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抒情散文的价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d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现代散文史中的名篇,《白杨礼赞》主要是讲茅盾先生借白杨树赞扬人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整篇文章贯穿着托物言志的手法,从人性的角度赞美白杨树的坚忍不拔,暗指对抗日战士的崇敬之情。这种多元化的赏析角度,给予读者更多美的感受,也认识到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抒情散文;初中语文;白杨树
  一、 妙语连珠的独特文采
  议论和抒情是常见的表达方式,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通常使用抒情,而对现象的揭示和评价通常需要议论,同时议论也可以深入主题神韵。一般来说,散文会将议论部分和抒情部分穿插在一起,这样更利于作者将个人观点不唐突地融入文章内容当中,得到读者在情感上的支持,并引起共鸣。另一方面还运用了以情入景、以物言志的手法,将情感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避免想法的委婉表达,这样更容易通过文字接触到读者的内心世界,点燃他们思想上进步的火苗,脱离思想迂腐的境界。
  茅盾先生的散文总是与众不同,贵在创新。《白杨礼赞》中,开头就指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设置悬念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又以高调赞扬白杨树来结尾,先抑后扬的手法被运用的炉火纯青。“不平凡”三个字就体现出茅盾先生的满腔热情,他先用“一望无际的高原”来使读者的心胸坦然,紧接着在产生疲惫感的同时在画面里引入白杨树,使得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然后给予白杨树特写镜头,“树干笔直”、“树枝紧紧靠拢以及树叶片片向上”类似的修饰语突出白杨树的精神和气质。“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好女子,确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话将笔锋急转,拿白杨树与女子和丈夫进行褒贬对比,体现出白杨树的阳刚之美。最后连用四个反问句,增强语言的层次感,也使主题更加鲜明紧凑。
  二、 游刃有余的象征描写
  象征没有变幻莫测的表现套路,就是以物喻人来传达一种精神力量。利用参照物和被参照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将情感从本体过迁到象征物上。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救亡精神高涨,知识分子被禁锢而百姓受到政府以及日寇的压迫打击,民不聊生。处于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的人民体现出了威武不屈的精神意志,他们顽强地成长拼命反抗,全国上下都具有火一般的意志,情绪高昂到了极点,众志成城站在抗战的道路上。茅盾先生被这些可爱的人们感染,从而想到了黄土高原里耸立不倒的白杨树,挥动激动的笔尖记录下这珍贵的时刻。
  白杨树特殊的外形美是作者立意最深的地方,利用白杨树生存的环境——黄土高原来渲染白杨树的不平凡,千呼万唤,蓄足了气势,这才看清了白杨树的形态。茅盾先生将白杨树的外形美总结为三点:“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片片向上”这体现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下的人民坚持进步、顽强不屈的精神;“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体现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下的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分裂的精神;“在西北风雪压迫下……倔强挺立……参天耸立……”这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对树干、树枝以及树皮的描写,都体现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没有丝毫的憔悴与委顿的情绪泄露,真实地对我国民众的品质和毅力进行写照,大力宣扬这种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三、 散而不乱的文字结构
  散文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美”,十分注重在整体结构的和谐和均衡。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散文都讲究结构的匀称和严谨,对文眼的设置、前后的照应、层次的剖析和意境的构建上都匠心独运,这种文章构造体现着审美情趣和中国色彩。在语言上也要避免突兀,讲究和谐为美。从字词的推敲、修辞的选择到节奏的安排、音律的布设等都体现着一种连贯性,不会出现思想上的跳跃。语言文学清晰流畅、简练明快、丰富深邃,都显示着散文语言的独特性,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白杨礼赞》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且运用了很多修辞和手法,但是对于整个文章来说却是“散”而不乱,因为文章的主线只有白杨树这一条,贯穿了全文构成结构的严谨性。从白杨树的“不平凡”、西北高原的“雄壮”、“伟大”,到白杨树的“潜滋暗长”,都是围绕着白杨树开展,表面上像是脱离了线索,其实都是一种做铺垫、设伏笔的体现,然后又在白杨树的“极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里渲染其力争上游的精神品质。用一马平川的荒凉色调衬托白杨树的伟岸,起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震撼效果。还巧妙地将情境结合,烘托抗日军民的气势。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语言文字的华丽,还是象征手段的精致,都是为了赞扬白杨树以及抗日军民的伟大。
  《白杨礼赞》从抒情开始到抒情结束,內容蕴含着许多惟妙惟肖的写作手法,直达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句子由浅入深,由缓到急,由疏到密,逐步将文章推向高潮。句式的不同,导致表达的效果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当然表达的情感程度也会不同,这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议论、抒情、记叙三种表达方式,将文章内容和社会热点完美的融合,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可以说,抒情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朵奇葩,令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在其间,我们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察历史的进程,从文字中读出历史经验,在历史文化中体验文字的奥妙。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难以紧跟数学教学步伐,对班级整体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就提升中小学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来进行多角度分析,希望以此来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解题策略;认知模拟  一
摘 要:因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情趣,小古文有了中华语文“活化石”的美称。本文将以小古文为依托,以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維为目的,探索新的写作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古文;写作;有趣;创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文学中以文言文书写、相对浅显易懂、较适合儿童阅读的一些文章。它们像古诗词一样,容易朗朗成诵,可以
摘要:当前,江西农村正处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以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一村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农村创业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对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对策,以期为江西“服务三农”做出贡献。  关键词:双创;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一、 序言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
摘 要: 科学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出成绩、多出成绩,必须切切实实地解决复习课的有效性问题。初三复习要时刻追求有效,如果不关注、不研究复习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精心备课、注重策略对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三复习 科学复习 复习有效性  初三复习往往分为三轮:一轮复习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
摘要:利用移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练习口语,提高自身口语水平。本文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当中的移动微学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移动微学习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微学习出现在了教育领域当中,其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其拥有的丰富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练习口语,提高自身口语水平。  一、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  (一) 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科学应用游戏化精神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对其相关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能够对游戏化精神进行更为有效的应用,为幼儿教育的有序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文章首先分析游戏化精神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分别从游戏活动设计、幼儿成长环境、反思环节、教师游戏能力和家园合作五个方面展开具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许多老师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联系,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但是长期的优势教育导致一部分老师直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及传统,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创新和教学优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三人称转述句”其实就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而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人称一多,学生就混淆了,往往是改不全面或生搬硬套,也不看句子的实际情况,最终造成了表达上的错误或者意思模棱两可、语句不通顺等的错误。如何更有效地掌握方法是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  關键词:人称转述;角色  “字、词、句、段、篇”是小学语文学习与训练的重要内容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是根本原因。文章浅谈如何收集素材,指导学生将眼光投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观察;积累;以情感人  一、 引言  在语文课上,一听说要写作文,几乎全体的学生都是先大惊失色,再接着就是唉声叹气,一脸无奈。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个个愁眉苦脸,有的人甚至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我想这样的情景语文老师并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篇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了学校的地域风情,以及师生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努力使教学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思想浪花,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