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性认知”到“新美学”:美学何以复兴?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作是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的再次复兴,其深层意旨在于,突破美学在近代之后的发展中伴生的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对美学本色的回归中彰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梳理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哲学”与“美的艺术”之间的纠缠可看出,“艺术哲学”被用来取代“美学”,源于理性思维对感性逻辑的排斥,而后者恰恰在“美的艺术”中得以呈现;审视作为逻辑方式的“感性认知”与现象学之间的交错可明了,美学之能够成为第一哲学,显示的只是二者作为感性思维的共同前提,却不意味二者有着全然一致的致思方向。伴随这一剥离与区分,“新现象学”展示出通向“新美学”的可能路径:通过区分不同于“躯体”的“身体”存在的空间性维度,新现象学阐明了空间维度所蕴含的知觉之外的情感因素,而新美学正是在身体情感空间的现实化中步入美学复兴的征途。
其他文献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生活、生产的便利,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利用网络实施造谣、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行为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危害社会秩序,与传统诽谤行为相比又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围绕秦某某案件的三个争议焦点展开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首先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具有公共性和功能性,在互联网中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同样会造成受害人权益受损,严重扰乱网络空间正常秩序。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建筑企业想要保证自身效益,必须立足工程投资、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的造价管控,确保工程预算、支出处于可控范围,确保工程质量。本文立足建筑工程建设角度,分析造价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基于2009—2018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城市,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结合空间变差函数、ESDA、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城市韧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整体水平偏低,呈波动下降趋势。高韧性城市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方向发展,低韧性城市为团块状连片分布,城市韧性等级结构由“橄榄型”演变为“金字塔型”。省会对邻近城市具有溢出效应,资源型
<正>品牌创新美学是从美学视角,将高度提炼出来的品牌理念精华,以具有美感和追求美感的形式,建立品牌的基础美学识别符号,融入到品牌运作实践中去,成为品牌文化和品牌风格的一部分,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其品牌文化的认同,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受东方文化在全球时尚领域强烈的标识性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锐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重组与再创造,将“中式美学”独特的视觉识别元素进行延伸设计,其前瞻性和先锋性备受消费者关注。
期刊
抗生素菌渣是一种危险废物,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环境风险。本研究将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与青霉素生产菌渣(青霉素残留量1.09±0.58mg/g)进行协同处理,并检测了填埋样品中青霉素残留,分析了微生物的PCR-DGGE指纹图谱及丰度变化。结果表明,协同填埋处理可加快青霉素的降解,但会对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结构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为青霉素抗性菌丰度的增加以及土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
泥塑的传承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民间特色,几千年来对中国的乡土工艺有深刻的艺术影响。本文通过回顾关中泥塑的形成和发展,来探究它的色彩和图案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及表达。希望将泥塑的元素与现代珠宝设计的语言相结合,赋予首饰传统的视觉感官,以回馈继承传统的彩色泥塑艺术。最后,又思考到目前传统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运用的内涵,即关中泥塑这类工艺品中独特的外形艺术特征,对于提高首饰设计情感表达的应用有着怎样的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苍兰诀》播出以来所保持的火热无疑为国内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青春化的影像风格与多元化的传播策略也为古偶剧未来的创作谱写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苍兰诀》凭借年轻团队的专业化制作以及对东方古韵与特色人物的细节渲染,成功激发受众活力,解锁IP多维模式,探索出一条文化价值与艺术美学并驾齐驱的奇幻之路。
畜禽养殖粪肥还田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实际操作技术的角度,分析养殖粪肥(沼液)还田施用概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合理的施用方案,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