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深入研究其理论及实践方法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应用研究性的方法学习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精选研究题材
  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用研究性的方法学习时,首先要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由于学生的层次、兴趣、特长不同,学生喜欢研究的内容也不会相同.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研究数学主题,就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学习的领域.例如,在讲“概率”时,教师提出问题:在“斗地主”的游戏中,同时拿到“大王和小王”的牌叫火箭,它比拿到“桃杏梅方”相同数字的四张牌还要大.设计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合理的吗?为什么?拿到“桃杏梅方”相同数字的四张牌比拿到四张同花色的“连续牌”的机率要小吗?为什么?高中生普遍玩过“斗地主”的游戏,他们对该游戏的规则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应用“斗地主”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较多的数学知识领域范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培养研究能力
  当高中数学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合适的学习领域范围以后,应当怎么研究,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的事情.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研究数学知识,就可能只是草草地阅读研究材料,或者机械地重复前人谈到过的数学知识.
  首先,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的重点.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知识为例,概率的知识包含非常广泛,如果学生每样知识都只是浅浅涉及,则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个概念或者一条公式为中心,深入研究.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原因有:第一,教师以一个数学知识点纵向了解某类数学知识,可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第二,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以后,便能以横向的角度思考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当学生深入理解了蒙特卡罗概率模型以后,学生便能了解到在数学概率知识中,有一种概率模型是专为了计算最大期待值而建立的模型,那么其他的概率模型必然有其他的侧重点,于是学生便以此点为中心,建立一个数学知识体系.第三,学生可从数学知识体系的角度宏观地看待数学问题,当学生以一个数学知识点开始建立一套数学知识体系以后,学生便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时,便可以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自主学习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
  再次,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一套逻辑的方法学习这一数学知识点.以学生研究蒙特卡罗概率模型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概念及特点、模型的应用原理、模型的实践应用这三个方面研究,这套研究方法可成为学生研究另一种数学知识的模板.根据学习的需要,学生还可以修正这套研究的模板.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研究重点、深入研究知识、优化学习逻辑,促使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知识,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三、加强实践能力
  泛泛而谈的研究理论的方法,不能让学生在研究中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原理以后,以实践的方法验证研究的知识.
  例如,在学生研究蒙特卡罗概率模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这套概率模型可被应用在哪些生活领域中?它以怎样的方式优化了人们的生活?有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一个实践实例:现在某一个区域要检查某种传染性疾病,以便做好医学工作,第一种检验方案为一一检验,这种检验方法没有效率,浪费成本;第二种检验方法为将k个人分为一组,滴k个人的血共同检验,如果发现血液出现问题,就要一一检验,否则k组直接通过检验.依蒙特卡罗概率模型的原理建立二点分布模型……(中间的过程略),可得方案2的检验模型,其中为血液出现异常症状的概率,为血验正常的概率.依检验100人为例,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可知,检验100人需要检验的次频将少于100次.
  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把数学理论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方案.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不仅是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学生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些数学教师受到高考导向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生数学解题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此,数学教师应该更加专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程
同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将失去目标与方向,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又将失去灵动与人性,将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对智慧的挑战.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充分预设,促进有效课堂生成  高质量的课堂生成源于高质量的课前预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多变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困囿于应试教育模式,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提问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提问偏少;教师提问不择时机,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提问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太过随意,不管问题是否合适;提问设计较难且没有梯度,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也就无法解决问题.如此落后的观念,导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缺失,也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互动
化学是高中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必修课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化学的地位更是日渐凸显.因此,针对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好的教学情境来实现的.学习好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  首先,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实际生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南方人多以米为主食,北方人则多以面为主食,米、面分别来自于水稻和小麦.也许正是由于这两种农作物的普通,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它们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在这
抛描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逐渐探索出这个情境背后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用高中数学教学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说用这种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应用真实的情境抛出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接触到高中数学知识时,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背后代表什么意义,不能寻找到学习的要点,从而不
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才能
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孩子的“听话”是必需的,尤其针对班级这个特定情境。班级学习的重中之重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此,首先要确保全体学生“听话”,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惹是生非。作为一个老师,我所理解的“听话的孩子”就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惹是生非的学生。至于有人认为“盲目‘听话’的孩子很可能缺乏创造性,做事没有主见”,我以为这里“听话的孩子”指向了两个概念。  概念一指向个体,概念二指向群体。姚
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提供化学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借鉴一些
戴安邦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式.”他认为,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核心.化学教师应以实验探究题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品质的相关内容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创新性等.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指思维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大小.思维