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他们独自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时,会少一点惊慌,多一些沉着自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新快,时效性强,是孩子们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要工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提高认识,明晰自学能力的重要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仅限于教材知识的教学,不仅内容少,且很可能已经过时。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涵盖计算机、通讯、网络三大方面,包括内容很多,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在未来社会中将很难适应。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独立和自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学生学习中做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做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学产生兴趣,老师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同学,老师可以以任务驱动形式引导学生自学,适时指点,让其挑战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没有多少兴趣的同学,老师引导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将高年级的优秀幻灯片、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程序作品等给孩子们欣赏,玩一些益智游戏,尝试一些远程竞赛互动,通过这些展示信息技术的斑斓多姿,唤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另外,还应向孩子们介绍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国内外形势,了解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精神,转化成学习动力。
  三、点拨引导,保证学生自学效果
  有了宏观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还不够,还必须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自学指导。比如规定好每一节课学习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对于出现的共同问题应及时讲解。如果教师让学生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会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但是如果把一个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地去解决,那么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加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Excel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即通过学习,帮老师处理一个班级的学习成绩,能在输入各科成绩的基础上,自动算出各科的总分、平均分,实现成绩排序,尝试班级优秀率等各种统计。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必然围绕目标循序学习,教师适当在难点处点拨,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
  在整个自学过程中,以學生自我学习、操作为主,教师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从总体上把握住学习的进度,必要时予以指点,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等,以保证学习效果。
  四、结合实际,合理利用学习资源
  实际教学中,常见到一些教师几乎不要求学生打开书本,丢失了书本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即使教师讲的再规范,演示的再具体,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尝试。这是学生自我学习的必经过程。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开展自主学习。
  除了教材外,我们也要运用好网络信息、生活经验等学习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运用较多,除了素材外,还可以搜索学习资料,拓展提升。利用生活经验学习,如学习“文件”、“文件夹”: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很快地从衣柜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衣物?答:把衣物分类整理到衣柜里。由此引出文件、文件夹概念,将衣柜比作文件夹、衣柜的每个单元比作子文件夹、衣物比作文件。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通过让学生自学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张扬个性,达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更使学生获取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五、开拓视野,共享交流提升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里说的“交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学习过程的交流。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不能满足听老师讲和自己做,要学会去观察、思考其他同学的发言思路、作品风格等。二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完成作业时,同学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互相交流,开展合作式学习,“互换”一些“小技巧”、“共享”一些“小发现”,带着相同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往往不仅会解决问题,还会留下深刻记忆。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知识进行交流,可以充分共享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课堂成为大家交流的时间与地点。在课堂让学生展示自己,既肯定了这些同学的做法,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当然,学生把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信息的发布,共享、交流信息,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总之,要想学好信息技术课,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会吸取他人长处的人才是最会学习的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应把更多的时间和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提升其自学能力,还有利于拓展思维,践行创新,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庆莲,《浅谈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法》
  [2]李晓军,《谈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 ,2012 (6) :209-210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交往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田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  一、培养中职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交际行为大都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实现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是现代人取得成功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阅读有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有理解的阅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要在校内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间,教会学生阅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阅读 ;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有效阅读,就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目前我们初中英语阅读课普遍表现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教学生单词和短语,第二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带着问题自
期刊
摘要:地球上大气的分布及组成是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及分层情况,从而知道大气的热力作用,了解各种类型天气的形成原因,从而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地理知识解析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目的,养成大气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目前高中生们对于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看不懂热力环流示意图、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辨别气候类型是在同学们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学习方法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