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视域下将自媒体运用于班级建设的探索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从协同教育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的使用,可让班级建设更好地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随着信息工程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会更快,同时智能识别能力提升后,有益的自媒体推送会被更加精准地投放到自媒体使用者的手中.学校和家庭协同起来,利用共有资源进行班集体建设的手段会更加丰富.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主旋律文艺作品逐渐成为教育发挥自身价值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如何将其价值运用到廉政教育中的研究尚存在诸多欠缺.主旋律文艺作品具有审美性的本体价值、铸魂育人的社会价值、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是廉政教育效能提升的新载体,能为廉政教育效能提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提供创新方法.但主旋律文艺作品运用到廉政教育中,存在廉政文艺教育资源未能完全开发与利用、教育者能力水平与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主旋律文艺作品良莠不齐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通过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情感互动、创作特色主旋律文艺作品、构建廉政教育新平台等
“方正书版”课程是新闻出版类院校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数字出版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应通过分析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积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等方面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实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的目标.
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纽带和桥梁.针对当前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推动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萨提亚模式理论为解析家校沟通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提升沟通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针对STEM教育游离于中国教育实践土壤之外的现实,“STEM教育本土化”的呼吁由来已久.当前STEM教育在本土的三维演化以异域理念奠定本土认知基础,以课程实践探索本土方法策略,以体系建设深化本土路径架构.中国STEM教育发展至今,面临观念偏离使本土化逻辑自茧、理论缺位使本土化创新受阻、实践无序使本土化探索失范的三重困境.据此,提出STEM教育本土化适应性超越,具体为强化本土问题意识,自觉提升“育人”高度,导向循证实践.
从家庭系统的视角探讨学校适应与父母协同教养之间的关系,以在校行为量表、父母协同教养量表为测量工具,对衡阳市265名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合睦关系(r父亲团结=0.212??,r母亲团结=0.262??)、家庭一致规则(r父亲一致=0.296??,r母亲一致=0.271??)、父母相互贬低(r父亲贬低=-0.158??,r母亲贬低=-0.202??)有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家庭中父亲一致规则、母亲和睦、母亲团结、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必要,是一名中队辅导员的责任,也是其使命与担当.学校可通过开展党团队联动活动教育、少先队活动教育、少先队仪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等路径,厚植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助力队员成长.
在课程思政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高职院校将党史这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显得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需要厘清党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逻辑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和方法上探讨党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路径.
文秘专业有混合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PBL教学法、现代学徒制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文秘职业核心能力,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提供有效路径.文章旨在研究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动态发展学生整合信息、解决仿真问题的能力,协同组织、开展活动策划运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写话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文章结合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统编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对说与写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可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路径.
自1996年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我国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有20余年历史.质量提升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心,这由其自身内在发展需求和外部形势所推动.然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还面临诸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案例教学及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等现实困难.针对这些困难,论文以H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办学实践为例,系统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能有效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期完善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