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家书动人心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热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中,著名作家麦家朗读的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感动了无数观众。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传统的家书文化,见字如面,是中国人维系情感最朴素的一种方式,而那些大师的家书则更能打动人心。
  梁启超曾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往国外学习,其间他给他们写了四百余封家书。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汝等能升級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在家书中,梁启超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反而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细致的关怀、谆谆的教诲,展露出他深深的父爱。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呈现良知、成圣成王的必要功夫,而且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安危。他给两个儿子的家书中写道:“许多青年为个人出路发愁,一身私欲得不到满足,整天怨天尤人、骂世,这种人最无出路,最无办法。你本非度量豁达之人,然而你却能把出路问题放开了,仿佛不值得忧虑,而时时流露为大众服务的心愿。只这一步放开,你的生命力便具一种开展气象而活了。”而这正体现了梁漱溟为天下立身的重大责任。
  胡适的“无后主义”一旦与生育、养育子女的现实主义发生撞击,便爆出一连串父亲主义的耀眼光彩。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得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得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得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字字句句事无巨细、情深意切,浓浓爱意直抵人心。
其他文献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德川家康,好不容易熬过英雄横行的时代,笑到了最后,给家族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可德川幕府自第三代将军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不仅军政外交能力极差,还干出了不少荒唐事,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就是其中的代表。  按说德川纲吉本无资格继承将军之位,可巧的是,第四代将军——体弱多病的“狂言艺术家”德川家纲没有子嗣,于是,德川家纲死后,德川幕府就征召外藩德川纲吉继任。所以,他这个将军之位可以说是白捡来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  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  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  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九章算术》  吐槽:两只小老鼠排除万难只为见一面,可以说是鼠鼠情深了。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原有多少酒?  ——《李白喝酒》  吐槽:为了学子的将来,李白喝酒的步骤能不能简单一些……  一百饅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地图给秦始皇,并上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便派遣大将蒙恬发兵30万人北击匈奴。之后,秦攻占了河南地(河套地区)、高阙(今属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等地。匈奴不敌秦军,只好向北迁徙。  大多数人认为,秦伐匈奴是因为匈奴过去经常袭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而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腾出手来,去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实际上
1900年,21岁的爱因斯坦从瑞士某著名高等学府毕业。走出校门,他先后找了几份工作,气象台数据采集员、私人企业会计等。可是,这些工作并不适合他,几个月后,他回家待业。  作为师范系物理专业的学生,爱因斯坦的理想职业是大学老师,从而进入“学术圈”,并最终在物理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为此,他硬着头皮给德国著名学院的一位知名教授先后寄去五封自荐信,希望能当他的物理学助手。  然而,接连寄去的五封信全部石沉大
英国19世纪著名军医詹姆斯·贝瑞去世后,女仆为他洗身安葬时却发现他并不是“他”,而是如假包换的女儿身。这位有着几十年军旅生涯、以男性身份创造了许多奇迹的女子着实震惊了当时整个英国。  1790年,原名为玛格丽特的贝瑞出生在爱尔兰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位普通的零售商,因经营惨淡而欠债入狱,使本来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玛格丽特没有因不幸的童年而消沉,反而更加要强,想要成为一名军医,像男性一样获得工作和参军
清朝时,山西山阴县(今属山西朔州)有一个叫蒋渊的小商人,当朝廷开了捐官先例后,他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在那样一个贪贿盛行的年代,花钱捐官是所有生意中最赚钱的买卖,花上千两银子捐一个县令,哪怕是一个普通县令,每年也可以收入两三万两银子;如果捞到一个肥缺的县令,一年的收入更多……实在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于是,蒋渊动心了,也想捐个县令当当。  可是,蒋渊做的毕竟是小本买卖,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钱,捐县
1939年,越南谅山一间普通的民房里,一个虚弱不堪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梦里不知身是客,只把他乡作故乡。  有人来看望他,老人念念有词。年轻人弯腰去听,听了半天,只听到一句:“我是一条狗,叫了100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那年,老人虚岁100岁,这位百岁老人正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  他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死于乱世,走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却不曾叫醒当时动荡的中国。  对比一下,现在11岁的孩子大部
康熙年间初期,安徽池州府来了位叫郭世纯的知府大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本是京官,由部郎出任池州四品知府。  郭知府把池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训起话、办起事情来头头是道,到任以后,许多历年积下来的陈案,他都审问得一清二楚,辖区内没有恶性案件发生,百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年终考核的时候,上级评价他“政理严明,奸吏惮之”。由于他精明能干,所以上至安徽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下至县官衙吏,都对他尊重有加。  
《警世通言》里的一则故事饶有趣味。宋朝有一个翩翩少年郎叫魏宇,年方十七,丰神俊朗,性子温柔,每次赴文会,同伴们都调戏他,称他为魏娘子。魏宇羞恼之下从此不会宾客,专心在阁楼上读书,只与表兄服生交往。  这天,服生因为母亲病了要回家乡侍疾,留下魏宇一个人。二更的时候,魏宇突然听到敲门声,他以为服生回来了,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站着一个美男子,身穿黄袍,头戴纶巾,蓄着漂亮的胡子,身上还有阵阵香味。美男子的身
一  她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唐高宗的同胞妹妹。她是衔着玉出生的,数遍史书,所有的公主中,唯她风光占尽。唐朝有明文规定,公主不能使用“名山、大川及畿内县”作为封号,怕惹怒神灵。可她一出生,太宗就迫不及待地为她破例赐号“衡山郡公主”,足见对她的疼爱。  初唐还规定,公主出嫁时,给食邑300户。太宗一贯标榜自己是守法模范,并以此沾沾自喜,可他一早就给了衡山公主食邑,等女儿八岁那年,他再次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