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把双刃剑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与网络结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网络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文章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阐释了网络课堂构建的益处和弊端,以期提醒语文教师灵活看待处理网络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教学;课堂构建;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我们能把所有视听盛宴都集中到这里。现在的课堂不仅应用投影仪以及电子白板技术,还应用具有实效性的网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合作与共享成为可能,学习效果更好。但凡事都有利弊,我们在感受它的便捷和高效的同时,还要理智地认识到它的弊端,从而在教学中能尽量避免,实现网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网络课堂构建的益处
  (一)方式新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课堂由于运用了人机对话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原来的一人一桌的反差较大,所以学生面对着新鲜事物非常兴奋,网络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论从查找资料,还是完成预习与课堂作业、质疑、展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课前预习、查找司马迁的文学常识材料、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写作背景等都可以在网络中动手查到,学生的学习不再像以前,教师投影大家了解一下而提不起精神,因为自己亲自动手而兴致勃勃,他们进行各项活动时是充满热情、满怀信心的。
  (二)信息量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网络课堂由于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依靠手里的课本和资料,他们还可以从网络上搜寻、查找,然后整理加以合理运用。不但如此,学生手中搜查的资料不光自己个人应用,还可以和同组成员甚至是全班同学共享资料,这样一来,信息量大大超越了传统教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了解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很多学生在网络上找到司马迁的有关信息,了解到司马迁的父亲及临终嘱托,司马迁为李陵的仗义执言遭受宫刑受到亲人的疏远及不解,精神备受煎熬;为写史十几年如一日耗尽心血……大量的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操作性强,便于教师掌握学情
  网络课堂依托微机,语文课堂由原来的只有教师展示教学设计,现在更加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家。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修改,从而把问题处理完善。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传统的课堂学生没有多少操作的机会。而如今实现了人机对话,课堂上操作随时都可以,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自主,参与合作的面也更广了。
  (四)素材丰富,提高了作文能力
  由于学生搜寻的信息量很大,他们利用网络了解的东西也多,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无形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后,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司马迁的资料,像司马迁不顾自己遭受侮辱,完成《史记》这件事;不顾个人安危,舍身为别人仗义执言,遭受宫刑也不后悔;写史忠实于真实,敢说真话,是后世史官的楷模……这些素材让学生深受感动,学生在以后作文中就用到其中搜集到的一些素材,让人感到非常欣慰。看来网络教学搜索的信息给学生积累素材带来很大的好处。
  二、网络课堂构建的弊端
  网络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仅依靠文本和资料来学习的,在其表现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一)学习不容易专心,心思不在文本上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我们最怕的就是学生容易分心,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对网络游戏的瘾相对来说很大,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堂上控制自己的欲望,很难说他们会把心思放在文本的探究学习上,这样的网络课堂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它在学习上不仅起不到正面的作用,还会反过来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大部分学生学习还算专心,但少部分学生在找寻信息时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所吸引,很容易走神;课堂上教师随时都要分心监督、管理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学习不能够静心,缺乏深刻地思考
  学生依托电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让小学生认为电脑无所不能,这样学生对于讨论、探究的问题就不再深入思考,总想在网络上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不会静下心来思考,或沉潜到文本中探究。
  长此以往,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对文本缺乏深刻地挖掘,容易让思考变得越来越肤浅无力,这对正在发展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个灾难。
  (三)学习远离文本,脱离语文的本真
  由于网络学习始终保持着人机对话,容易造成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很大,他们认为网络是万能的,只要需要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希望建立在网络的无所不能上。久而久之,语文学习就会逐渐远离文本,从而脱离了最本真的学习方式,失去了本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语文的味道。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在探究问题“司马迁为何著书?发愤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怎样看待司马迁写《史记》”等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总是想结束任务 继续下面的环节,学生感兴趣的是电脑、网络,而不是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重在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美、结构美和语言美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而学生却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能沉潜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网络课堂的悲哀。
  语文网络课堂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学习方式上更灵活、方便,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眼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学生的走神、浮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这把“剑”还会“伤”了自己。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课堂和谐美的创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试从赏识教育、参与度、共鸣意识三个方面来谈谈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和谐美;赏识教育;参与度;共鸣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如何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俗话说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美文美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重点从精选美文、阅读美文、内化美文三个方面回答了美文训练该从什么时候抓起,读什么、怎样读,要达到什么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选美;读美;学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因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
【摘要】在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都在变化。教育方面也不落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就以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传统课堂上,语文课老师多半是负责教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新时代新的教学方式是合作学习,师生一起讨论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人们的意识中,课堂要求学生坐的端端正正,敛声闭气,看着老师在上面讲课,然后在完成老师
【摘要】大多数参考资料都认为,苏轼的《石钟山记》里所说的“古之人不余欺”的“古之人”是郦道元。但笔者认为,只要仔细地加以推敲,就能否定上述观点,这个“古之人”应是为石钟山命名的人,而绝对不是郦道元。可以从这个句式本身出发,进而从文章所出现的人物阐述,再从苏轼的性格以及文章中的三处写疑去探讨。  【关键词】句子语气;不确指称谓;三处写疑;怀疑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偶然间
【摘要】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善用鼓励性评语,善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鼓励自信;赏识教育;作文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周记时,见到这样一段话:“老师,谢谢您,我长这么大,您是第一个夸我作文写得好的老师,这几天我一直没事偷着乐…… 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写好作文,学好语文。”“这个学生怕作文,叫她写作文比割
【摘要】校园中的写作题材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定能在校园这幅长卷中追寻到越来越多的美。本文简要地探讨了作文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更需要跳出课文,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我们小学生大部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本文旨在分享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开展中受到的一些启发,就应该如何让语文教学“活”起来,谈谈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学生个性;知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社会上批评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下降,到了社会上不会写日常应用的文字;而在学校中,学生似
【摘要】如果把写文章比作高楼大厦,备料的问题、备料后施工等需要的工具脚手架是筑楼的前提。否则,高楼大厦便会是空中楼阁,甚至摇摇欲坠。为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和技术储备不可小觑。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是字、词、句、段的高度整合的产物。如果把写文章比作高楼大厦,而“欲筑高楼先备料”是妇孺皆知的至理名
【摘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散文,在高中学生和古代优秀的诗文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  【关键词】《伶官传序》;文本解读;沟通的桥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伶官传序》出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为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五单元自主欣赏的篇目,欲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散文,希
【摘要】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失误,只要利用得当,都可以成为教学生成的有效资源。错误是一种“宝藏”,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合理利用这种宝贵的资源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错误资源;课堂有效性;点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学习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