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丝素蛋白在骨科中的应用与进展

来源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工程的三要素分别是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其中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骨组织工程中最常用支架材料有透明质酸、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乳酸、聚氰基丙烯酸酯、胶原蛋白和聚己内酯等,但现阶段以上材料在骨科临床实际应用中都各自面临问题,比如壳聚糖亲水性过强、降解速度快,海藻酸钠、胶原蛋白力学性能差等,因此,寻求一种更合适的支架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价格低、易获取、可降解性、低毒性的优点.以丝素蛋白为材料的骨组织支架在骨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望在未来给更多的骨病患者带来福音.本文综述丝素蛋白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阐述了不同类型丝素蛋白支架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总结了丝素蛋白在治疗骨肿瘤和预防骨感染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丝素蛋白材料在骨科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趋势,为丝素蛋白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提供有利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颅内动脉数量众多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重点研究了分叉角度、对称分支动脉狭窄度、不对称分支动脉狭窄度和斑块尺寸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生长的影响作用,以期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评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诊断及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治疗等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构建主支动脉连接分支动脉的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设计45°~135°区间共7种分叉角度,依托狭窄度λ来表征血管的狭窄程度,通过血液压力、流速和剪切力等血液流体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各因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的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中药饮片图像检测识别系统.该系统对于正常情况下采集的中药饮片图像,能够自动检测识别出相应类别的中药饮片.方法 本文使用了SSD目标检测算法,构建数据集,利用标注工具进行了标注,然后在云端colab上进行调试代码、训练、测试、验证.结果 对于3种中药饮片(枸杞、甘草、陈皮)进行识别验证,平均识别率高于80%,样本集足够大可以有效提高识别准确率.结论 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中药材识别中,将传统的中医学与新兴的深度学习网络相结合,识别中药饮片的效率高,速度快,准确率高,可应
In recent years, many investigations have indicated that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 ma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1]. One kind of EEDs,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is ubiquitou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role in
期刊
目的 设计一种结合计算机辅助手术路径规划、电磁定位和机器人技术的肝肿瘤热消融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利用机械臂将消融针精准定位在规划的进针路径上.方法 将介入热消融治疗的临床需求量化为多项约束条件,使用加权求和方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实现计算机辅助手术路径规划.导航定位系统中存在多个坐标系,使用基于成对点集配准的奇异值分解算法完成空间坐标转换,将规划的手术路径映射到机器人坐标系下.构建机械臂目标位置和姿态矩阵,利用运动学方法求解各关节角度,从而将机械臂定位在规划的进针路径上.最后以本文设计的导航系统作为穿刺实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总数的不断增长,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绝对数量也在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目前仍具有挑战性.在现有的几种治疗方案中,一期植入抗生素负载的骨水泥间隔物,二期再行假体植入被认为是治疗PJI的金标准[1].但因其治疗周期长,且需要行多次手术,使得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在植入间隔物后
MUX-100DJ是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移动DR,设备操作性能高,性能稳定、成像清晰.相对常规DR来说,移动DR较容易发生故障的是机械性及网络等方面.本文对该设备出现的几例故障进行分析维修,供同行参考.n1故障1n故障现象:开机20 min后,触摸屏显示正常,但触摸功能失效.重启后正常,但20 min后故障依旧.
目的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因素之一.准确预测具AKI风险的患者,明确与AKI发生相关的关键因素,可为临床决策与风险患者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 采用公开的重症监护室数据库MIMIC-III,提取30020例患者记录(包括AKI患者17222名,Non-AKI患者12798名),收集其住ICU期间基本信息、生理生化指标、药物使用、合并症等临床信息.将患者按4:1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和独立测
目的 为了准确定位腰椎前后路手术术前手术切口,减少定位时间和X射线透视次数,研制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体表透视定位架,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定位架.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将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的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方法进行手术的5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定位架法和克氏针法进行术前定位,其中定位架组27例,克氏针组25例,对两组患者的定位时间、透视次数和定位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定位架组与克氏针组的定位时间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于医疗领域的关注,颅内动脉瘤愈发被大家关注,血管内治疗作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其介入装置的部署状态与效果是医生关注的重点.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成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已逐步成熟,为医生可视化理解动脉瘤结构与研究介入装置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环境做出了贡献.本文论述了3D打印的流程、时间、材料、工艺和精度,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3D打印技术在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方案和提高患者满意率上的作用.
大脑中不同节律的神经振荡与认知、注意、记忆、情绪等功能,及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通过外部施加节律性刺激可以调制神经活动.大脑内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被外界节律性刺激调制而产生相位锁定的现象称为神经振荡-外界节律同步化.这种同步化现象为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方法已被应用于精神疾病干预,通过调控神经活动可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对基于频率调谐的非侵入性神经调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将有助于促进其技术发展及进一步的应用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神经振荡-外界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