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梵莲”的造型特点和佛教文化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质朴的肌理非常符合国人藏而不露、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在加上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的装饰,使其从简单的实用器升华成为一种艺术品,在长期的把玩和养壶的过程之中,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其中蕴含的精气神韵让许多的壶友和藏家沉迷其中、爱不释手。紫砂作品"梵莲"采用了紫砂经典造型艺术之中的提梁形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充分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和设计思路。从整体上来看此壶,主要的设计运用在莲花的捏塑之上,筋纹清晰、莲瓣抽象却片片分明,如同僧帽一般,让人观之充满了肃穆庄严之感,提梁的制作颇
其他文献
我们国人低调内敛的性格形成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非常之多,紫砂这种载体恰恰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可以幻化成为许多迥然不同的器型,把大自然之中
从地理位置来看,宜兴处于山地丘陵和太湖水域的交汇地带,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作用之下,紫砂原矿之中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元素,所以能够带来非常特别的实用体验。正是在良好
从古到今,大多数器皿讲究线条美,要求圆润柔和,看起来才符合中庸之美,这也逐渐成为一种审美主流。然而"方非一式,圆不相一",方形容器有它独特的美感。在紫砂壶的所有类型中,
紫砂陶刻装饰就是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在书法、绘画、篆刻的基础之上,以刀代笔,充分地利用了紫砂粗糙的纹理和质朴的色泽,呈现出生动逼真,立体感非常强的艺术效果,尤其
2005年,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紫砂艺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紫砂艺人的不断传承和创新之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我设计此壶的过程之中,
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之后,有许多的艺术消失于无形之中,有的日渐式微,紫砂艺术却在代代相传之中蓬勃发展,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今,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和休闲
许多的紫砂壶友在刚开始是沉迷于紫砂良好的透气性,主要利用其实用功能来冲泡茶叶,在长期的把玩和慢慢的养壶过程之中,感受到了紫砂艺术在精气神韵方面的与众不同,也了解到了
自古以来"蟠桃"一直传承着重要的含义,桃的谐音是"逃"的意思,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逃(桃)过劫难与疾病;意味着长命百岁,都是寿星手里抱了一个蟠桃。这也就是中华民族长时间以来对
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宜兴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紫砂传统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宜兴的紫砂艺人牢牢地抓住了上天赐予的珍贵资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富有质感的肌理在宜兴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的捏塑之下,可以变换出许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之上,许多文人雅士也参与设计并制作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