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向课外延伸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一、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求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我们走过的教学道路是“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但没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而在课堂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则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巨大潜能。
  二、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备课时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师应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预习。
  语文课的预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获得大致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疑问产生。通过思考和教师的帮助,学生可以寻求解答,这样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有效组织好预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阅读全文的时候用笔画出自己觉得重要和精彩的字句,并记下自己的疑问,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理出文章思路。在学生初读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或者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提出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运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问题,详略得当。最后,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总结出小组意见并发言,更有利于学生发挥。
  3.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局限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变换,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在课外主动探求新知。而且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既扩大知识面,享受审美乐趣,又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篇目,然后经师生讨论筛选,再推荐给同学。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所以学生阅读时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积极主动的,既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验,又会更加有所感悟和收获。阅读材料中丰富的内涵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验审美乐趣。学生通过课外自主读书学习,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会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4.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师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教师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精髓。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堵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堂上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家乡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等等。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在教学方式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在网络资源利用上,都应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灵活、民主和谐,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其次对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未明确;高职高专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冷眼相看;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老师不愿意教大学语文;僵化的考试制度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雪上加霜等是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难题。最后,对如何排除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障碍,指出了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大学语文
摘 要: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插上翅膀 形成活力  我们所教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语文教学艺术,发挥其神奇魅力。语文教学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艺术 形象性 情感性 审美性 创造性  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语文课,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实现
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的根本在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借鉴先哲之言和本校开展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体会,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思维是解决创造性问题所进行的创造活动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旨在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技能、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从而提高思考力和创造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一些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