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2666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骨折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5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均实施CT诊断、MRI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使用MRI诊断,有效检出疾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核磁共振技术;影像学特征;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骨质疏松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骼中物质逐渐流失,骨质发生进行性退化,继而诱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发病以后,极易出现骨折,如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等[1]。当前,临床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常采用CT诊断、X线片诊断等,但存在误诊与漏诊现象。我院为了提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在其检查中应用了核磁共振(MRI),其检查的效果较好。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年9月-2020年9月)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骨质疏松骨折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26例,女性患者共计24例;年龄是43-78岁(61.18±5.76)岁。纳入标准:(1)《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为诊断依据,确诊疾病;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本研究已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哺乳期;严重内科疾病;服用激素者;恶性肿瘤者;髋关节脱位者,股骨颈骨折者;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CT诊断:运用16排螺旋CT对于患者的整个膝部进行扫描,扫描的方式可以是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详细参数设置如下所示:螺距(1.375-1.5:1),电压(120kv),电流(200-250毫安),层间距(5.0mm),层厚(5.0mm),造影剂共计100毫升,3.0毫升/s注射。
  MRI诊断:设备是Philips Intra 1.5T,引导患者选取仰卧位,足部先运用仪器,患肢放置在线圈的中心位置。扫描参数:TE:13.8毫秒,TR:500毫秒,矩阵:256*256,视野在180毫米。梯度回波序列扫描,设置参数如下:TR最小值,视野(250mm),层厚(3.0mm),层间距(0mm),矩阵(256*512)。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 23.0 对比分析,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检出结果对比
  MRI诊断以后,检出患者共计48例,占比96.00%;CT诊断以后,检出患者共计40例,占比80.00%。对于诊断准确率,MRI检查组更高,与参照组比较P<0.05(X2=4.0546)。见表1。
  2.2疾病影像学特点分析
  50例患者中,陈旧骨折14例(28.00%),新鲜骨折36例(72.00%)。MRI影像学检出率高于CT检查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需明确疾病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CT诊断、MRI诊断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X线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2]。与CT比较,MRI可以对于软骨组织的检查做出比较清晰的图像,能够非常清楚的反映组织损伤的程度[6]。MRI成像技术有别于CT扫描,它不仅可行横断面,还可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任意斜面的直接成像。同时还可获得多种类型的图像,如T1WI、T2WI等[3]。MRI影像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但正常与异常组织的弛豫时间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仍较差。MRI对比剂可克服普通成像序列的限制,它能改变组织和病变的弛豫时间,从而提高组织与病变间的对比[4]。
  本次研究表明:MRI診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骨质疏松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其图像也更为清楚一点,可以方便医生进行观察,能够更加容易的对于患者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诊断[11]。MRI检查中,其软组织会展现出很多不同的信号,能够为其进行相应的反馈,有着较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出血以及水肿,MRI检查的敏感度会更高。另外,MRI检查是经过多个平面的参数重建将相应的受伤组织部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成像,而且,图像的清晰度以及对比度都要高,能够有效的将骨折的情况与严重程度反映出来[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使用MRI诊断,有效检出疾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驷娟. 试论骨质疏松骨折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69,171.
  [2] 刘斌,刘向阳,王国平,等. 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4):578-583.
  [3] 刘静芸. 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椎体压缩骨折的MRI早期鉴别诊断价值[J]. 饮食保健,2019,6(44):199-2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收治疑似多发性脑梗死的60例老年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进行综合性诊断,同时采取CT影像检查所有入选者,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出脑梗死56例,总检出率为93.33%(56/60),CT检出的病灶大小为(8.53±1.16)mm,病灶数量为(2.36±0.56)个,脑梗死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8~2021年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易感人群的感染发生率为39.3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下呼吸道感染占41%,口腔感染占23%以上。结论:白细胞减少症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因素,使用激素和细胞毒素后应加强治疗。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医院内感染;感染率;易感因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
摘要:目的:研究纤支镜灌洗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1月份-2021年4月份之间所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患者都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纤支镜灌洗给予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案,而观察组则运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且手术和住院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主诉腰痛,病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两组。其中给予单一中医中药的为参照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智能和社会功能等生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80例病患当成研究样本,展开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等。结果常规组与VSD组的临床治愈率为(63.33%vs8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帮助骨科创伤患者更加快速恢复,应该进行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负压封闭引流;应用效果  【
摘要:目的 了解桂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和血清分型情况。方法 按照 WS/T454-2014《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沙门菌、志贺菌检验方法》,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并对检出情况及携菌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0 年共检出沙门菌1856株,阳性率1.17 %,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年四季度间沙门菌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季度阳性率最高1.98%;食品从业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其他
摘要:目的:探讨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標准四联疗法及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反酸嗳气、腹胀以及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
摘要:目的:分析TAPP术与TEP术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入选在本基层医院实施治疗的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给予治疗术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完全腹膜外修补法(TEP),40例]与实验组[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TAPP),40例]比较质量效果。结果: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结论:
摘要:目的 建立綦江地区正常妊娠妇女血栓弹力图(TEG)的参考范围。方法 按标准选择66例正常妊娠妇女(早期19例、中期28例、晚期19例),同期非孕期妇女20例,分别用血栓弹力图仪对被检血样进行凝血功能评估。通过妊娠妇女各孕期之间与非孕妇女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 名正常妊娠妇女与同期20名非孕期妇女TEG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建立本实验室TEG参考区间分别为R: 3.44~7.6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