计了泄压通道,降低了打捞堵塞器时的上提阻力;压送头与堵塞器之间采用摩擦挤紧连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目前已步入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为保持气藏稳产高产采取了加密调整井压裂增产措施。随着开发调整的进行,部分压裂井出现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