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提高策略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中职教师也开始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为教师长期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站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基础上,简要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中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策略
  社会变化万千,电子技术教学也需要紧跟社会的步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作为众多课程之一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因此,在中职课堂中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有必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助力学生的成长。
  一、注重课堂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分析,遵循“学生本位”理念,契合学生的需求,发展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中,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投其所好,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代电子技术产品的精华呈现给学生。通过研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产电子计算机的方式、溯源电子技术等内容,让学生明白电子技术科目的重要性。然后,以学生为基础,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对《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看法,结合学生所思所想,取材引导。之后,介绍本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身边入手,在讲解完毕基础理论后,鼓励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与电子技术基础有关的产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汇总学生表达的内容,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方案。通过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引导,更利于实践“学生本位”的理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课程设置中,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时代在变化,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学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课堂教学的需求,不断优化转变。教师授课阶段,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包含微课引导、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项目教学法、赏识教育法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融入课堂中,成为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得力助手。
  例如,在讲解《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可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一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反馈概念及反馈电路,掌握判别反馈类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融入微课引导学生。通过融入精湛短小的微课,为学生呈现出反馈放大器方框图、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方框图、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方框图等实例电路图。在微课的影响下,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得到显著地提升。之后,教师顺势引导,融入实际电路等引导学生分析,助力学生学以致用。最后,借助提问、沟通、交流等模式,融入赏识教学法引导学生。当学生对负反馈理解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表达流利、学生学习积极等方面先表扬学生,然后再指出学生的问题,以赏识的态度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模式,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继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实践引导,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绽放出激烈的火花。因此,在完成每一節课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项目,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也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进厂实习的机会。通过走进工厂,在实际维修、调试的过程中运用书本中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进行仿真实训,以多媒体为基础,为学生打造一个生产控制室操作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反复实践,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自动投币售货机控制电路。具体要求中包含币口投入的币值设定、投币后的找零和出货等操作。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实践和探索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总之,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设计引导,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丰富课堂的内涵。通过结合学生情况分析,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邓亚丽.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112-112.
  [2]  凌祥.浅谈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实作课的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5):232-232.
其他文献
摘 要:各类防控宣传标语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新冠防疫标语进行态度资源分析,有助于政府话语的有效宣传及政府话语形象的建构,为语篇语用研究提供范例,拓展标语研究的理论视阈。  关键词:标语;新冠疫情防控战;话语分析;评价理论;态度资源  一、引言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新型肺炎疫情警报在全国拉响。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全国30个省市自
期刊
摘 要: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中职农业生物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结合微课导学、设疑激趣、项目引导几个方面探索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农业生物技术;教学策略  目前,在中职农业生物技术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农业生物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应
期刊
摘 要:智能集成两用灯具是当前灯具行业的前沿成果,本文基于智能照明系统的需求,首先对民宅智能照明系统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智能集成两用灯具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集成两用灯具;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家居  一、序言  当前我国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已经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可以说,我国已经从信息处理时代步入了数据处理时代。智能加剧是数据处理时代所提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对象是人,从人的本质出发,探索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路径。基于此,本文围绕“以人为本”进行路径探析,旨在阐述“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价值,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以人为本”的人的本质理论探讨其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高校 
期刊
摘 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全面落实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必要途径。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结合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促进中职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音乐教学;主动性;音乐鉴赏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层党校教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干部思想觉悟、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进新时代,加强基层党校教育已然成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党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重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注重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所不同,相关高校有时被人称为“小社会”,所以在高校学习中,学生不只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锻炼自己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交际能力是进行日常活动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还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但是经过调查,老师对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本文便对此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学;交际能力;策略探讨  进入大学的学生对新鲜环境兴趣颇深,
期刊
摘 要:有机羧酸的脱羧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过程中:从石油中去除羧酸、医药的合成以及生命体的代谢等等。近几年许多科研人员利用实验来研究有机羧酸的具体脱羧过程,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实验中所发生的一些现象目前还不能利用化学规律进行分析解答,无法明确表述反应中的基本机理,这就导致脱羧反应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不足。在对羧酸的脱羧反应进行研究和教学时,合理地利用化学设备和计算机辅助工具,促进学生对脱羧反应的理
期刊
摘 要:课堂观察LICC范式近年成为一线教师、专家、研究者等关注的焦点,用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新手教师意义重大。生物学科具特殊性,新手生物教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知识输出能力较差。通过对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内涵、现状和重要性的分析,根据其基本流程,从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举措,全方位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普及素質教育培养优秀新手教师队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后PC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使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模式的改变。教育APP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其趣味性、個性化、灵活、互动等特点,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成为一类颇受欢迎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所以本文结合"课堂派"学习平台,最大化发挥移动学习的优点,构建了基于"课堂派"的多维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