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时效对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热轧态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及时效处理.采用显微硬度检测、室温拉伸、TEM等手段,系统分析固溶及时效处理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全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时效温度为750℃时,强度最高.试验钢的伸长率和收缩率随时效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当750℃时效5 h时,试验钢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结合透射电镜分析,试验钢拉伸变形过程中呈现出3个阶段.在第I阶段,真应力迅速变大,此阶段主要以位错强化机制为主;第Ⅱ阶段,基体软化,加工硬化仍然占主导作用.第Ⅲ阶段,加工硬化速率随着真应变的增加(ε=0.24)而出现了小的平台,然后逐渐减小直至断裂.
其他文献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试验等分析技术研究了0.2wt%Zn的添加对于Al-Mg-Si系合金组织、时效硬化、晶间腐蚀(IG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2wt%Zn含量的合金峰值硬度为125.8HV,相较于0.05wt%Zn含量合金的硬度增加了 12.7HV.0.2wt%Zn的加入,使得合金的PFZ变宽,晶界析出相尺寸也略有增加,这导致了 Al-Mg-Si系合金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的降低,0.2wt%Zn含量的合金在峰时效状态下的腐蚀电流密度高于0.05wt%
利用SLM技术制备CuSn10合金试样,研究了SLM工艺参数对试样致密度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CuSn10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95W、扫描速度为550mm/s、扫描间距为0.08 mm、层厚为0.02 mm时,CuSn10合金试样的致密度达到99.8%;SLM成形试样的显微组织包括α-Cu相、亚稳相β\'(Cu13.7Sn)和微量的δ相(Cu41Sn11).SLM成形试样经过热处理后,亚稳相β\'相受热扩散分解,微观组织更加均匀,最终组织由α-Cu相和微量δ相构成
凸轮轴是船用发动机的核心运动部件,其表面硬度和尺寸精度对柴油机质量和寿命有很大影响.采用热处理模拟软件DANTE,对16NC6渗碳钢凸轮轴的热处理淬火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了淬火后凸轮轴的硬度分布以及淬火后凸轮轴轴向、径向的变形.结果 表明,硬度分布和径向变形引起凸轮轴的弯曲,而轴向变形引起伸长.经过生产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相吻合,模拟预测结果可为优化工艺提供参考.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钴基合金涂层,通过对该涂层进行一系列制备和测试试验,深入研究了激光热输入对钴基合金熔覆涂层尺寸、稀释率、组织、气孔数量及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热输入能量从66.7 J/mm2增加到120 J/mm2,该涂层高度逐渐降低,热影响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涂层的稀释率与热影响深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涂层搭接面附近枝晶主要由块状晶及柱状晶组成.同时,当热输入能量从66.7J/mm2增加到100J/mm2时,搭接面附近气孔数量与涂层中的裂纹数量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减少.当热输入能量大于100J/mm2
镁合金件的温度场、应力场等只有获得正确的表面换热系数h,才能得到准确的模拟结果.实验测定了镁合金方形试样在固溶热处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采用集中热容法(LHCM)计算得到了试样热处理过程中的表面换热系数.结果 表明:镁合金件在固溶热处理升温过程中,表面换热系数在150℃左右达到最大值,50.15 W/(m2·℃),随后表面换热系数逐渐趋于稳定.降温过程中,表面换热系数在换热的初始阶段达到最大值,33.92 W/(m2·℃),之后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以求解得到的换热系数作为边界条件,采用ABAQU
STEP系列压水堆燃料组件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组件,包括上管座、骨架、燃料棒等部分.上管座焊接是压水堆燃料组件制造的核心工艺,是决定上管座力学性能、外形尺寸合格性的核心工序.对某型号燃料组件上管座开展焊接工艺试验,上管座部件的焊接接头为无坡口对接形式,采用先手工组对点焊,后匀速自动焊接的焊接工序.对上管座试样进行外观、金相、晶间腐蚀、渗透等检验,探索出满足技术条件要求的焊接工艺参数.针对熔深、热变形量等工艺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工艺优化改进的思路.
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弹簧钢的脱碳规律以及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对弹簧钢性能影响,并对脱碳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C的扩散能力降低,对试样表面的全脱碳具有抑制作用,减缓铁素体析出,减少全脱碳的产生.同时,随着冷速的增加,试样在两相区的停留时间减少,先共析铁索体减少,造成弹簧钢抗拉强度提高,断面收缩率降低.
分析了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工艺对GH4169高温合金锻件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件固溶加热时间过长或重复固溶将降低室温拉伸性能.锻件经正常时效后,强化相已充分析出,延长620℃保温时间还可补充析出少量强化相,使强度提高.δ相的形态和数量影响锻件的室温拉伸性能,尤其影响合金的屈服强度.固溶热处理加热过程对锻件组织中δ相的溶解和析出有影响,进而对其力学性能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GH4169合金锻件热处理工艺、改善组织与性能提供参考.
某热轧板材表面产生了少见的马蹄印形黑斑及其他表面缺陷.通过对其与同批次铸坯缺陷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了该类缺陷的产生和演变行为,进一步追溯了此类缺陷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 表明:热轧板材马蹄印形黑斑缺陷主要是铸坯内存在的中间裂纹和中心疏松缺陷逐步轧制到板材表面所致;而轧材上的两种翘皮缺陷则是保护渣卷渣和大尺寸硅铝酸盐夹杂遗传演变所为.
水浸式相控阵超声纵波技术和接触式超声纵波技术被应用于Al-4.5wt%Mg铝合金轧制板的无损检测以评估不连续性的缺陷当量尺寸和位置.本文使用光学显微镜、SEM和EDS方法对不连续缺陷进行分析.在考虑Mg元素成分含量影响的条件下,使用CALPHAD技术研究化学成分对合金的影响,并通过金相统计方法验证了使用水浸式相控阵超声波C扫描数据推测出来的Al7(Cr,Mn,Ti)相比例.结果 表明:粗大金属化合物主要由Al7Cr相组成,其中固溶Mn、Fe、Ti元素;粗大金属化合物的驱动力在特定的化学成分范围内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