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行师生互动,打造英语有效课堂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十年有余的初中英语教师,面对既无英语基础,又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农村初中生,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如何“动”动起来,这是大多数农村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构建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英语课堂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提高和促进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如何让这些农村学生投身到积极的语言活动当中,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反思,我有如下思想老师们一起分享。
  一、心心相印,水到渠成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個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了解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并根据这一基础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最好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常会分散,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从而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一)英语教学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要有语言知识作支撑。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经常组织guessing, role play, chat, play game, tell story, make survey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比如,上述被观察的两位老师的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语言知识,发展了语言技能,获得了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就感,使其对英语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喜爱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英语教学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四、民主和谐,众说纷云
  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五、深思熟虑,引出问题
  互动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既要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又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问题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问题的提出要依据教学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因时而异,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努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二)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例如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12“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本单元主要谈论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礼仪,可以给学生多举几个例子,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说。通过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要想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地参与互动,轻松地获得知识,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艺术,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一颗真诚奉献的心来对待课堂,对待学生,我们的英语课堂一定会变得多姿多彩,成为学生畅游知识的乐园。
  作者简介:
  何群华,生于1982年1月,女,汉族,籍贯:四川阆中,2012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现在四川省阆中市金子乡中心学校任教,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现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邮编:637481。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如今课程改革进行得有声有色,英语课程改革更是迫在眉睫。目前泰兴农村英语课堂效率低下,老师反复讲的知识,学生始终不能掌握。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却又不知该如何运用,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怕读书,怕背书,更怕上英语课,甚至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高效课堂;课程改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样性  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新课程改革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科研话题。學校要积极转变办学观念,教师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应成为改革的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面对新课改,我们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教师”,那么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角度出发,论述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教育;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
诗歌思想情感类试题的解答,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内容,要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否则陷入模式化的解题套路,诗歌鉴赏就会沦为文学常识的考查,不仅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检验,考查的有效性也无法保证。而教学中如果按这种套路来做,高三复习课教学也只能是高投入而低产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读懂诗歌,进而能够准确评价、鉴赏诗人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遵
摘 要: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
摘 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不仅认识到“人生聪明识字时”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化繁为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在师生平等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 去伪存真;强化课堂教学功能;简化教学流程;重视板书;化繁为简敬业;熠熠生辉  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不行,什么都枉然。语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中包括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出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采取“设悬生疑”、“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实验操作”等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