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的发展就是从数学家所提出的问题开始的。在研学后教理念指引下,学生思维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提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重视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在數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呢?下面就此浅谈几点做法:
  1.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提问的欲望。
  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知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促使个体从事智力活动。教师如果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就会激起其惊奇感、好奇心,从而提出问题,并促使个体努力去理解新观点,学习新知识。认知冲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认知矛盾: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发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另一种是认知空缺: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事物,当已有的知识又够不着时,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认知冲突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指导提问过程,学会提问的方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出问题就是寻疑的过程。因此提问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精读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内容和要求,动手画出条件、圈题目要点,了解主要条件,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精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其次让学生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提出问题的重要一环。再次让学生大胆提出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提出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借助课本例题的已知条件,自己尝试审题、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自己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时,也会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激发学生求知欲,享受提问的过程
  我们知道,小学生很难像数学家们那样提出一流的问题,但并不等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就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享受提问的过程,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长短不等的小棒任意拿三根来,并说出它们的长度,教师马上就可以猜测它们能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猜,同时学生拼,进行验证。通过此游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提出问题:“三条线段满足什么关系就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乐于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4.重视提问要点归纳,养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得益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问是学之师,知之母”,知识的获得是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认识又是开始于不认识的。一个渊博学识的人,必然会对那些不认识的东西提出各种问题,因此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生每节数学课学习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本子上记下今天的问题,归纳总结相似提问问题的类型,学会对所做的提问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的问题不会做,及时地向老师请教,这样不断强化、养成好习惯,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研学后教理念下,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时,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要根据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04).
  [3] 《榆林学院学报》2013(06).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2005-2008年,资兴分别被列为省、部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市.几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产生的拉动效应、助富效应、惠农效应,有目共睹.但购机补贴实施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或
期刊
摘要:老师们,应该要承担把孩子们培养成国家有用的才子,在教育教学方面成为引领者。要把新型的教学观念融入到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改进原始的教学方式,充分的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学会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主动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分类号:G633.3  在小学中语文属于重要的科目之一,我們要加强培养孩子们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样就会更好的去拓展孩子们对语文这个科目的理解,老
摘要:所谓隔代抚养,就是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抚养长大,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是非常普遍的。而隔代抚养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抚养模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作为隔代抚养的长辈们又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这个特殊而不断壮大的群体,应引起整个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隔代抚养的分析,从而提出隔代抚养应具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隔代抚养;社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文学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鉴于此,本文将在明确当前儿童文学教学开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分类号:G623.2  儿童文学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经过反复的选择和变革,为青少年和儿童特别设计的一种启蒙文学书籍,其目的是激发广大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