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VB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文结合VB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讨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VB;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92-02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in VB Courses
JIANG Han-yang, XU Yu-m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China)
Abstract: VB is a public foundation lesson of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entr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re summarize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for VB teaching, and elaborating on the task desig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task implemention process.This method has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VB;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ask-driven
目前VB已經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其语法规则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上机实践,使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太重视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该课程学时相对较少、程序设计枯燥难懂的情况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学生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学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中;任务设计的完整性、任务之间前后的联系、任务的难易度、大小、知识点的含量,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针对VB课程的热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保证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要综合考虑VB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2) 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整合其专业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不同专业采用相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
3) 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性,教学任务要具体并且难易程度适当,同时要注意设计任务的引申与扩展点。
笔者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并结合VB课程的特色,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面向应用、提高能力这个基本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面向对象的思想、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控件与应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如教材上常用控件、菜单设计和窗体设计等章节内容组合成常用控件与应用模块,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该模块中不同的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首先展示已经设计完成的教学任务,由学生分析系统的构成、各模块功能、实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分析得出一个具体功能框架。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任务计划、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整个实施过程始终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把书上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并不表明可以忽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2) 任务设计要恰当。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循环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
3) 要教学相长、适时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学生能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4) 适当的效果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做适当的效果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同时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5 教学效果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的VB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方式教学,上机实践课时教师采用“放羊式”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学生自由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重传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启发、重原理轻案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而笔者在VB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教学,并在每次教学结束前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教学班级发出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调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两年共发出调查问卷746份,回收746份,有效率为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从统计学生的反馈结果显示,较之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 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课堂教学中只是提出了教学任务,适当指导,学生采用自由讨论和自学的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好,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有96.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说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传统的课堂,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气氛活跃。
3) 课程资源整合效果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加强了该课程与其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学生可以与自己所学专业进行结合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4) 实践动手技能增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阶段任务。不但保证了学生按照其自身的能力与特点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协作能力。
虽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优于传统教学的成绩,但教学进度难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4 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的,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而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新,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培养兴趣、结合实例、重视实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文惠.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26-28.
[2] 卓明聪.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佟元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苗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222-224.
关键词:VB;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92-02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in VB Courses
JIANG Han-yang, XU Yu-m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8, China)
Abstract: VB is a public foundation lesson of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entr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re summarize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for VB teaching, and elaborating on the task desig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task implemention process.This method has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VB;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ask-driven
目前VB已經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其语法规则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上机实践,使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太重视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该课程学时相对较少、程序设计枯燥难懂的情况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学生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学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中;任务设计的完整性、任务之间前后的联系、任务的难易度、大小、知识点的含量,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针对VB课程的热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保证学生的任务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要综合考虑VB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2) 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整合其专业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不同专业采用相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
3) 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性,教学任务要具体并且难易程度适当,同时要注意设计任务的引申与扩展点。
笔者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并结合VB课程的特色,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面向应用、提高能力这个基本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面向对象的思想、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控件与应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如教材上常用控件、菜单设计和窗体设计等章节内容组合成常用控件与应用模块,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该模块中不同的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首先展示已经设计完成的教学任务,由学生分析系统的构成、各模块功能、实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分析得出一个具体功能框架。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任务计划、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整个实施过程始终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把书上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并不表明可以忽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2) 任务设计要恰当。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循环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
3) 要教学相长、适时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学生能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4) 适当的效果评价。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做适当的效果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同时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5 教学效果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的VB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方式教学,上机实践课时教师采用“放羊式”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学生自由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重传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启发、重原理轻案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而笔者在VB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教学,并在每次教学结束前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教学班级发出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调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两年共发出调查问卷746份,回收746份,有效率为100%。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从统计学生的反馈结果显示,较之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 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课堂教学中只是提出了教学任务,适当指导,学生采用自由讨论和自学的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好,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有96.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说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传统的课堂,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气氛活跃。
3) 课程资源整合效果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加强了该课程与其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学生可以与自己所学专业进行结合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4) 实践动手技能增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阶段任务。不但保证了学生按照其自身的能力与特点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协作能力。
虽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优于传统教学的成绩,但教学进度难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4 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而应用的,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切问题。因此,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而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新,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培养兴趣、结合实例、重视实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文惠.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26-28.
[2] 卓明聪.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佟元之.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苗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