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dinfo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12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2~4a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1~3a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15~40d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95.33%~97.00%;施术贝经过6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63.00%~71.88%,死亡率为26.17%~35.00%,成珠率为1.95%~3.33%。企鹅珍珠贝合适的植核母贝为2~3龄贝,小片贝为1~2龄贝。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利用海洋环境要素多种来源资料建立其极值概率模型,是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根据海洋环境要素母体子样与其极值子样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现场子样的确定,并推导了其一致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是关系到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1997—2005年监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采用地积累指数
主要应用数字海洋技术,对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的东侧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集曹妃甸地区1953-2006年多期海图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支
2005年10月-12月,对长江口北部和江苏南部海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沉积物化学调查,调查海域范围较广、布点密度较高,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海域的底质分布状况积累了重要的资料。分析
探索了以组件式GIS为平台集成风场与海浪数值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实现过程,成功构建了南海台风风浪预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值模型计算所有阶段,即模型前处理、模型计算、
针对海洋模拟平台接触式测量方法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海洋移动式平台”水池模型试验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实时异步触发同步抓取图像功能的实现及两步法标定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目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
用分离于病(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L.)的一种新病原弧菌——秦皇岛弧菌(Vibrio qinhuangdaora sp.nov.)的代表菌株(HQ010712—1株),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