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式审美“以白为美”?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生活中只能有一种“主流”审美,那么即使你皮肤够白,也会有人说你不够瘦、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高、腿不够长、腰不够细或是衣着打扮不够时髦……
   90后女孩小棋囤了一柜子的美白面膜和美白霜,只为了能“体面”迎接露胳膊露腿的夏天。
   “老天真是不公。同样是黄种人,有人白到发光,偏偏我黄里带黑。”
   小棋自称的“黑”,只是肤色略偏黄而已。这种正常的肤色,对于大多中国女孩来说,却是一种需要去掩盖的缺陷。
   据欧睿咨询2011年数据,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中,71%的产品都有一定的美白诉求。粗略估计,国内美白市场规模至少达到1000亿元。
   冰肌雪肤、肤如凝脂、雪肤花貌……中国式审美中,“皮肤白”是硬标准。

亚洲人的幼态审美就是要白


   作家李敖曾被问到喜欢什么类型的女性,他很干脆:“瘦、高、白、秀、幼。”
   这基本也代表了亚洲人主流审美对美女的期望。甚至在国内城市的公园相亲角,“肤白貌美”也常常作为一项优势出现在女征婚者的简介里。
   从白雪公主的故事开始,白皙肤色就代表着不谙世事、矜持自珍、单纯善良,似乎这种女孩很好掌控,也最适合当作婚恋对象。不少男性心底难以忘怀的初恋,也是一个皮肤白得令人晕眩的姑娘。
   女生总是被鼓励培养出清纯、无害、天真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女明星“四小花旦”逐年更换,唯一不变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一张青春无敌、光洁无瑕的少女脸。
   对肤白的瘋狂迷恋,使得美图秀秀的“磨皮”和“美白”功能使用率第一。
   但画风也逐渐失控。
   以最新版《新白娘子传奇》为代表的某些国产电视剧,开始加磨皮美白滤镜。老头的脑袋白得发光,脸上没有一条皱纹;男女主角好像雪人,白得看不见鼻子。
   青春剧里的少男少女,肌肤胜雪,笑容明朗,唯独没有灵魂。芒果台综艺画面里的赵薇,在滤镜效果里已经白到刺眼……

“肤白”在历史中显得更富贵、健康和性感


   从历史因素看,白色肌肤显得更富贵。
   农业社会中,贵族不用在烈日下劳作奔波。阴凉庇护了贵人的身体,肤白则成为有地位有身份的象征。
   欧洲人推崇小麦肤色同理。有钱有闲的人才能慵懒地晒日光浴。甚至,臀部的比基尼晒痕是火辣性感的象征,脸上的滑雪镜晒痕能证明此人是会玩的时髦精。
   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还曾提出,白皮肤比黑皮肤更像一扇透明的窗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年龄状况和性感程度。
   深色皮肤容易掩盖皱纹、斑点、皮肤病、贫血等,而白里透红的浅色皮肤发出的则是其健康、活力、营养充足的信号。
   为了获得冰肌雪肤,女性不惜铤而走险。
   早在商代,女性就开始往脸上敷铅粉这种效果奇佳的毒物;而现代部分女生会选择做激光美白手术、打美白针,或是跟风吃美白丸,试图还原P图后那个皮肤白得发光的自己。
   甚至有女星自曝吃过一种可能会危及生命的抗血凝剂,只为稀释血液使皮肤苍白。她承认,这是错误示范。

只有皮肤白,才有资格当美女?


