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耕牛图》(1943年传世品)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大师,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和中国画的写意融会贯通,修养广博,造诣极深,技艺精湛,自成一派.左图所示为徐悲鸿先生创作于1943年的《耕牛图》,由南京大学博物馆珍藏,纵92厘米,横61.5厘米,纸本水墨设色.画中高坡处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站立着一头水牛,弯曲的牛角,坚毅的眼神,壮硕的躯体,摇动的牛尾,尽在回眸一望的定格中得以完美呈现.作品构图严谨,笔力雄健,酣畅淋漓,细而不纤,粗而不犷,设色浓淡的切换更是浑然天成,达到光与影、动与静和力与美的高度统一,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水牛的蛮猛和淳厚.
其他文献
要回答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在社会政策研究中弥合分配(福利体制)和增长(生产体制)分析之间所存在的理论鸿沟."福利—生产体制"是弥合这一理论鸿沟的重要尝试,其主要意义是其从统筹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角度,对社会政策的本质进行了重新阐释.基于福利—生产理论对社会政策的广义理解,研究发现:显性社会政策、隐性社会政策和私人部门社会政策能够以不同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优化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等环节上的分配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统筹协调发展,但在不同福利—生产体制的制度
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缺乏动力、效果堪忧,公共实施缺乏精力、寻租现象丛生.反垄断集团诉讼是美国最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性诉讼模式,它能够应对传统民事诉讼一对一模式的不足,有效救济垄断行为造成的小额分散性损害.欧盟近来也开始力推这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蓝本是欧盟竞争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深受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影响.反垄断集团诉讼具有诉讼激励与诉讼滥用的双重属性,美欧在构建自身反垄断集团诉讼的过程中,均通过集团成员确认机制、诉讼费用以及损害赔偿这三大核心环节的制度设计实现了对此双重属性的平衡.我国可
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的设置应旨在便利投资者提起和参加诉讼,威慑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然而,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须以普通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程序转换为基础,受证监会监管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倾向于谨慎行权,极尽充分的权利保障以牺牲诉讼效率为代价.虽然制度配置符合本土诉讼文化,是基于路径依赖的合理选择,但是程序的烦琐将导致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可能无法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落地实施须依赖于政府的推进.
在回应消费公益诉讼原告能否主张惩罚性赔偿请求这一问题时,持肯定态度的"多数派"学者认为,消费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不仅可从既有规范体系中觅得请求权基础,而且具有功能层面的合目的性.然而,从文义解释角度来看,在基于既有规范要素排列组合而构造的"复合型请求权基础"体系中,除"'二要素'请求权基础+参引性规范"可作为食品安全类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规范依据外,其余"二要素"和"三要素"请求权基础均不宜采用;从目的解释角度来看,尽管惩罚性赔偿与消费公益诉讼均以实现威慑功能为目的,但在体系化威慑功能
初为人母,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作为女性和母亲意味着什么?在本书中,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以犀利的眼光与一个个追问,探讨生育议题.她将被男权政治与专业人士所定义的"生育"的阐释权,交还女性.
期刊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19篇文章.第一部分论述了"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
期刊
2000年,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面向研究生的"基本设计"课程,它成为南大建筑教育的标志性课程之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语言",即一种理性的设计思维和评价体系,其基础是对现代建筑的理解——认为现代建筑的形式是功能空间、材料构造,以及基地场所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所有文化研究的“导论”性著作差不多都会谈到本雅明,而谈到本雅明时又必提他那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下面简称为《艺术作品》),但谈来谈去,似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谨慎起见,我还是先引几本“导论”中的文字。以便于分析思考。
本书聚焦于诗、画、乐三门主导性艺术,从哲学的高度直击西方艺术史上纷争不已的核心问题:艺术是"一"还是"多",即艺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奥尔布莱特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功能、艺术品的意义、艺术品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加以具体考察,得出了艺术既是"一",也是"多"的结论.欧美学界研究诗画关系或诗乐关系不乏其人,但像奥氏这样自如穿梭于诗、画、乐之间,批评视野如此宽广的人并不多见.本书既有哲学层面的宏大思考,又有具体的逻辑论证和细致的文本解读,还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对比较文学、艺术史和跨
本书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法国思想家利奥塔的评传,传主利奥塔的思想是复杂的,《后现代状态》令利奥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却也造成了对他的误解和断章取义的解读.理解利奥塔的思想,以及他思想中的某些倾向,对于读者而言充满了困难.本书作者班福德抓住了利奥塔思想中几个重要的特质,追溯了利奥塔迂回曲折的人生旅程,揭示了他哲学观点的主旨以及他在哲学和政治方面承担的写作与思考的使命,探讨了他与政治、艺术、电影和文学的关系.这部评传非常精巧、透彻,兼顾深度与广度,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