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资格审定项目的特点与启示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是欧洲最早对高校教学和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的国家之一。2008年,荷兰14所研究型大学达成《关于大学教师教学资格审定项目的共同协议》,开展教师教学资格审定。大学教师教学资格项目的“诊断—培训—认证”的实施过程包括发展对象、目标方向、项目流程、学生监督等重要环节。教师资格项目促进了师生与学校间的交流及大学间的交流协作,提升了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自我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研究型大学应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建立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教学资格培训计划,教师项目服务涵盖各个职业阶段和年龄阶段的教师,服务设计以教师发展需求为主要依据。
其他文献
20世纪前半叶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一场社会改造运动,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运动。在这场知识生产运动中,晏阳初的“创造性适应”范式和费孝通的“从实求知”范式,基于自身的文化基础和相异的研究旨趣,提供了诊断和理解中国社会的不同方法和路径,同时也为当时改造中国社会提出了不同的可能性方向。这两种知识生产范式,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遗产,对其实践逻辑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天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带来重要启发意义。
侯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按照惯例,先从您的求学和治学之路说起吧。您的博士论文《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北朝的造像记作为主要材料,当时国内学者利用得还不多,不知您选题时的考虑是什么。在您的博士论文出版20余年后,造像记已成为不少学者关心的材料,思考过去的研究,您是否能够谈谈造像记作为一种社会史史料,它的优缺点在哪里,较为格套化的发愿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普通民众的声音。
相对于注重在纵向神人关系中厘定人类生活方式及其命运的中世纪哲学,以及具有明显意识主体主义形而上学特征的近现代西方哲学,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主要涉及横向人类关系的友爱问题,并摆置于显著地位。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三位现象学家在反对意识主体性形而上学以及相应的伦理政治生活之形式主义、规则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友爱哲学及其一般实践哲学的化用、重构、批判或革新,逐渐将友爱重新引入哲学视野,甚至推向哲学思考的中心地带。在相对意义上,三位现象学家友爱之思的具体领域和重心以及相应的友爱定
《民法典》第9条所表达的“生态原则”并非对传统民法原则的简单增补。传统民法构建于行为中立性的假设之上,19世纪末的社会化运动和20世纪晚期的环境考虑虽然极大限缩了这一假设,却没有从理念上根本摒弃它。在生态原则引入风险预防的思想后,民法开始承认行为的前因后果、社会和生态影响也是行为的一部分。权利人不但有了更高的注意义务,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有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的积极作为义务,并承担历史责任。同时,利用人格拟制技术把自然物承认为权利主体的做法也表明,生态具有了独立于任何个人或集体之利益的保护价值。法律的适用者在个
制度对企业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被广泛接受,相关的经验分析却比较有限。本文以1997年以来中国326个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关注进行改革地区的法治水平所产生的作用。经验结果表明,地区法治水平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始终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改革只有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在高法治地区才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在改革后三年会持续存在,并且,这一改革对非发明类专利的影响更大且更为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促进作用
项目下乡在向乡村注入大量资源的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治理生态。研究发现,项目运作过程中村社自主性与项目运作机制交互作用,产生了外部资源悬置、内部化、外部化、私人化、工具化等不同样态。在当前海量资源持续输入农村的背景下,须在充分考虑村庄接应能力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运作机制,在提升村庄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村庄公共性的重建,改善基层治理。
康德在先验层面上以“诸表象力的自由游戏”与心灵的“自由愉悦”为核心,确立起了审美行为的自律性,但他对审美判断之机制的建构与这种审美自律性本身是不统一的。这种自律性没有被19世纪的美学所接受,但“自由游戏”与“自由愉悦”在20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就当代人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理论来说,这种审美自律性是失败的。先验层面的审美自律论最终被一种源于历史演绎与实用态度的综合论所取代。
重大风险设施选址涉及危险防御、空间塑造、利益衡量和风险分配。“邻避”话语及其分析框架有失允当。项目选址决定的事实认定有着不确定性。风险评估于是成为事实认定的基本程序配置,其对象包含着主观认知,宜采取“分析?协商”的方法,形成关于危险、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规范决断,在个案上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项目选址是面向未来的空间塑造活动,多元利益在行政过程中实质性建构,风险也在其中分配。因此,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凸显。项目选址的风险分配过程,有着技术标准、行政规划和行政许可等多阶动态手段,形成了以行政许可为中心的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方式抹平了古代画作之间的时空差异,导致绘画的“历史语境”遭到破坏和误读。为了更好地传承古代艺术,我们应当从“收视点”的角度去考察画作,还原其最初被观看(或使用)的语境以及相应的观看方式。对画作“收视点”的重构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画作的功能、型制、含义和风格,亦可使现代人对创造和使用这些画作的古人多一分“了解之同情”。文字史料、图像再现和文学描述能为重构提供支持的证据,但这些证据必须被极其谨慎地使用。
唐宋以来的江南,已建构成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与文化中心。江南不仅是中国的江南,也是世界的江南。自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大讨论开始,江南地区的历史与故事,一直是各个论域经常择取的例子。以江南为区域的研究,既是社会史、文化史的路径,也是构建总体史的一个有益取向,从区域变动与发展中呈现国家史,而国家的角色与作用在区域历史中得以体现。同时,江南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区域比较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中颇具核心性,是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样貌与基本特征以及各种问题意识归纳的试验场。“江南”在经济史、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等研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