   每次去买化妆品,小棋都要在柜台面前挑一两个小时,生怕踩雷选中了“会显黑”的口红和眼影。
   “真羡慕白皮肤女孩,荧光色裙子也能驾驭,我连想都不敢想。”逛商场时,她不舍地摸着很喜欢的裙子,放弃的理由依然是“会显黑”。
   “只有肤白才是美女”“男生喜欢皮肤白的女生”……被笃信的观点背后,很少人能意识到:只认准一种美,本身就是错误的审美。
   如果所有人从小便被灌输“肤白才能貌美”,那么很多天生肤色偏深的女生,会为了达到“美的标准答案”拼命折腾自己:一掷千金买美白产品、吃美白丸等药物,甚至冒着风险躺上医美手术台。
   没有选择变白的女生,则会遭到旁人的歧视和暗中奚落:“我得多抹几层面霜,可别像她黑成煤球。”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权力对身体的控制无处不在。
   如果生活中只能有一种“主流”审美,那么即使你皮肤够白,也会有人说你不够瘦、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高、腿不够长、腰不够细或是衣着打扮不够时髦……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都要去拼命掩盖“缺点”。也正是在这样的断言下,真正的“美”与我们背道而驰。
   去年时尚博主说纯色T恤显得高级,于是我把衣柜里有花纹的都淘汰掉,自以为很洋气。但今年时尚的声音又扭转了:带复杂花纹的T恤比较时髦……
   我突然发觉自己上当了。
   在“潮流审美”后面追着跑的人,只会把自己打造成一棵随风飘的墙头草,一根任人宰割的韭菜。
   “变白=变美”的观念背后,潜伏着巨大的消费利益。肤白自然很好,但如果以此去教育皮肤黯淡的人,并利用她们的艳羡和焦虑去收一波智商税,那真是太糟糕了。
   如果你愿意,当然可以让皮肤更白。但请记住——你原本的肤色也很美,这并不是一个缺陷。
   或许未来,当清一色的煞白肤色让所有人产生对“网红脸”同样的视觉疲劳,天然而健康的黄色皮肤又变得格外可贵。
   “美”从不需要被精准定义,它源于每个人的自信。
其他文献
在南美洲生活的四个月里,遇到许多在当地生活的中国人,十个有九个来自福建,剩下一个来自广东。九个福建人里,多半七个来自福清,两个来自莆田。  福清人大多开正统餐馆,在“淘金热”的年代,最早这批人去的是秘鲁,因为不会西班牙语而站在饭店门口喊“吃饭吃饭!”多年下来,秘鲁人就把这类廉价美味、效率极高、贴着奇怪山水图的中餐馆叫成了“chifa(吃飯的谐音)”,并传播到了整个南美洲。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你会
1976年,我六岁,妈妈带我到浙江义乌农村看眼病。有一位病友,我叫他赵叔,经常带我去河边。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他总爱唱:“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呦。”是的,要在夜里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唱。那时候,唱情歌是犯法的、不道德的,可能他觉得有个听众好一些,所以叫上我这个小孩子旁听。当时我就觉得这才叫歌,比起“大海航行靠舵手”好听多了。后来他远在东北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半个世纪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结束和长达320年的两宋的开始,并且形成了与唐朝尚法有极大区别的崇尚意境的独特书法风格。唐时所有书体均已经完全出现甚至成熟,所以到了宋朝,书法家们只有兩个选择,一个是模仿、承袭唐人;一个是避开唐人的森严法度,寻求新的风格形式,由此开始了宋人求意而不拘法的尚意风格。苏轼即是这个时代敢于创新的代表,他主张“执笔无定法”,“我书造意本无法”,“书初无意于佳乃
“每個人都住在自己衣服里。”这句话是从张爱玲那里学来的,张爱玲的原话是:“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有一次,受邀担任一个级别较高演讲比赛的评委,七个评委都是四十岁往上的老男人。和评委们的老气横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个选手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清一色的美女——真的是美女,是那种能够把老男人的眼睛晃得扑闪扑闪的美女。我真为我们这些评委担心,都是美女,你们打分的手该如何把握,才能公正,才能不颤
前番太炎先生说现在青年的四种弱点,都是很可使我们反省的。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少年人:  (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  (二)不要妄想凭借已成的势力;  (三)不要虚慕文明;  (四)不要好高骛远。  这四条都是消极的忠告。我现在且从积极一方面提出几个观念,和各位同志商酌。  少年中国的逻辑  逻辑即思想、辩论、办事的方法。一般中国人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正当的方法,因为方法缺乏,所以有下列的几种现象
很多朋友并不清楚毕业后的第一年,我究竟在做什么。在饭局上做自我介绍,只会用一句“在银行”一笔带过,至于具体职位,都含含糊糊地搪塞过去。很多人可能想,不就是当柜员吗,有什么可羞耻的。但人们不了解,柜员并不处在银行鄙视链的最低端,柜员还可以鄙视大堂,大堂还可以鄙视保安,而所有网点的员工还可以鄙视——电话客服。  银行客服中心办公楼是那种笔直高耸、黑灰色系、毫无特征的大楼,即便坐落在市中心,每天扯着嗓子
精神上的朋友宛因,和我的通讯里,曾一度提到死后,她说:“我只要一个白石的坟墓,四面矮矮的石阑,墓上一个十字架,再有一个仰天沉思的石像。……这墓要在山间幽静处,丛树阴中,有溪水徐流。你一日在世,有什么新开的花朵,替我放上一两束。其余的人,就不必到那里去。”  我看完这一段,立时觉得眼前涌现了一幅清幽的图画。但是我想来想去……宛因呵,你还未免太“人间化”了!  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地挽着,躯壳用缟白
“上帝”是永远正确的,并且,他无所不在。  比如群里。但凡大一点的群,有几十人的那种,一般都有几个相当活跃的人。如果这几个人有趣,那是一种幸运。如果这几个人酷爱讲道理,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那就惨了,几乎无法好好聊天。无论是讲男女关系、明星八卦还是国内外形势,他或者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居高临下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纠正抨击他人。反正,什么都懂,对任何问题都会有成熟的、成体系的思考。  然后天儿就
每年一度的同学聚会,混得最好的那位一定是大家争相回忆爆料的焦点,小时候的糗事相继公布于众,却只能佯装无所谓的模样尴尬一笑,暗自决定避免此类聚会,于是同学聚会到场的人总是逐年减少。  我想人的内心是不喜欢被开玩笑的,尤其是那些没有善意的玩笑。但为什么从小到大这样的玩笑病毒般层出不穷?曾被人狠狠涮过的人也很善于拿别人的槽点开涮,好好的交流因为几个“嘴欠的”搞得如同撕逼前奏,明明场面紧张到一点就炸,恶意
年少时,在影院门口或街头,只要看到有人穿的裤腿太窄或是穿喇叭裤,就会有执法者拿着剪刀上前,哧啦一下从裤脚剪至大腿根。谁穿得出格,就找谁下刀裁剪,这算是那个年代的暴力美学了。刚学到的新词“暴力凝视”,恰好用来解释此事。现在,我也喜欢盯着破洞牛仔裤看。  读了鹫田清一的《衣的现象学》以后,才知道这些由穿着引起的“冒犯”里,其实藏着科学与时尚。  这位日本哲学家阐释说,时尚服装的起源,就是冲着冒犯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