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nsu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性,又注重艺术性;既注重教育性,又注重审美性;既注重规范性,又注重趣味性;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针对性;既注重预设性,又注重应变性;既注重讲解性,又注重启发性。本文对此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师语言 表达特点 教师行业特点
  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职业规定性决定了教师语言要体现出教师行业的特点。大致说来,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如下特点。
  一、既注重科学性,又注重艺术性
  教师语言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能体现出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特征,使用相关的概念、术语要准确。例如,“陈皮”和“橘子皮”虽然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但“橘子皮”是生活用语,“陈皮”是中药名,中药学课堂上,“陈皮”就是“陈皮”,不能讲成“橘子皮”;同样,经济学术语的“货币”也不能用“钱”代替。
  但是,教师用语的科学性并不排除其艺术性。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将影响教师话语表达的效果和效率。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文采对语言传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信息时,大脑皮层对语言信息的刺激会做出一系列反应,从而实现对语言的理解。但是,在连续的刺激下,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会产生“超限抑制”,对信号不再做出有效反应。平淡的、缺少变化的、味同嚼蜡的语言会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超限抑制”,从而影响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以创新的语言形式、超常的组合搭配,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不断对学生的大脑皮质产生新的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广东著名特级教师刘清涌在课堂上是这样对学生讲文章材料组织的写作知识的:“同学们!文章的材料需要很好地组织,就像你们上山砍柴一样。到了山上,把柴砍够了,堆成了一大堆,这就等于写文章有了很丰富的材料。这样一大堆柴怎么搬回家去呢?这就要捆扎,就要根据柴薪的大小长短,一根根地迭放好、一捆捆地结扎紧。这捆扎的功夫,就好比写文章时的组材功夫。要把柴薪捆扎结实,就要用绳索或藤蔓,写文章要组织好材料也要有一条线索、一条思路。”
  刘老师依据当地山区学生有砍柴生活经验这一情况取譬,使深奥抽象的写作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刘老师的语言,直观而形象、生动而浅易,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性。
  二、既注重教育性,又注重审美性
  教育性原则是教师语言的职业性或角色性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文雅、有分寸感和说服力,多用赞美欣赏的语言,少用批评否定的语言,这是教育性原则对教师语言的自觉要求。即使面对违纪犯错的学生,也不要强词夺理、恶语伤人,而要摆事实、讲道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育者的用语最忌讳“冷”、“硬”、“辣”,这样的语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冷漠。
  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应总是耳提面命、教育说教,还应该具有美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体验到审美的愉悦。“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2]。教师语言应该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加深学生的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有老师讲解《日月潭》时,一边放幻灯一边解说:“同学们,在我国台湾省台中市的高山之上、群山环抱之中,点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名胜——日月潭。日月潭水清澈碧绿,晴天波光粼粼、雨天烟雨迷蒙,淡妆浓抹,各得其妙,如同人间仙境。今天,我们就一同到日月潭观光吧!”
  这里,教师的语言是感性的、情感是充溢的、想象是丰富的,不知不觉地让学生的心在教师描绘的诗意情景中自由驰骋,从而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学习内容中。
  三、既注重规范性,又注重趣味性
  规范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规范、精练,不能产生歧义;表达要有层次感和条理性,话语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事例逻辑。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要求教师说话时不掺杂方言土语,说话简练完整,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说完整。
  只追求规范会使语言表述平淡、不够生动形象。教师的语言还要有趣味性,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富于理趣、情趣,给人以愉悦感,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注意力。那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要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把苦学变为乐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学会做人。
  四、既注重普遍性,又注重针对性
  所谓普遍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表达时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以班内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的程度选择与组织教学语言。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在考虑普遍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兴趣、需要和认识能力相一致。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环境的学生在知识、经验上的差别;研究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差异;研究学生变化着的思想情况和感情倾向;研究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切题、切景、切人。例如,对低年级学生讲话,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浅显易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用鼓励的话语;对好强不服输的学生,有时可以采用激励的言词;对犯了错误还执迷不悟的学生,有时不妨响鼓重锤、直言猛喝。
  五、既注重预设性,又注重应变性
  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语言大多要在备课时确定好,做到事先有“脚本”,而不是“信口开河”。但是,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量的系统。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具体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富有应变的语言可以化解教学时的不利局面与尴尬处境,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语言机智。如有位教师被聘请到少年劳教所做讲座,不料刚一进门就跌了一跤,少年犯们立即大笑、起哄。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登上讲台说:“人生谁能不跌跤,跌跤不要紧,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人生与社会’这一问题。”
  这位教师利用一个突发事件开展教育,迅速组织精彩的教师语言,既赢得了尊重,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既注重讲解性,又注重启发性
  学生要听懂、理解、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时还要记笔记的需要,这些决定了教师教学语言讲解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与综合、演绎和归纳、类推及比较等方法,使讲解的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按照教学设计,教师要把授课的内容先后呈现出来,所以教师的语言具有行进性的特点。但教师语言在行进性的基础上,又有回复性的特点。重点问题要再三强调,疑难问题要重点解释,没说清楚的地方要重复讲述,可以说教学语言的讲解性表现为行进性语言与回复性语言的统一。
  但教师的课堂表达不仅仅是讲授,更应注重启发。威廉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3]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总是耐人寻味、启人深思,它会拨开思想的迷雾,点燃照亮学生的心灵之光。
  教有道,但教无常道,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讨论了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注重口才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语言照亮课堂教学的天空,让自己的从教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78.
  [2]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11.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1:251.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卓越教师的语言修养,项目编号:2010C025。
其他文献
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后,糖尿病成为了人类的第三个严重慢性疾病。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DM心脑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减缓与阻滞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治疗情况,通过详细观察,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顺式阿曲库铵肌肉松弛的效应.方法 将3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2例,分别给予新斯的明20、35、50 μg/kg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肉松弛作用,并测定各组TOF0.70的时间.结果 新斯的明20 μg/kg产生的肌肉松弛恢复弱于35 μg/kg和50 μg/kg.而35 μg/kg和50 μg/kg所产生的肌肉松弛拮抗效果相似.结论 新斯的
摘 要: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初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要随之转变。教师要当好课堂的设计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就要改变旧的惯性思维,增强自身信息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设计者 研究者 指导者 促进者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做好课堂的设计者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更要有耐心、恒心,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勤于思考,真正接受知识,让课堂成为他们的学习园地。  关键词: 后进生 学业滞后 课堂教学策略  后进生往往是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群体,但越忽略就越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与课堂氛围不协调的举动,进一步被老师认为是调皮捣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目前我们推行的“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和谐
摘 要: 本文分七种情况分析了高中阶段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关键词: 反应物用量 离子方程式 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历来是高考复习的难点,其中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难点中的难点,在高中阶段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主要有七种情况,下面逐一分析之。  1.某些能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