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范例教学”与“课内拓展”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例教学”和“课内拓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这两种教学方式究竟区别在哪里呢?
  一、“范例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能力,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掌握系统知识的能力
  范例教学是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范例,并由此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想更进一步了解有关于范例的其他内容,不断地去了解相关知识的系统结构。这一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在这儿,范例就像一面镜子,不但能照出知识的整个系统,同时也能照出学生本身的认识能力的系统组成。当学生深入学习范例后自然会产生对这一范例进行更多了解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便可能进行其他方面的自我学习。
  而“课内拓展”是老师选择与范例相似的内容。从老师的角度让学生增加相关的知识。它所要的是达到增加知识这一个结果,而不是提高学生自己探究范例所在知识系统的能力。如教学《塞下曲》时,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其他的边塞诗;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时补充其他的送别诗;教学《晏子使楚》时补充古文原文……这些只是在一个范例的基础上补充了其他的范例,并没有起到使学生主动探索课文范例所有的系统。学生知道的是还有很多相关的例子,而不是思考一般的边塞诗写作特点、一般的送别诗如何来寄情于景、一般的故事是如何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所谓贪多不烂,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塞了这么多补充的内容必然造成范例学习的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学生一知半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范例教学”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学生被动接受
  范例教学是通过学习范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所以,它特别强调要能深入地进行范例教学,要把每一个范例教透。因为只有教透学生才能对范例有兴趣,才能对范例的系统内容感兴趣。这里的“教透”和老师教学中的“讲透”是有区别的。“教透”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教学让学生学透,而“讲透”是传授知识时把意思说清楚,是教师的行为。只有“教透”,学生才能品味出语文的“甜味”,才能真心地探究语文的奥妙。
  进行“课内拓展”的老师更多的是追求知识内容的丰富。他们让学生的负担不断加重,因为他们想把自己几十年所学的内容强加给这些才十来岁的孩子。他们让孩子们消化自己经过几十年才消化的内容。当然,结果只能让孩子们见识到自己老师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学生所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更多的是无情的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生变成记忆的机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三、“范例教学”注重的是通过课内带动课外,而“课内拓展”追求的是课内代替课外
  范例教学之所以选择以范例为教学的依托是希望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范例,对范例产生兴趣,从而不满足于只学这个范例,而是借助这个范例自觉地去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学生对这个范例的知识系统有一个渐进了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绝对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不是教师事先设计好让学生照着一步一步地展开的。如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中采用的以方位为顺序的写法,把以方位为顺序的方法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也能创造空间概念。这样,学生对以方位为顺序的写法便有了兴趣,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更多的含有用以方位为顺序写的文章。学生通过自己去寻找会发现要找这样的文章第一点要注意的是文章的体裁,一般是介绍性的、说明性的文章。同时也会明白方位顺序一般用在介绍建筑和摆设方面……最后学生还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介绍、描写建筑和风景的文章都是以方位为顺序的,还有以游踪为顺序的等等。这一个过程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赞成“课内拓展”的教师其根本上是不信任学生的课外能产生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才能真正展开学习,同时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记住教师的教学内容,至于课外让学生自己探索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无法想象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想学的东西。从一年级开始,他们所采用的就是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方法,自然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越是这样,教师就越不敢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就越不可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学习,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学习只是他们生来的一种被规定的任务。
  综上所述,“课内拓展”对语文课堂教学会产生众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体力上的负担,更有思想上的负担。从本质上违背了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那么,拓展是否就不能有呢?不是,不但不能否定拓展,还要深入地理解拓展。拓展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只有建立在学生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的拓展才是有用的拓展。超出学生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的拓展只能是浪费宝贵的时间。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
  要想范例教学得到最佳的效果,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真正有艺术的教师总是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充满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让学生有自己尝试探索的激情,为学生指点探索的方向和办法,促进学生能在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
  其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很多人说一个人的成功就看他对工作之余时间的利用,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也能从他对课余时间的利用上看出来。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机械的作业布置得太多,就会挤压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作为学校也要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其他场所,如: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等要向学生开放。
  再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现时间和空间。课堂不能仅仅是范例式教学,还要把一些课堂用来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的态度由把学习当作完成任务到把学习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行转变。
  最后,要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进行鼓励性评价。转变我们的评价机制,不要总是看学生积累了多少知识,会背多少课文,而是要把重心转到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有自主的探究过程。对于一些敢于尝试并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尽最大的热情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赞美。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多元的交往活动过程,无疑具有现场生成性特点。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生成”,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是与教学预设完全背离的。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巧妙利用这些“错误”,甚至故意设置“错误”,化被动为主动,激发思维兴趣,点石成金,真正实现预设和生成高度和谐的统一。  一、教师出“错”——化被动为主动  下面,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智慧地使之成为读写结合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内化,可以产生读与写的共振效应。  一、想象练笔  教师在钻研语文教材时总能发现文本的作者或有意或无意留着“空白”,往往是“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没有写明却引人入胜召唤读者去想象,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个性化填补,这不失为启迪学生思维,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家庭、学校、家长、教师、学生联系的桥梁纽带。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理实学习、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地位举足轻重,角色十分关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以数学作为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从心理学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